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81(2 / 2)

加入书签

周泰和张舒有些惊讶的看着吕蒙,没想到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分析起来头头是道。

赵云略微犹豫了下,还是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吕蒙:“看看吧。”

“多谢将军。”吕蒙有些激动的接过书信,这代表着赵云相信了他。

“果然,戏志才军师早已想到,吕蒙倒是多此一举了。”吕蒙长长的出了口气,只要江东不丢,刘汾就会有东山再起之日。

赵云很是满意吕蒙的表现,温和道:“吕蒙,既然你已到了我军中,那就暂时留下,参赞军务吧。如果立下大功,我必向主公保举你。”

“多谢将军。”

赵云将书信交给了周泰两人,转首看着吕蒙问道:“主公要我领军支援江东,不知子明如何看待此事”

吕蒙来前早已思索良久,此时毫不犹豫的答道:“将军,曲阿的守将乃是主公任命主持江东事物的鲁肃,此人本事如何,末将不知。将军可先行派人送信前去,让其提高警惕。将军可暂时不必领军前往,既然孙策想夺我江东,如果只是一味的防守,即便击溃来敌,也只会让孙策感到遗憾罢了。如果日后再有机会出现,其必定还会派人前来抢夺。打蛇打七寸,只有把孙策打痛了,以后再面对我军,必定会畏首畏尾。末将以为将军可派遣一员副将,领兵一万前往曲阿增援,不是为了偷渡前来的孙策军,而是防备秣陵,以免刘表得到消息到时前后夹击,仅凭鲁肃手中的数千兵马会非常被动。广陵乃徐州通往江东的咽喉之处,不可不防,将军可留兵一万驻守。自领三万大军沿长江一线向西而行,可到涂塘附近蹲守。只是不知粮草能支撑大军几何”

“三万大军,最多支撑半月。”粮草如今成了刘汾军的要害,所以赵云时时注意着粮草的消耗,军中所剩多少,他早已记在心中。

“半月有些勉强。将军领兵一万前往,带足一月粮草蹲守。如果孙策军至,可先行放过,让其攻打江东,待其无功而返,将要登岸之时将军再行杀出,定可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只是如此一来,曲阿的压力必定不小。”

一旁的周泰站起了出来:“将军,末将愿往曲阿助鲁肃一臂之力。”

“好,周泰领兵一万前往曲阿。张舒,你留守广陵。吕蒙,你随我一道前往涂塘。我要让敌军有来无回。”

“是将军。”

就在赵云领兵行至半路之时,周瑜带着三万大军悄悄的穿过涂中,到达了涂塘。

“韩当将军,令士卒打造竹筏准备渡江。黄盖将军,带斥候巡视左右,一但发现有人,将其扣下,绝不可走漏风声。”

“是。”

周瑜瞭望着对岸的江东,双眼微微眯起,自语道:“曲阿,只要攻下了曲阿,我军就有了立足之地。如果得到江东,伯符也就有了问鼎天下的底气,最不济也可划江而治。江东,我周瑜一定要拿下它。”

第179章 离间计

徐盛最近感觉遭透了。刘表占据了秣陵,将他和曲阿完全隔开。他已经率军攻打了三次,可是每次都被对方算中,半路伏击,虽然因为自己小心谨慎,没有吃什么大亏,不过仍搞的自己灰头土脸。而甘宁的水军为了防止刘表从襄阳输送兵马物资,已经领军西去,陈兵在江陵门外。曲阿的鲁肃兵马太少,无法形成夹击之势,所以秣陵只有依靠徐盛自己来夺回。

此时大帐之中。徐盛,董袭,凌操三人围坐一圈,商量着夺回秣陵的方法。只是。。。

“混蛋,究竟是谁,竟然能对我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商量良久,三人还是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计策,一向沉稳的徐盛也有些急躁起来。

刘汾帐下不同于其他诸侯,一军的主将暂时是他们武将的最高职务。当初刘汾任命他为第五军团的主将时,可是羡煞了多少人,徐盛也是暗自得意了很久。可是现在却出了纰漏,在他驻守江东之时,竟然没有察觉刘表的大军,被其偷袭了秣陵。自己几次三番的攻打,竟然都落入了对方的算计之中,可谓是憋屈到了极点。

凌操看出徐盛已经乱了方寸,连忙安慰道:“将军,既然对方军中有深谋之士,那我军大可不必耍那些花招,堂堂正正的领兵前往,和敌人正面交锋。”

董袭也连忙附和道:“是啊将军,主公在江东施以仁政,百姓归心。刘表军虽然夺得了秣陵,肯定得不到百姓的拥护。而且原本秣陵城中就无多少粮草,如今甘宁将军已经封锁了江面,断了对方的补给,我军只需将城围住,静待对方粮尽即可。”

“不行。”徐盛果决的否定道:“刘表军一但粮草不继,定会向城中的百姓出手,到时民怨沸腾,虽然罪魁祸首乃是刘表军,可你以为我们就能安然无事百姓定会怪罪我们无作为,才使他们遭了殃。到了那时,即便主公不怪罪于我,我徐盛也无颜面继续担任第五军团主将一职。就按照凌操所说,我军步步为营推进,不给对方可趁之机。既然谋略上胜不过对方,那我们就比拼军心士气,强攻秣陵。”

董袭忧心道:“可是秣陵有敌军五万,而我军也才不过五万之数,如果攻城,定会死伤惨重。”

徐盛面露狰狞道:“就算把第五军团拼光了,也要攻下秣陵,不然我等都将成为江东的罪人。”

这。。。下方的两人对视了一眼,脸色也渐渐的凝重起来:“是将军。”

就在三人决定明日起兵,逐步推进,逼向秣陵之时。刘备已经带着他的哼哈二将领兵两万前往曲阿,因为派去监视曲阿的探子来报,袁术的兵马已经偷偷渡江,正在攻打曲阿。

此时曲阿城上,鲁肃神情凝重的望着城下的袁术军,虽然他已经很小心的监视江面的情况,可是今日清晨的一场大雾,将他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袁术三万大军竟然趁着大雾偷渡长江,等到斥候发现已经来不及阻止。

袁术军并未着急攻打,首先是鲁肃已经有了防备,再次便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攻城器具。

周瑜一边命人打造攻城器具,一边缓缓的策马来到城下,仰望城头的鲁肃开口说道:“城上之人可是临淮鲁肃鲁子敬”

鲁肃微眯着双眼,沉声答道:“不错,正是鲁肃。不知阁下何人”

周瑜郑重拜道:“不才周瑜,早闻鲁肃乐善好施,接济相邻。更是博学多才,训练乡勇抵抗强盗山贼。乃当世大才。如今刘汾已被众人围攻,命在旦夕,子敬乃博学之士,不会看不清形势,何不如开城投降。我主深知子敬的才能,定会重用于你。”

“哈哈哈。”鲁肃猖狂的笑道:“周瑜小儿,你是在小看我鲁子敬吗忠诚不事二主,我鲁肃可不是那种卑躬屈膝的小人。废话少说,想要曲阿,尽管来攻便是。”

“哎。”周瑜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也只是试试而已。就在其准备转身之时,突然间看到鲁肃身边一人,眉头皱起,随即便舒展开来,嘴角扬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

周瑜并未攻城,而是令大军安营扎寨,打造器具。

当夜,鲁肃在太守府中观看着地图,思索着退敌之策。

“大人。”一名亲兵慌乱的走了进来,小心的看了看左右,小声道:“刚才巡城的士卒发现了一人行踪可疑,上前查问。对方惊慌之下想逃,被士卒拿下,在其身上搜出了一封书信。”

鲁肃接过书信,看到落笔上的周瑜二字,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这封书信是写给孙贲的,言孙策孤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