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八章 格局剧变(2 / 2)

加入书签

“可真有那么容易吗”唐战鲜有地听见陆菁的杀意之言,想到襄阳天险的难度,不禁忧心问道。

陆菁继续自信言道:“放心吧,如今局势早已不比百年前襄阳一役而今我军拿下山东,士气高涨,南下兵力更是压倒优势;更何况襄阳水战,蒙元不善,以水路夹击,他兀良托多纵使飞天本领,也难逃江天之险”

“水战夺取襄阳是吗”唐战像是听出了端倪,继续问道。

陆菁点了点头,像是又想到了什么,补充说道:“还有,此番战役,不要让子川兄弟参加”

“为什么”唐战又不解问道。

陆菁继续道:“赵家与蒙元的襄阳恩怨,我相信他比任何人都在意。子川兄弟本来就容易情绪用事,一旦让他听闻兀良托多之事,恐怕他会失去理智,用心以报仇而误了军机所以襄阳一役,还是不要让子川兄弟参加为好”

“我明白了放心吧菁儿,我会有办法劝子川兄弟留在营中的”唐战笑着点了点头,应声答道。

陆菁倒是没有笑容,点头回应了唐战后,转过来暗自担忧道:“我只是担心,襄阳战略之前,最好别再发生什么”

军营外,忽然传来军队过往的声音

“赵将军,营外赵子衿将军随同部队求见”营帐处,赵子川还沉浸在新生儿子的喜悦中,一边照顾着李玉如,一边看着儿子憨憨入睡,突然帐外士兵请命,传来赵子衿前来先锋军营的消息。

“大哥”赵子川听闻,略感惊异赵子衿本是隶属常遇春骑营部队,后因常遇春随同朱元璋往返应天城南京,转至徐达帐下。赵子川惊异在于,近来并未有战略要务,为何自己的大哥会莫名前来。

“你大哥难得来一次,恐怕是有要事要提,你去看看吧”李玉如躺在床上,身体并未恢复的她缓神柔和道。

“可是玉如你没事吧”赵子川怕是自己不在李玉如身边,有些担心道。

“孩子平安出世,我只是身体虚脱,没有大碍的”李玉如安慰道,“再说了,有苏妹妹在这里照顾我,你不用太担心我”

“那好,我出去见大哥了”赵子川慢慢起身,随后对一旁倒水照顾的苏佳道,“苏姑娘,玉如就暂时拜托你了”

苏佳微笑应道:“放心吧,我这照顾着嫂子,不打紧”

赵子川放心地点了点头,随后提剑走出营帐

军营门口,赵子衿正身骑战马,随带一千轻骑到往先锋营。不过看这架势,似乎赵子衿的目的不在先锋营,而是恰巧路过此地

“大哥,好久不见了”赵子川行至门口,冲着久违的兄长招呼道。

“子川,我刚才听侍卫说了,说你儿子出世了,恭喜啊”赵子衿得知赵子川新生儿子的消息,先言恭喜道。

赵子川笑了笑,随即应声道:“是啊,孩子起名叫赵成安,我和玉如,还有唐战兄弟、菁妹他们都很高兴对了大哥,你怎么有空来我们先锋营,还带这么多的部队”赵子衿“不请自来”,赵子川有空问起了赵子衿来此的目的。

赵子衿提了提马缰绳,继而道:“我奉徐达元帅之令,前往襄阳方向勘察地势,刚好途经此处。因为军务不急,又想到好久没和子川你重聚,所以抽空来这儿看看你和玉如”

“我和玉如都没事山东战事了结,常将军还未从应天城返回,这段时间先锋营里没什么军务”赵子川先是回应了一句,随即又问道,“襄阳元帅这时候让大哥你勘察襄阳等地,难道有对襄阳的战略意图”

“当然,皇上下诏了命令,命元帅及常遇春将军,南下征讨襄阳,拔掉西向汴梁、洛阳等地的长江屏障”赵子衿回应道。

“攻取襄阳噢,我想起来了,今天下午唐战兄弟和菁妹好像也收到了军令,恐怕不久之后,先锋军也会有所行动”赵子川低声嘀咕道。

赵子衿望了望天,想要继续赶路,于是对赵子川道:“好了,时候不早了,这离襄阳还远着呢我先走了,有其他事情的话,回来有空再聊,我还等着抱抱小侄子呢”赵子衿最后还家常笑叹一句。

“嗯,相信安安见了你,也会很高兴的在外记得注意安全哦,大哥”赵子川也应声说道。

赵子衿笑着点了点头“驾”驭马重新出发,赵子衿带着轻骑部队,继续往襄阳方向进发而去

而在同一时刻,蒙元襄阳方面,主将兀良托多也是从探子口中得到了明军有意襄阳的消息

“朱元璋竟敢在南京称帝,拿下了山东,就敢自当皇帝了是吗”兀良托多得知朱元璋称帝的消息,心中不禁鼓动道。

一旁的亲信将领提醒说道:“扩廓帖木儿大人有令,命将军依长江之险,镇守襄阳、抵御叛军”

“哼,别总拿扩廓帖木儿的架势压我,我可不愿意被他这种人指手画脚”每每提到扩廓帖木儿,兀良托多都不惜一股道,“我说过了,我的目标只有赵家的乾坤二剑。听闻赵家子弟随军南下,一路披荆斩棘,说不定襄阳一处,我就能见到赵家的后人等着吧,我一定会杀了赵家的所有人,夺取乾坤二剑,以完成祖先未完之愿”果然,兀良托多的眼中,只有赵家“乾坤二剑”。

“对了将军,刚才探子来报,敌军将领赵子衿率千骑部队,正往襄阳长江方向赶来,似乎试想探查我军虚实”将领补充说道。

听到“赵子衿”的名字,兀良托多顿时杀心四起。

“赵家人这么早就等不及来送死了啊”兀良托多从案前站起,用极为冰冷的口气说道,“传令,命右营三千部队出阵,本将军要亲自取了赵家人的性命”

兀良托多为杀赵家人迫不及待,百年的恩怨纠葛,似乎就从襄阳一处逐渐拉开序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