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4(1 / 2)

加入书签

让年羹尧自尽;斩年富而已,若对比雍正对其他人几近疯狂的处置,对年家,真的是分外宽大了。

而雍正命年敦肃随葬这个前无古人的事,是我最感动的地方,“毂则异室,死则同穴。”对于年敦肃来说,此生足矣,不是么

八卦一下: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泰陵,唐玄宗,明孝宗,及清世宗,

有没有看出来,若紫一直强调长生殿便是这个原因,若紫觉得这个爱情很有些相像呢,明孝宗是历史上在位多年,却拒绝大臣,仅有皇后一人的皇帝,不能不说,这是个有趣的巧合,呵呵

2年素馨

文章已经花了很大笔墨来描写她的心理、言语、行为,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若紫只想补充一点,关于素馨选择自杀的行为,潜意识来说,不也有一丝要雍正悔恨终生的意味么这与汉李夫人的做法是多么接近,在盛年离世,留给皇帝的是最美好的想象与深重的思念。

素馨,也是有私心的

3年羹尧

或许若紫偏帮年家的缘故,文中的年二,不是一个恶人。可是,在众人坚定认为他是个作乱之人的时候,有没有静下心好好看看史料呢雍正指责他的九十二款大罪里,又有几条是成立的

就谋逆一款,连雍正自己都认为,年二不会反叛另有贪污款,年二家抄家仅得50万两,且不说他十六年巡抚总督积攒的钱,光看老十抄家仅现银一项,就有60万两还不包括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可以说,50万这个数目是正常的。

再看奏折朱批,青海叛乱一仗,运粮、赏银,很多都是年二拿出私房钱捐银在支撑,那时候,雍正怎么不说他贪婪年案出来后,争着弹劾年二的都是雍正的死忠之臣,由此也可看出,这场雍正自编自导的戏剧多么可笑。

但,不可否认,年羹尧,太过狂妄了,在那样封建集权的环境里,他一定要死,只是,死得不值,以其豪爽性格,至少也应在沙场上站死,死得莫须有。

当雍正在年二的折子上写下“朕此生定不负你”这句话的时候老实说,我被这句话雷到了,又没有在内心浮现:“狡兔死走狗蒸,飞鸟尽,良弓藏。”呢

这句话,应该是年羹尧最真实的写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