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2(1 / 2)

加入书签

,可是在等了一早上之后,自己派出去当小弟居然是空着手回来的。

不仅仅是亚视的人,还有tvb的人,邵一夫早上的时候在来tvb的路上就让自己的司机下车去看看给自己带几份报纸回来,可是司机带回来的几份报纸邵一夫都翻遍了,也没找到关于刀锋的一点消息。

额。不,还是有一点的,明报提了,也只是说tvb制作的新剧刀锋今日上映,恭喜大火什么的,完全没有什么价值,邵一夫看的可不是这个,他想看的是报纸们吹捧tvb,打压亚视的新闻。刀锋如何如何吊,亚视怎么怎么的扑街。

很诡异的情况,劳苦大众就算了,就连一向最喜欢出来蹦达着刷一刷存在感的影评人们也不吭声了。情况出奇的诡异。

邵一夫拉不下脸来亲自去查问这个事情,就把这事情交给了王天霖,而亚视的高层也是一样。把这任务交给了现在亚视的当红监制徐小明,两人又是打电话又是亲自的查问。最终才得到了真相。

问题的根本都出在剧本的身上,出在胡月的身上。刀锋在第一集的时候,香港的劳苦大众们再看,影评人们也在看,有的只是单纯的感兴趣,有的则是想找找毛病挑挑刺,能跟当红的明星来撕一下逼,自身的关注度肯定能提高不少不是。

影评人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随手记录,这样能够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中肯的表达出来,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灵光闪现,在过后就忘记这样的情况出现。

而影评人们在看完了刀锋的第一集之后,趁着休息的时候观察自己记录的评论,低头一看就都傻眼了。

就像一开头,他们都觉得这个庞德肯定是个牛逼人物来着,好嘛,还没过几分钟呢,啪枪毙了,死翘翘了,还重要个毛啊

我忍

紧接着,乔谯出来了,咦,漂亮,这么快的出场,戏份也这么重,肯定是女主角了,妥妥的,这形象和气质绝对能和冯程程有的一拼啊,嗯,虽然是青楼出身,但是人家不是说明了么,清倌人,不卖身的,不算绿帽子,妥妥的

影评人们还没热乎呢,啪啪,又是一个打耳光

谬骞人出来了,这个拉着孩子从山里出来的乡下小媳妇秦善宝,这什么鬼啊,女主有了啊,好吧,你吊,三妻四妾是吧,旧上海嘛,我能理解,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可是这画风看着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等到了乔谯被青云阁掳走的时候,郑树森一身的气势彪悍,冲进了青云阁,不止是影评人们,在看电视的劳苦大众们也等着看郑树森雄起呢,大杀四方,称王称霸加耍帅呢,我吊,这闭着眼睛拿着刀胡乱的舞舞扎扎的糊弄鬼呢,这真的是主角

“嗖”

虽然是毫无目标的舞舞扎扎,青云阁的掌柜还是死了,误杀,人救回来了,只是完全看不懂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啊,不过片子叫刀锋1937,会不会就是带着刀子去参加抗日去了呢

啪啪啪啪

胡月成功的对观看刀锋这部戏首播的人们完成了一次双杀,又打脸了,还他么的是两连击

庞德活了,他么的你不是死了么,了么,么

我剧情都写完了,评价都写好了,你特么的又火了,什么情况

影评人们又开始欲哭无泪的修改着自己的评价,比如说主角就是打算抗日也是需要来一个引接人的,学习抗日的知识什么的,这个庞德现在活了应该就是做这个了

刚刚写完,忽觉不对,那,那庞德活了,乔谯呢

乔谯呢,乔谯怎么办不是女一号么,一号么,号么,么

影评人们刚刚这么一想,胡月就遂了他们的心愿,乔谯神色复杂的看着在影评人们眼里死而复生的庞德,两人深情的相拥在一起了,影评人们觉得这个庞德真是该死啊,怎么就是不死呢

难道说这个庞德才是主角,郑树森是男二号或者这根本就是双雄戏

可是就是双雄戏这俩人的档次和逼格也相差太多了吧,一个西装革履,带着墨镜穿着风衣,这才是大佬的气派啊,你这穿着个破旧的中山装还带着个帽子,一脸的憨笑算是怎么回事

人家的老婆一身旗袍,裘皮大衣,高贵冷艳,你家的老婆扯着个拖油瓶就算了,整个就是一土豹子啊,不能看啊

现在大家对胡月都充满了同情,不,应该是对郑树森充满了同情,心塞啊,同样是人,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当剧中的画外音响起,对胡月的这种同情就更甚了。

郑树森抬头的那一刻看到的是拥抱在一起的庞德和乔谯,比起最初看到庞德死而复生时的惊慌和欣慰,郑树森忽然有了一种如鲠在喉的羡慕和委屈。

那是因为,他知道,乔谯,是庞德的女人。

身份终于确定了,迟迟没有拿出定论的影评人终于安稳了,不过这接下来该怎么写还是完全没有头绪,心情相当的复杂,忽然他们觉得片子里描述郑树森的那句话拿来改改送给他们自己,也是极好的。

影评人们在看完第一集刀锋之后是满心的委屈和纠结,比起最初自己打算在剧中找到些许瑕疵和矛盾的喜悦,影评人们忽然有了一种欲哭无泪的委屈和心塞。

因为他们知道,胡月,是他们猜不透的。

而这些也就是为什么第二天没有一家的报纸能拿出关于刀锋的影评来,邵一夫和亚视的高层听说了这消息之后都是面色古怪,颇为无语。

外边闹得乱哄哄,却是和胡月没什么关系,他这会还迷迷糊糊的靠着墙壁打盹呢。

s:求订阅。

第一百四十五章月光下

刀锋带来的诡异现象一直持续到了下午的时候才被打破。

而且打破这个僵局的也不是影评人们,而是作家,香江最为传奇的武侠宗师,金庸先生。

金庸亲自在自家的明报上发布了自己对刀锋的看法,在晚报上发布。

影评人们看完之后纷纷大呼失败,怪不得总觉得这片子有些熟悉感,就是想不到到底是在哪里,而老百姓们看了金庸的评论则没什么感觉,好看还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不会因为一则评论而改变。

而金庸的评论也不是从影视方面来的,而是从剧本的构架方面,从文学的方面来解说了胡月的这一套手法,而且一针见血,句句珠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