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1 / 2)

加入书签

在对不起,康格先生,我想我得现在就走。”孙元起这才想起自己赶时间,连忙拿着信封跑上楼。从书包里拿出新鲜出炉的论文铀、钋、镭辐射射线的实验研究,在文后加了一句:“谨以此文,诚挚感谢康格先生的热忱帮助”

到了楼下,康格先生又递给了孙元起一个包裹,顺手还给他戴了顶帽子,笑着说:“或许以后,你在清国应该带着这顶帽子”

孙元起摘下帽子一看,原来却是个缀着根假辫子的瓜皮帽,一想:是了,把推荐信交给孙家鼐,可就坐实了自己是大清的人,再不留辫子,估计就得被拖到菜市口“咔嚓”喽于是又把帽子扣回头上。把手中的论文递给康格先生,郑重其事的对他说:“先生,这是我在美国研究的成果之一,请您把它投给美国的science或者英国的nature。谨以此文,表示我对您的感谢”说完,深深的一鞠躬,然后转身跑出大使馆。

康格先生翻开手中的论文,里面都是一些物理实验,看不大懂,最后发现居然没有作者和通信地址,只好掏出钢笔,在上面加了两行:yorkjohnsonrofessorofhysics,nationakgshiuniversity出了大使馆,孙元起一溜烟的往马神庙跑。出东交民巷的时候,看见那群士兵,还气喘吁吁的和他们说了声“goodorng”。这句话最顺溜,从最初学英语就是这一句。

比起昨儿来的时候如同无头苍蝇,今天显得目的性强多了。只是那顶帽子实在别扭,天热不说,尤其是跑动的时候,后面晃荡着一根辫子,怎么瞧,都觉得像是拖着根尾巴。一扬手,又把帽子塞进包裹里。

大清早,除了早起扛活的苦哈哈,街上没有什么人。这时候一个身着洋服的高个儿“日本人”在街上飞奔,非常吸引眼球。周边那些遛鸟的爷儿看着新鲜,啧啧称叹:“大清早,洋鬼子怎么了这是,被狗撵啦”

到了马神庙,直接无视那个矮老头,兔子似的窜了进去,还按着昨天的老路转悠起来。鸟声依旧,蝉鸣依旧,除了屋子比初见时候破败些,其他的没什么变化。手里捏着手机,穿行在树荫间,希望能找到信号。

人生不如意事常,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没找到丝毫信号。

“看来是没戏了。”孙元起垂头丧气的想,就手找了条石凳坐了下去,这时候才发觉肚子饿得厉害。打开包裹,里面不仅有一件长衫、十来枚鹰洋,甚至还有两块面包,想来后者是康格先生今儿早上临时放进去的,顿时觉得这个包裹沉甸甸的。孙元起拿起一块面包,细细的咀嚼着。

一块面包还没啃完,听到前面院子一阵喧闹,想起自己还是一个“日本人”,三番五次的生闯入院子,总是不好。连忙立起身,嘴里还叼着面包,怀里抱着包裹,顺着长廊往外走。转过一个月门,和一人撞了个满怀,面包也掉在地上。孙元起个子大,快一米八,一百三四十斤,顿时将来人撞了个仰面趴。

仔细审视,却是门口看门的矮老头。那个矮老头也看出是他,嘴里连番说:“孙大人,孙大人,这就是那来了好多回的日本人,说是要当教习的”

顺着矮老头的方向看去,却是有一大群人,中间围着俩老头,其中一个还是个黄发碧眼的外国人,至于另外一个老头,自然是中国人,目光熠熠,留着一部花白的须髯,穿着官服,看上去已然古稀之年,只是保养得较好,大约是久居上位,温润中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

孙元起也不管那些究竟是些什么人,先上去扶起自己撞倒的矮老头,心中愧疚,口中念道“对不起”。矮老头哪敢让孙元起扶,自己利索地爬起来,一溜烟儿的跑到人群后面去。

穿官服的老头,打量了一下孙元起,慢慢说道:“你是来当教习的”

孙元起听他的语气,觉得这老头可能是个管事的大官,少不得恭恭敬敬的答道:“是的,大人,我是想来当物理老师。”

“物理老师物理是什么”老头看来是没听过这个词儿。

物理是什么这个问题把孙元起也问倒了,虽然学了一二十年物理,还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估计是清末还没有“物理”这个译法。事实上,1900年日本饭盛挺造编著的物理学一书,由王季烈加工重编和文字润色后,被译成中文,“物理学”这个名词才第一次开始出现在中文之中。

看着旁边另一个外国老头,只好问他:“exce,chese对不起,在中文里hysics怎么说”

孙元起流利的美式英语显然使得这个外国老头吃了一惊,他瞪大眼睛:“itsaazgyourengishissoandatis格致。”

“格致”孙元起对于这个名字很是生疏,心中暗自念了几遍,转过头接着回答刚才的问题:“物理,就是格致,我是想来当格致老师的。”

说完,心里多少觉得有些别扭和滑稽:格致老师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前身当物理老师上辈子连做梦都梦不到的事,就是海外名校镀过金的海归都要挤破头,别说是个小硕士了。

“格致老师”官服老头不温不火的重复一遍,“你是东洋人中国话倒是讲得不错。”

孙元起才想起,自己属于着装怪异的身份不明人士,连忙从包中取出帽子先扣在头上,然后取出康格先生的公函:“我是中国人,只是长期在美国留学这是美国公使康格先生写给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孙家鼐大人的推荐信。”

说完,准备走上前去递给他。早有两个兵勇走上前拦住他,其中一个接过信封,恭敬的呈递给老头。

老头皱了皱眉头:“给我的信”便打开信封。

孙元起心中一惊,原来这老头便是孙家鼐

倒是旁边的外国老头很兴奋:“小伙子,原来你是在美国留学,我说你的英语怎么那么流利。我是derarsonsart,中文名字叫丁韪良,康格先生没有向你提起过我么”

“我只见了康格先生一面而已”事实上,孙元起根本不知道康格先生提没有提他,或许提了,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那真是非常遗憾”外国老头耸耸肩。

那两份信都是中英文对应的,并没有多少字,孙家鼐很快看完,然后递给身旁的丁韪良。盯着孙元起看了一眼:“原来你也是大清人”

孙元起觉得他这句有很多种意思,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顺着往下说:“是的,大人。我叫孙元起”

“也姓孙”孙家鼐顿了一下,“那字什么,哪里人氏”

“我是江苏淮安人,因为一直在海外,还没有取字”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还有谁取字的如果有,一准儿是搞艺术的人在装13

“哦,原来是这样”孙家鼐神色不动,“口音约略是了。老夫是安徽寿州的,倒和淮安府离得不远。话说回来,我们还都是两江人呢。”

丁韪良也很快看完了信,上下打量孙元起:“真是太神奇了你如此年轻,就得到了硕士学位,还是耶鲁大学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让我猜猜,你究竟在美国生活了多长时间就你这体格,没准是十年以上,我说的对吧,小伙子”

孙元起只能报之一笑。丁韪良又向孙家鼐解释“耶鲁大学”“硕士”的含义。叽叽咕咕了半天,孙家鼐才点点头说:“大学堂原也缺一格致教习,既然公使大人推荐,老夫看你也学问优渥,待我奏明皇上,就过来任职吧”说完,眼睛盯着孙元起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