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6(1 / 2)

加入书签

,孔青云真要能够一直跟在孔明的身边办事,必定有机会获得不少的机缘。

孔英杰自己没有亲生子女,孔青云这个亲侄儿就是他寄予厚望的传人了。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帮孔青云将路铺好而且,孔青云也愿意跟在孔明的身边办事,因为他与孔明天生就十分投缘,再加上没有孔明赠给他合元丹,他也不会顺利的晋升至初阶元将,这个恩情自然要报

这么一来,在孔明点头之后。孔青云也就乐呵呵的搬到了孔明所居住的院子中,随时都可以和孔明一起动身。

孔君和孔昭是为了参加孔明的成年礼,这才从昆卡城赶到di du来的。由于蛮荒森林那边的事务十分繁忙,他们不可能在di du休息太久,在成年礼举行完毕之后的第三天。就要启程回到昆卡城了。

在临行之前,孔君将一个人交到了孔明的手中,说是从今以后,这个人就跟着孔明办事了。

让孔明有些意外的是,这个人对于孔明来说,居然算得上是一位熟人,正是当年在落凤峡的试炼之中打过几次交道的“栖凤三杰”之一的洛克

洛克此人,生xgy沉,绝对是那种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虽然他高阶元师的修为,在如今的孔明眼中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此人绝对算是一个聪明人,如果利用的好,倒也算得上是一个可用之才

事实上,洛克这个人确实很懂得钻营他虽然顶着一个“栖凤三杰”的名头,但他修炼的是水系元力。在以火为尊的栖凤族之中,根本就没有出头之ri但这个人绝对是那种不甘寂寞的人,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利用落凤峡中的试炼机会,将同为“栖凤三杰”之一的盖德给干掉了。

当孔家准备在蛮荒森林中发展势力的时候,洛克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直接找到昆卡城孔家的府上。毛遂自荐的愿意为孔家效力

洛克做为曾经的“栖凤三杰”之一,在蛮荒百族之中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了,如果有他效力,那么与诸多蛮族打起交道来,绝对是大有益处的。更重要的是,栖凤族与孔明的关系十分良好,就算洛克这个“栖凤三杰”中的人物投靠到了孔家,他们也没有表示任何的不满。说到底,还是因为洛克修炼的是水系元力,就算天资再高,在栖凤族中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自然不会有人在意他。相反,真要让洛克在孔家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反而有利于栖凤族与孔家的交往了。

当然了,这样的想法也是栖凤族的人一厢情愿了,因为在洛克的心中,深藏着对栖凤族的恨意,真要让洛克手掌大权,栖凤族会有好果子吃才怪

不管怎么说,洛克总算是投到了孔家门下,而他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确实是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为孔家在蛮荒森林内扩展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昆卡城孔家的一个重要人物

这一次洛克之所以会来到di du,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而他向孔君提出这个要求时,所说的理由是当ri他在落凤峡的试炼之中,曾和孔明有过联手对敌之谊,现在孔明举行成年礼,他也应该前来祝贺一番才是。

而实际上,洛克来到di du的目的,是想找机会攀上孔明这棵大树

以洛克的眼光,他当然看的出来,孔明ri后的成就必定是不可限量而洛克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真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话,自然是跟在孔明的身边才会有大把的机会

当孔明接下圣旨的消息一传开,洛克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孔明有了自己的封地之后,岂有不发展自己势力的道理于是洛克向孔君提出,希望有机会在孔明的身边效力,到更大的舞台上去一展所长。

在孔君看来,洛克确实是一个得力的助手,如果他愿意跟在孔明的身边办事,应该可以帮孔明不少忙。虽然洛克是孔家在蛮荒森林中发展势力的一个重要角sè,但只要他能够为孔明效力,孔君也是舍得放他走的。

于是,洛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跟随孔明前往云霞城的人员之一,暂时担任雷鸣的助手。

洛克并非什么简单人物,这一点孔明早就心中有数。不过,孔明也认可洛克的能力,让这样的一个人跟在身边,在适当的时候,也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

孔明对自己的识人之明,用人之能还是很有信心的,他有把握掌控住洛克,让他发挥出应该发挥的作用

唯有一点是孔明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洛克居然也是一名具有星辰之力的星辰使者

s:不管是月票、推荐票还是其他的什么票,只有大家的投票支持,才是我不断码字更新的动力。。

卷四 第三章 万宝会

两年多以前,洛克还没有能够将他体内的星辰之力完全激发出来,无法发挥出星辰之力的威能,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星辰使者。但如今呢谁知道现在的洛克,对于星辰之力的掌控,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星辰使者的罕有程度,可以说是亿万中无一像孔明这样,以一己之身拥有三种不同的星辰之力,更是闻所未闻。而现在先后有魔月、铁素心、洛克这三名星辰使者在机缘巧合之下聚集在了孔明的身边,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

当然了,现在的孔明还不知道,有星辰使者跟在身边,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助力而他在盘点了一下跟随自己前往云霞城的班底之后,觉得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了不过,除了现有的这些人员之外,孔明觉得还可以再添加一个成员

于是,孔明直接找上了家主孔凡书,点名想调用家族子弟孔青牛在自己的身边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