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5(1 / 2)

加入书签

不是。

胡月最终是没有和谬骞人以及朱音完成一个大团圆的戏份,但是给了朱音一个可以能够健康成长的环境,而且胡月在片尾的时候也出现在了谬骞人修养的青山精神病院,这其实也可以是看成一种暗示,有续集

其实胡月根本没想这么多,激战胡月就是直接照搬了陈木胜的原版,根本没做过多的更改,至于续集什么的,他真的没想过,因为在他重生之前激战是没有出续集的,可能到了胡月这里会有续集,但绝对不是现在,要到很久以后了。

首日的点映火爆自然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话题性,其中也不乏大亨,电影人以及社团的人等等,而且这部戏胡月只是在邵氏院线上的,没办法谁让现在这是自己的戏院了呢

其实归根结底激战后续的火爆要归结于两点,一来呢是首日的火爆,还有就是持续的火爆,因为邵氏的院线毕竟只有十多家,容纳的观众也是有限,所以大家只能排着队抢票,别的人一看,咦那么多抢,这部戏应该不错,看这个,这是一种盲从的心理。

其二呢,就要归功于陈柏生了,因为他的那一篇影评。

在香江的电影史上,从开始到现在,拳击电影并不多,甚至说可以是没有,我一直很期待这部片子,也还恐惧,恐惧万一这个才华横溢的电影天才真的扑街了该怎么办

所以我一直都在忐忑我到底是来看呢,还是来看呢

我很庆幸,我最终还是来了。

也有幸的见证了香江电影史上再次多了一部不可或许的精品电影,拳击类别的扛鼎之作。

我在仔细的翻看过资料最后总结了一下,拳击题材电影的故事设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表现主人公的励志故事,如史泰龙主演的洛奇。洛奇由一个默默无名的业余拳击手通过刻苦的训练获得争取拳王的机会,讲述了一个美国梦的励志传奇。

二是通过拳击运动表现情感关系,就像胡月的激战,刘德華为了让自己的父亲重拾信心,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父女之间的情感刻画丰富细腻,为影片增色不少。

而胡月的这部戏呢。两者皆有,完美的兼容了两者,这是最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

胡月饰演的程辉在片中主要是负责励志部分。一个38岁的过气落魄拳手。年轻时期虽然获得过两届拳王,风光一时,但却因为打假拳而毁掉了自己的前途,债务累累,只能在拳馆做着杂务及减肥教练。

或许,对于一个38岁的中年男人,下半生也许就这样平静而平凡的渡过了。

然而。片中有一个震撼的镜头重新点燃了他生活的斗志,令人印象深刻,程辉躺在地板上。看到在几乎没有水的鱼缸中,一条金鱼嘴巴一张一合的在大口呼吸,好像在作最后的垂死抗争。

其实,这条垂死的金鱼就是程辉生活的真实写照。究竟是向命运妥协还是与生活抗争程辉选择了后者。最终凭借着自己的顽强毅力重登拳台,重获生命的尊严。

而刘德華饰演的富二代林思奇主要是通过格斗运动来表现与父亲之间的亲情关系。父亲生意场上的失败令其一蹶不振,更是抱怨儿子一事无成。于是,儿子林思奇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坚持做完一件事,更是为了鼓励父亲重新振作起来,毅然选择格斗这项运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最后父子二人冰释前嫌,格斗运动在这里成为联系父子二人关系的一条情感纽带。

在剧作结构上。影片设置了两个主要人物,一是落魄失意的中年男人程辉。一是父亲生意失败的富二代林思奇。这两个主要人物都属于那种在生活中特别失意的人,都需要通过格斗运动来重拾生活的尊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综合格斗这项运动成为贯穿起这两个人物的一条中心叙事线索。在影片前三分之二,主要是作为师傅的程辉教授徒弟林思奇一些格斗要领,登上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影片后三分之一林思奇受伤退出比赛之后,则是抛砖引玉,引出师傅程辉复出拳台,书写了男性的尊严与荣誉。这种双重励志的结构设定都是贯穿在综合格斗这项运动的叙事线索之中,并且使得两人在拳台上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一部格斗题材电影,影片中的动作戏酣畅淋漓,精彩绝伦,胡月对于整部戏的动作戏份掌控的堪称完美,虽然这部戏的导演是王京,但是我相信,这些肯定是出自胡月之手,大家别忘记了他的社团身份,红花双棍。

格斗动作场面在片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片中的动作戏份拳拳到肉,极具写实风格。导演在拍摄格斗场面时经常运用悬念以及“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手法表现两人在贴身肉搏时的对峙情景,再配上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的渲染,更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使得整个动作场面紧张刺激,血脉贲张。

如果说抛却影片中的情感戏份,只保留动作戏份的话,激战仍可视为一部非常好看的动作片,但也只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作片罢了。

然而,正是有了片中的情感戏份的参入,才使得整部影片的剧作结构层次更为鲜明,内容上更具有深度力量。

影片节奏控制的非常好,一张一弛,既有令人荷尔蒙迅速飙升的格斗动作戏份,也有十分轻松搞笑的温馨段落。片中的文戏十分出彩,主要是集中在程辉与那对母女之间展开。而这组关系的设定有点类似于欢喜冤家,由一开始的那种矛盾隔阂到渐渐的矛盾化解,成为彼此生活中的依靠。

特别是片中程辉与小女孩小丹的关系设定,已经超越了那种形式上的父女关系。在不断的相处过程中,双方都给彼此带来了一些生活或是情感上的一些变化,生活变得更为积极乐观,情感更为真挚热情。胡月和饰演女儿角色的朱音的表演极具生活化、情感真挚自然,两人或许可以凭借这部戏来竞争一下明年的金马影帝和影后也未可知。

虽然影片大部分故事背景都发生在澳门,但是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城市空间与香江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空间形态几乎大致相同。

逼仄拥挤的住宅空间,狭窄幽暗的街头巷道,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极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传统香江电影的那种纯正味道。

而最重要的是影片中反应出的底层小人物对于命运的挣扎与抗争,正是传统香江电影所一脉相承的。

不管是对于普通的观众而已,还是对于我们影评人来说,在这部电影面前,都是平等的。

被胡月朝着我们挥过来的拳头砸个正着,情感,永远是我们无法绕过的,我们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最终,激战不是大团圆的励志片,情绪不稳定的母亲终究要进精神病院,有犯罪记录的老好人终究无法得到监护权,从绝境中站起的前富二代也并没有和女孩确立恋情,但就像乌云散尽前露出的那抹金边,一切都折射着满满的希望。

人生就像擂台,不打就不会输,但你会在老去时懊悔什么记忆都没留下,一旦上台,你总会跌倒,但只要重新站起,继续向着命运挥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你会证明留下的汗,洒出的血,歪掉的鼻子和脱臼的手臂,会是你此生最辉煌的奖赏。

陈柏生的话不止是在赞叹胡月的电影,也不止是在感叹,也是在从侧面上道出了胡月拍这部戏那最初的目的,票房肯定是要的,再一个就是让大家都树立起明确的斗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