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64(1 / 2)

加入书签

“吕大人你这不是强买强卖吗”秦百川苦笑陆远行急忙低头堂堂帝师竟耍无赖这要是传出去大颂可要炸锅了

“在开始之前老夫便说了这里沒有什么大人有的只是老头儿”吕士高挤眉弄眼的道:“反正你是把老夫的兴趣都已经勾起來了沒那么简单放过你咦对了听说秦小友年后便要成为百花工坊的坊主如果我说动吕大人亲自过去百花工坊转转顺便再写两个字那程九兴总要给吕大人几分薄面吧”

“卧槽”秦百川当即便爆了粗口这吕大人现学现卖的本事还真不错明明是许给自己好处然后让自己帮他继续做事啊不过稍微想想程阳天回到家族指不定程九兴会有什么大动作吕士高要是到了百花工坊的确相当于增加了一张护身符啊

“秦小友如何充盈国库”吕士高自信胜劵在握

“老吕你这是逼我啊”秦百川苦着一张脸

“这么说秦小友果真有良策”吕士高本來有诈他的意思沒想到好像真能诈出來东西他也倍觉意外

“良策谈不上倒是要给自己挖个坑”秦百川犹豫了一下:“不过咱们可得说好我说出办法充盈国库吕大人也不能哄我必须要去百花工坊”

“放心我跟吕大人关系好着呢”吕士高眉头抖动笑道

“我可以作证”陆远行见秦百川还是沉吟在旁边补充道

“算了算了吕大人一幅字画应该也能卖不少银子好歹能弥补一下损失”秦百川思考了良久最终还是选择开口:“敢问老吕陆大哥国库的库银一般从何处得來”

“赋税”俩人不约而同的道

“赋税又是从何而來”秦百川又问

“前些年赋税繁重百姓水深火热”吕士高离开大颂时间太久不太知道具体细则可陆远行却是清楚尤其是当今圣上刚刚即位那时候不仅朝廷要开销用度还要赔偿大真、大银无数白银哪一年收租都要逼死不少人家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好转大真、大银出现摩擦之后朝廷开支便少了许多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赋税方面也做出了改革

陆远行沉吟了一下道:“大颂律法规定凡军民之家嫁、娶、丧、祭时节送礼物染练自织布帛及买已税之物或船只车辆载运自己货物并农用之器、各处小民挑担蔬菜、各处溪河小民货卖杂鱼、民间家园池塘采用杂果非兴贩者及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并常用杂物、铜锡器物、日用食物俱免税”

“除了这些但凡有店铺无论大小都要统一征税无非是根据行业、盈利不同赋税各有轻重罢了”陆远行想了想道:“真要说起來田地是大头商贾其次私塾最末”

“秦小友可是要加重赋税”吕士高多少有些失落征税是充实国库最直接的手段可这样一來百姓怨声载道跟他的治国理念完全不符

“赋税要加可秦某也沒那么缺德”秦百川沉吟了一下道:“只加商贾尤其是程家锦绣山庄望江楼这种”

“哦”吕士高和陆远行这可有些意外了按秦百川的意思他岂不是要额外拿出银子交给朝廷吃错药了吗

第366章 招商引资,加重赋税2

见吕士高和陆远行都面带疑惑秦百川叹气道:“老吕陆大哥你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随着当今圣上政权的逐步稳定大颂固然还是以农业为本但似临安程家、锦绣山庄这等产业在聚敛银钱方面早已不输给那些家有良田的地主”

吕士高和陆远行都微微点头秦百川又道:“据我了解以前因为战争赔款的关系对地主征收的赋税最多的时候高达五分之二可以说地主阶层为大颂政权的稳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來随着圣上的励精图治国家境况好转朝廷主动降低赋税从原來的五分之二降低到了十分之一而对商贾所征税收比例大概为十四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之间从税收比例上便可以看出朝廷是为了稳定地主阶层的主导地位也便于实施身份等级政策所以才沒把商贾这块大肥肉吞进肚子”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的企业心思复杂许多在财务上都存在明暗两本账目一本是实际收支一本是拿去应付工商以求少缴税的糊涂账而在大颂税收是一种光荣的行为捐税越多自然是为朝廷做出的贡献越大地位高话语权也越多很多时候在某城某地捐税最多的地主往往都是最大的豪强

地主阶层是大颂统治力量的基础所以这些地主阶层决不允许商贾捐税多出自己如果那样的话商贾岂不是威胁到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换言之现代的企业是不想缴税大颂商贾是缴税都沒门路只好暗地里多给地方官塞银子

“秦小友想说什么还是明说吧”联系到前面秦百川所说对程家、锦绣山庄都加收重税吕士高似乎意识到了秦百川充盈国库的办法可那样一來商贾地位提升地主阶层岂不是要闹翻天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也知道你担忧什么”这个问題对谁來说都是无比的棘手秦百川只能试探的道:“我看不如这样老吕你和陆大哥商量甚至上报朝廷都沒关系重新明确大颂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份能享受到的权利和义务各项细则制定完成后再开始对大型商贾征收重税概括來说就是让商贾拿出的税收可以跟地主一致对于一些暴利行业甚至还可以更狠一些但在行使各项权利的时候话语权只有地主的七成便可”

“小友的意思是说在加重税收的提前下略微提高商贾的地位但却不冲击那些富户地主”吕士高总结了一句等秦百川点头吕大人苦笑道:“小友的办法倒是既为朝廷增加税收又不至于引起等级矛盾可秦小友所谓的权利和义务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对于追求利益的商贾來说这根本毫无意义他们又岂能心甘情愿的拿出银子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