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70(1 / 2)

加入书签

堂、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杂差的衙门,这些你们以前都干过,我就不多说了。吏捕的捕头是吕征,副捕头是魏江,他今天不在,到时通知他一下。”

吕征目光微动,吏捕倒是很适合他,他本来就是地头蛇般的人物,做这些事他最熟,不过和魏江搭班子就不容他不多想了,在人脉上,魏江可不见得比他差,只不过圈子不同而已,所以,魏江和他合作也算是互补,但是同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制衡,看看李毅安排的人手,三个捕快衙门,哪一个都有他们四大家族的人,但同时,每一个他们都是副手,也就魏江底蕴过低,让他做了副手,不过,这都是暂时的,一旦他做不好,恐怕主副位置瞬间就会调换,只是片刻,吕征就把这里的关系想的门清,不过。

吕征应声答谢,他倒不是很担心,大不了做事认真点就可以了,他相信,只要他不作死,李毅也不会故意找茬的。

而李毅的三项制度一说完,县衙的基本班子也就基本确立了,仔细一想,李毅虽然做了变动,但是却又好像变动不大。

以前的县衙也有三班衙役:即皂、壮、快三班衙役,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其实也没有截然分开,皂、壮二班共负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责任;快班又分步快和马快,专管缉捕罪犯。但是这里面最特殊的就是缉捕,其实现在捕快主要负责的就是捕,而破案的事情还是有县令亲自来做的,而李毅最大变动,就是把这种权力给分了出去。至于捕,李毅也适当的增加了一些职能。而其他的,李毅则是基本没变。饭要一口口吃,这已经够忙一阵子了。

“好了,事情就交代到这,县丞你先负责把这些事情尽快安排好,有主簿配合你,或者,你直接将事情交给主簿。明天开始,你要陪我负责蔬菜大棚的事宜。”

孙贤点头应是,他也看出来了,魏书玉的地位绝对不只是主簿那么简单,甚至可以与他分庭抗礼,不过,他也懂事的乐于放权,毕竟,他除了是金陵本地人这一优势外,他什么都比不是魏书玉,要不是这一点,他不可能当县丞,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也乐于配合李毅。

见孙贤识相,李毅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怕四大家族拖后腿,但现在看来,他们已经把所有的赌注压在了李毅身上,不可能在办那种拖后腿的事了。

“缉捕的人选已定,其余的你们可以慢慢培养与挑选,我给你们一个权力,你们可以挑选任何衙门的任何一人,只要报备就可以,其他衙门不得阻拦。”

李毅这个命令一下,吕征和雷刚瞬间就头疼了,看来以后自己的心头肉就要藏好了,否则,就真没了。

“吏捕的人可以用原来的人不变,神捕也可以用原来张兴的人,再加上剩余的十五个家将。但是必须要提出品德素质极差之人,这是我的底线,我会不定期检查,选人的权利我给你们,但是我要是发现有害群之马,我会找你们主副捕头的责任,你们可明白”

七人神情微凛,他们看得出来,李毅绝不是开玩笑,看来,今天回去就要彻查班底了,否则,一旦被李毅发现问题,真不是说着玩的。

“好了,今天的议事就到这里,主位,金陵的发展就在你们的手中。希望你们不要让金陵百姓,不要让我,跟不要让你们自己失望”

正文 第292章 惊人的利润

议定了县衙的改制,李毅稍稍松了口气,随即便找到剩余的几个纨绔加上魏书玉和孙贤,开始最后的布局。

几人来到了后厅,正好长乐等人也在,没有多寒暄,李毅便开始进入今天的正题。

“诸位,到现在,也该是咱们全面发力的时候了,所以,我也就不藏私了。咱们金陵想要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知名度。所谓的知名度,就是金陵县的名气。要是放在四十年前,我相信,天下就没有不知道金陵的。可是现在,除了少数的读书人之外,相信就没有几个知道金陵的了,特别是那些行走于天下的商人,就更不知道金陵了。先要发展一座城市,就必须先发展商业,因为商业发达了,咱们才有钱,有了钱,咱们才能施展我们的一揽子计划。而要想金陵被天下人所熟知最快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我们金陵的特色,将其宣告于天下。”

魏书玉眼前一亮,说:“大棚蔬菜”

李毅双手一拍。“不错,就是大棚蔬菜,更确切的说是反季节蔬菜,你们想想,如果,在寒冷的冬季,我金陵突然有了数百万斤的蔬菜,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数百万斤咱们能种这么多”孙贤一听,顿时惊讶的合不拢嘴,数百万斤,这个数字太可怕了

李毅呵呵一笑。“这个数字听着多,其实一点一不夸张。我给你们算算,现在的菜地,叶菜类,每亩大约能收获1000斤,如果是茄果类,则会更多。咱们就按一千斤算,一百万斤的蔬菜也就是一千亩的土地,我想,以咱们金陵的耕地数量,一千亩不算多吧”

孙贤一算,还真是这么回事,唐朝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朝代,尤其是南方,耕地数量更多,唐朝现在的耕地总面积至少也有四百多万顷,甚至更多,而一个县至少也得有数千倾,也就是数十万亩,而金陵又是人口众多的大县,拿出几万亩来种蔬菜,真的不算多。

至于每亩的产量,李毅也是在老农那里得来的经验,以现代的技术,叶菜类亩产量可达两千斤,而茄果类就更多了,甚至能有六千斤,所以,就算唐朝的技术不发达,没有化肥之类的,但是由于古代土地比较肥沃,再加上天然肥料,想要亩产一千斤,还是很轻松的,这还是李毅的保守估计。

“各位,我给你们算一笔账,咱们保守估计,咱们到冬天,可收获一百万斤的蔬菜,以现在蔬菜价提高两倍来买,也就是一斤十文钱,那么,咱们的收益就可以答到一万贯,但是,我的目标,咱们的蔬菜至少要能收获五百万斤,菜价到时候我预估可能至少达到二十文一斤,这样算下来,就是十万贯的收益。各位,至少十万贯的利益,你们想想,咱们到时候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毅帐一算完,下面立刻就炸了,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就算是见过金鼎商盟的吸金能力的纨绔们也同样不能淡定,他们倒不是在乎这十万贯,实际上,商盟一个月得收益也差不多是这个数,他们在乎的大棚蔬菜这项技术,现在仅仅是金陵一地,就能造成这么庞大的利益,那如果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大唐,那将是多大的利润众人想想,腿都跟着颤悠了。

其实李毅自己清楚,这反季节蔬菜之所以这么值钱,一个是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自然能卖出一个好价格,但是这项技术一旦推广,那到时蔬菜的价格将会直线下降,而且,成立蔬菜大棚也不是没有本钱的,其他的倒还好说,最要命的就是玻璃,可以说,这是关键物件,没有了它,蔬菜大棚绝对不可能成功,但是玻璃,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奢侈品,所以,这大棚蔬菜也就李毅能玩得起,因为玻璃在他这,成本绝对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李毅也没有说破,他之所以说这些,就是为了调动起众人的积极性,而现在看到众人双眼放光,说足无措的样子,李毅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