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0(1 / 2)

加入书签

玄龄、马周二人商议了一下的修路的事宜,按李毅的意思就是,水泥作坊一旦成立之后,便将主力放在大唐主要官道的修路事情上,例如长安到洛阳的官道是必须要先修的,甚至房玄龄还提出了要同时修建长安周边的八条主干官道,将长安四面八方的重镇都联通了,然后再以这八条主干道为基础四面开花,修建庞大的大唐道路网。反正现在有奴隶,房玄龄是手里有粮心不慌。

而至于长安城内街道,李毅建议将此事交给慈善基金会来办,现在两院一事已经开展到一半了,而且相关的资金也已经预留出来的了,还剩下很多资金正好没有用处,因此李毅便建议长乐将这笔钱用于改善长安城街道环境上面,长安城虽然规划的很是合理,但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还是有很多的弊端,例如公共厕所,穿越到唐朝以后,李毅就发现,唐朝的公共厕所少得可怜,甚至根本就没有,这对于一个诺大的长安城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弊端,尤其是李毅的在这方面吃过亏,咳咳还有小到垃圾桶、长椅、广告牌等等,大到公园、休闲广场等等,当然,这些要都实现还很难,但最起码有了一个目标不是。而且李毅打算把这些事情都交给慈善来做,否则要是交给朝廷,能不能通过且不说,就算通过了,效率也将会低得很,所以,李毅觉得就不麻烦朝廷了,就交给慈善了,虽然那样效率更慢,甚至很多年也完不成,但是缺少了很对龌龊事,而且,李毅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

关于李毅说得事情,房玄龄也没多说什么,对于长安城的建设,房玄龄不是很上心,毕竟对于他来说发展民生才是根本,其他的,都是奢侈浪费,不过李毅要做他也不反对,反正是慈善基金会的事,他也懒得操心。

随后,李毅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下钱庄的发展以及镖局的建设一事,李毅说得很多,也很是详细,因为李毅知道,自己这一走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所以,这一次,李毅把能交代的都交代了,他也不希望财部有什么意外,因为将来他回来之后,财部,将是他在官场最大的资本,绝对不容有失。

一直到半夜,都已经夜禁了,几人才算是讨论完毕,李毅该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就看马周的了,不过李毅对马周有着十足的信心,毕竟水泥协会前期宣传一事,在他只说了大概规划,马周就能完美的将其实施完成,可见马周的执行能力是多么的恐怖。

回到家,歇息一晚。

第二天,李毅开始了挨家拜访,第一站便是李雪雁家,自从上次过门之后,李毅就再也没来过,想想李毅都觉得羞愧,现在都被皇上赐婚了,李毅才是第二次登门,确实不像话,进门之后,李毅对李雪雁母亲郑氏好一顿检讨,郑氏一开始是有些埋怨,但是她也从李雪雁的口中了解到,李毅确实很忙,再加上现在李毅态度诚恳,郑氏也就消了气,和李毅唠了半天家常后,感情也拉近了不少,毕竟李毅着实嘴甜,把郑氏哄得甚是开心,还有李毅的两个大舅哥,虽然平时也接触不少,但是感情却不到位,这也是这两位平时深居简出,李毅也抓不着他们的面,这次也是聊了半天,彼此的关系也进了不少,总之,这一趟还是很圆满的,至少李雪雁那丫头一整天嘿嘿傻笑,很是幸福。

离开了任城王府,李毅又去了潇湘馆,潇湘馆的一群姑娘,一直在默默排练着李毅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也不停的探索,其实李毅本来早打算让她们出山了,可是一直也找不到机会,而且李毅这次去,也发现梅灵居然也开始学上了这东西,所以,李毅当机立断,让他们留在长安,等他的信,李毅估摸着,李二百分之八十会同意他开发金陵的计划,所以,这群姑娘到时候一定能用得上。

又是一顿嘱咐,李毅才离开了潇湘馆,随后李毅又拜访几家,都是和李家关系不错的世家,李毅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必要的嘱托还是要做的。

直到傍晚,李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然而回家之后,又是免不了一顿嘱咐唠叨,最主要的是哄好红拂女,李毅这次离开的时间太长,红拂女自然舍不得,但是听说要回去探望师傅,红拂女也就不拦着了,而且李毅看到红拂女的身体还很硬朗,至少比历史上硬朗,李毅记得历史上红拂女的逝世时间是唐高宗李治年间,比李靖活得时间都长,所以,李毅也就放心二老的身体。

第二天一早,李毅早早的起来收拾了行李,将师兄装上了马车,又将早已准备好的行礼细软都带上了车,人也不多,就是一百个李靖的家将,再加上三子、冰玉就这么几个人,在红拂女等人不舍的目光中,李毅慢慢的踏上了去往茅山的路,李毅没有让任何人送,也没有人知道李毅会在清晨就离开,这一次离开长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到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一切都会物是人非

正文 第238章 茅山之危

润州,句容县,茅山。

自隋唐以来,茅山上的茅山道教就一直属于超然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代的祖师是王远知,一个传奇般的祖师,曾为隋炀帝杨广的座上宾,被其厚礼敕见。之后,于大业七年,隋炀帝召见于涿州临朔宫,亲执弟子礼,问以仙道事。炀帝归朝,扈驾洛都,奉敕于中岳修斋仪,复诏移居洛阳玉清玄坛。而且就连当今陛下也曾被祖师亲授三洞法策于官邸,甚至还曾经指点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此等人物,自然身份尊贵,人称王法主,所以,茅山弟子走在外面也是挺胸抬头的,没有人敢轻易招惹。

不过,今天的茅山上却是分外紧张,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悲意,甚至还有冲天愤怒的情绪。

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这是形容茅山主峰大茅峰的一句诗。茅山大茅峰,风景秀美,山高林密。奇石怪岩,野花奇芬随处可见。一条通天小路从山地直通山顶,而茅山道教主殿顶宫正是位于大茅峰山顶。

此刻顶宫宫前的广场上,正有两方势力在对峙,一方势力自然是身着道袍的数百茅山教众,而另一方势力则是一百多个黄衣僧人,最令人奇怪的是,这群僧人旁边居然还有数百官兵,而且看样子这些官兵都是以为首的一个僧人马首是瞻。

茅山道教领头的自然是潘师正,此刻他怒目圆睁,手中紧握宝剑,如果不是自制力超强,恐怕随时都回忍不住一剑劈了眼前的杂碎。后面的数百茅山教众也是怒气浮于脸上。

潘师正强忍着怒气,上前一步,对着对面为首一个和尚怒喝道:“枯心老秃驴,你今天到底想怎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