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846(1 / 2)

加入书签

是孔明在封神玉阙上留名,那么绿琦帝还觉得能够想象一下。可是现在呢明显只不过是孔明跟班的九川帝和望乡帝。居然也能够在封神玉阙上留名,这就让绿琦帝有些接受不了。

要知道绿琦帝虽然坚持到现在都没有放弃。但是越来越大的压力使得他并没有多少信心能够坚持到最后,但是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居然比不上九川帝和望乡帝。

此时在绿琦帝的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很特别的想法,那就是她很想看一看,如果孔明也在封神玉阙上留名了,那么他的名字到底会出现在封神玉阙的什么高度上

不管绿琦帝有什么想法,九川帝和望乡帝在封神玉阙上留名都已经是事实,而随着又有两道金黄色的光芒一闪,这一次却是九川帝和望乡帝的身形从封神玉阙中浮现出来。

此时的九川帝和望乡帝都保持着一副盘膝而坐的模样,他们全身上下都被一层金光所笼罩,就这么极为平静的落在了封神玉阙之下。而且看他们双目紧闭的模样,肯定是已经关闭五感,进入到了如同闭死关一样的修炼状态之中。

由此可见,在封神玉阙上留名之后,多半会进入到这样的一个修炼状态中,相信九川帝他们从这样的状态中苏醒过来时,他们也就能够将封神玉阙赐给他们的好处消化的差不多了。

绿琦帝一行此时在心中真的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也许是不甘心和妒忌混合在了一起吧。而九川帝和望乡帝的成功,更是对绿琦帝一行的一种无声刺激,使得他们再度咬牙拼命前行,试图也能够接触到封神玉阙。

只不过人力有时而穷,修炼者虽然号称逆天改命,却也不是真的能够次次都逆天。绿琦帝等人不像九川帝、望乡帝一样,一直跟随在孔明的身边,经历过种种历险与诸多艰苦的考验,早就和初入封神殿时大不一样了,而能够在封神玉阙上留名,也正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奖励。

对于绿琦帝一行来说,他们有本事就凭自己的能力能够接触到封神玉阙,否则的话他们又有什么资格瞧不起九川帝和望乡帝呢

且不说绿琦帝一行怎么样继续努力,如果将目光转回到封神玉阙之内,孔明等人在进入到封神玉阙中之后,到底遭遇到了什么呢

由于孔明强大的实力与异常平稳的心境,封神玉阙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还真的是不算什么,这使得孔明很是容易的就进入到了封神玉阙之中。

封神玉阙的大名孔明已经听的久了,但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在封神玉阙上留名,孔明就真的是一点都不知道了。但不管怎么说,被吸入到封神玉阙中的这一过程,是完全无法抵抗的,孔明只是觉得眼前一花,就已经置身在一个让他觉得无比惊讶的世界之中。

能够让孔明感觉到惊讶的事情着实不多,但是这一次孔明看到自己眼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副画面时,就算他再怎么睿智冷静,也差一点忍不住惊呼出声。

随着孔明放眼看去,只见眼前火光冲天,他正站立在一处悬崖的峭壁之上,看着眼前这个形如葫芦状的峡谷中火光冲天,处处都是人吼马嘶,不知有多少身披黑甲的军士倒在了大火之中,正在不停翻滚着挣扎求生。

随着孔明的修为境界越来越高之后,这种发生在世俗中的场景,他已经很少看到了,毕竟他此刻的实力,早就已经远远凌驾在凡俗之上,所谓数十万人的大战,在他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但是,眼前这座燃烧着熊熊大火,如同葫芦状的山谷,却是孔明从来也没有遗忘过的一处地方。

上方谷

昔日孔明在三国时代,六出祁山之时设伏上方谷,一场火攻差一点要了司马懿父子三人的性命,只可惜天不佑蜀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上方谷内的大火,使得司马懿父子逃出生天,而孔明也在留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之后,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就算孔明的神魂转世重生于天元大陆,但是上方谷一役未能一战而定天下,绝对是孔明一生的遗憾,当时所经历的场景,他又怎么可能忘记呢

哪怕孔明现在的实力已经是超凡脱俗,早就超出了凡人所能够想象的极限,但是上方谷的遗憾却一直深埋在他的心中,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个时候,这样的一幕居然重现出来。

此时在上方谷的正上方,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场大雨眼看着就要成形,而孔明看到这样的一副画面时,目光却是不由得一缩。

只要再过片刻,暴雨倾盆而下,上方谷内的大火就会熄灭,而司马懿父子就有机会逃出生天,光复汉室的梦想就无法实现了。

难道这样的遗憾,还要再经历一次不成

在这一瞬间,随着孔明的目光一凝,只见他挥手向着天上一击,一股无形的力量汹涌而出,瞬间就将天上的乌云全都驱散干净。

如果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话,那么现在的孔明,不介意客串一下成事的“天”

以孔明现在的能力,驱散风雨实在是小事一桩,而随着乌云散去,那救命的暴雨自然是没有落下来,使得陷入火攻之中的魏军以及司马懿父子,全都成为了火中亡魂。

司马懿一死,曹魏还有何人能够阻挡蜀汉的大军未完待续。。

卷八 第一百九十七章 洗涤心境

光复汉室的梦想,这一次应该能够实现了吧

此时的孔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高喝一声道:“全军突击,东袭长安”

十万蜀汉大军,旌旗招展,士气如虹,出祁山向着广阔的中原大地杀了过去。

司马懿中伏身亡的消息,以比蜀军突袭更快的速度,传遍了魏国全境,瞬间魏国上下一片哀嚎,哪怕曹魏的军力是蜀军的数倍之多,一时之间也只能是兵败如山倒。

蜀汉大军势如破竹一般的收复着中原大地,黑色赤龙旗所过之处,皆为恢复的汉室江山。只不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曹魏领土十失,而孔明也亲率蜀汉大军将长安城团团的围困起来。魏帝曹叡自知不敌,开长安城门献降,自此魏境全部重归大汉。

灭曹魏之后,东吴顺应天命,自降为臣,于同年归顺蜀汉,自此分裂已久的天下重归汉室,无数志士光复汉室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了。

孔明完成了先帝刘备的托孤重任,扶助后主刘禅荣登大汉天子之位,并召告天下封禅泰山,重振汉室之名

待得封禅之日,泰山上下冠盖如云,封禅台上以汉帝刘禅为首,文武百官依古礼行封禅之礼。待得礼毕,需刻石以颂汉德,而这个时候汉帝刘禅突然提笔向着孔明道:“相父,能够重振汉室天下,相父居功为第一。这封禅石刻,还是由相父手书更为妥当一些。也希望父王和几位叔父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我等重振汉室江山的这份欢喜”

孔明闻言之后。倒也没有推辞,提笔来到封禅石刻前。想也没想的就准备落下“百盛天孔明”五字

但是在这一刹那,刚刚提笔的孔明却突然间愣住了。

百盛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