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20(1 / 2)

加入书签

句:“桃红,你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这里没你的事情,还不回去”

“小姐,我只是一时兴起,给我一个机会可好”小桃红巧笑嫣然:“如果我丢了小姐的面子,大不了就把今晚就把我赏赐给某位才子作为补偿,你意下如何”

“好好好,桃红小姐果然有胆气这事儿我看行”

“这事儿我看行”

“这事儿我看更行”

“桃红小姐是程小姐的婢女,的确也有此资格程小姐,给她机会”

“给机会,给机会”

定力极差的才子们当即山呼海啸,唯有如苏护龙这类奔着程嫣然而来的才子没有发声。程嫣然似沉吟了半晌,终于点头道:“也好,既是贵客给你求情,你便说吧。”

“多谢小姐,多谢贵客”小桃红笑容可掬的道:“这首诗是我一个姐妹所作,说起来她也是个苦命人,当年被生活所迫来到了青楼,后来从良嫁给了一位才子,前几年倒也还好,那才子对她宠爱有加,可是后来,才子始乱终弃,休了我那位姐妹。”

海风画舫传来一片骂声,全都是指责那个才子负心薄幸,如果换成了自己会如何如何。小桃红将眼底的不屑隐藏起来,娇笑道:“多谢诸位仗义执言,我那位姐妹在跟他分别之际,留下了一首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一众才子纷纷点头,有了小桃红前面的解说,这几句诗词虽看似没什么文采,但却胜在朴实直白,将分别之时、分别之后的情况娓娓道来,打动人心。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小桃红沉默了一下,脸上带起悲戚之色,低沉的道:“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画舫之内并不都是不学无术之徒,因此,小桃红的声音落下,不少才子便都是摇头叹息,有些情感丰富者甚至流出了泪滴。

“秦兄,这什么意思”严居正哪里听得出名堂,只是觉得气氛不对,故而发问。“哎。”秦百川也是苦笑,对他而言,这首诗动人程度甚至跟他的丁香花不相上下,听严居正问话,秦百川给他解释道:“上半阙说的是两个人要分别,下半阙说的是随着分别日子临近,那位小姐日渐消瘦,但是在她心里却不怪抛弃他的男子,认为他只是被人蒙蔽,故而不愿回家而已。”

“后面四句说的是分别之后,那位女子日日思念情郎,在苦苦的等待中逐渐衰老。最动人的是后面两句,即便别后离索,她依旧无怨无悔,只希望最爱的男子不要像抛弃她一样抛弃新欢,要记得多吃饭”秦百川又叹口气,天下痴情莫过于这等女子了。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与秦百川的情感复杂相比,严居正只是愣了愣,急急忙忙的道:“快快,记下来,记下来,以后我去了别的地方,好拿出去显摆,快快”

柔奴等人自当从命,秦百川狠狠地白了严居正一眼,程嫣然说的没错,诗词是高尚、神圣之物,严居正这等人还真的是将之玷污了。

“海风画舫,一奴三婢,果然名不虚传。”那位苏护龙面带被打击之色,感慨的道:“婢子都已如此厉害,程小姐岂非更加了得也罢,我等既是读书人,自应顾及颜面,当知进退。”

苏护龙好似斗败了的公鸡无精打采,其余看出门道的才子也是微微摇头,自惭形秽的坐下,小桃红吃吃发笑不说话,程嫣然正准备说两句场面话结束这场无聊的诗词赛,可冷不防有人开口。

“一奴三婢固然名不虚传,可这首词却也不过尔尔。”

这人言语当中带着浓烈的骄傲与自负,顿时惹得安阳众人不快,就连程嫣然也没有说话,用沉默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唯有秦百川听到那人声音之后愣了愣,怎的在安阳又遇到了熟人

“不过尔尔哼,何人再次大放厥词,可敢告知名讳苏护龙愿意讨教功夫”见程嫣然是没戏了,但苏护龙总要给她留点好印象。

“有何不敢”说话那人站起了身子,他一身白色书生装,生的倒也俊俏,眉宇间带着浓浓的傲意,淡淡的道:“说起来,我跟苏兄还是本家,只是在下从小生在江陵,草字木卿。”

“苏木卿咦可是江陵四大才子,苏木卿苏公子”

“肯定是他韩石萧苏,江陵四大才子,除了他还能有谁”

“四大才子怎么了还不是排在最末”

“就是,以他的才华混迹江陵也就算了,跟我们的程小姐比起来天差地别”

周围议论纷纷,秦百川也觉得有些逗,这个世界太小了,竟在安阳见到了许久许久都没有谋面的苏木卿。其实秦百川并不知道,江陵苏家虽是书香门第,但暗中却也做些漕运生意,不然哪里来的银子支持家族的开销用度做漕运,贩海盐就离不开安阳沿海,因此苏木卿出入安阳也实属寻常。

“小桃红不过是区区婢子,苏公子何必跟她一般见识也罢,既然苏公子也有兴致,不妨也做一首诗词,若是胜过小桃红,贱妾邀你上来可好”程嫣然声音依旧柔弱。

“程小姐有命,在下又岂能不从”苏木卿傲然的笑了笑,道:“只是我也不瞒小姐,类似的诗词我已做过数十首,并非今日原创。”

“无妨。”程嫣然倒是大度。

“好,那在下就献丑了。在下在江陵素有才名,不少人也纷纷向我求取诗词,更有甚者,有些不要脸的说书人将我的诗词融入到讲述的评书当中,令我又气又恼,可却抓不住证据。”苏木卿恨恨的咬牙道:“只希望,日后若是有人听说了我的诗词,要记得出处便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