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5(1 / 2)

加入书签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拿去”说着,崔氏便把香水配方给了李毅,不过李毅没有接

红拂女:“是啊毅儿,当初不是说好了吗,这香水配方只是替你存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李毅连忙摇了摇头。“不不不,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这香水当初说好了,就是给伯母的,这不能反悔的,而且我也没打算要回来,事情是这样的,这慈善基金会要成立了,会长就是长乐,但是这慈善不但要会花钱,还要会赚钱,你们也知道,长乐年纪还小,赚钱这事她还不行,所以我想请伯母出山,帮忙经营慈善基金会的下属产业,至于这香水配方,我是觉得香水特别适合慈善基金会来做,所以想以基金会的名义将它买下来”

李毅说完,崔氏就一巴掌轻拍了下来。“臭小子,寒颤你伯母呢是不还买下来,做慈善是做善事,这钱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要”

红拂女:“没错,这钱不能要,这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怎么能要钱,你这小猴子净胡说,恩至于水柔去基金会帮忙一事我也应了这事必须去”

崔氏想了想说道:“去慈善我自然是赞同的,可是这家里”

红拂女摆了摆手:“家里的事你不用管,就交给德謇了,这么大的人了,也该管点事了”

李德建被说得脸色一红。“母亲,瞧您说的,儿子又没说不答应”

红拂女冷哼一声。“你倒是有那心,但你没那胆”

李德謇苦笑一声,干脆还是闭嘴吧

这时却听李靖说道:“毅儿,你这慈善基金会的副会长是雪雁吧”

李毅点了点头。“没错啊”

李靖皱着眉头说道:“毅儿,这怕是有些不妥吧这长乐和雪雁现在全长安的人都知道那是你未过门的妻子,你现在又把你伯母弄了进去,你就不怕别人说这慈善基金会是我李家开的”

李毅一听顿时冒了一身冷汗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件事,幸亏李靖提醒了他一下,要不然就铸成大错了

“爷爷提醒的是,孙儿还真没考虑过这点,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是孙儿疏忽了”

李靖摇了摇头说道:“你啊就是太顺了,这样也好,就当是给你敲个警钟了,以后遇事一定要考虑清楚”

李毅连忙点头答道:“是孙儿知道了。”想了想后又说道:“那就这样吧长乐仍做会长,将雪雁撤下来,让伯母你做副会长,然后让雪雁跟着你在学习一段时间,在劳烦伯母找一些名声好,又有大背景的豪门夫人们,然后你们一起把基金会的摊子给撑起来,最好再选一个与李家不是太亲近的人做副会长,这样就有了制衡,也堵住了别人的嘴,还能送出去几份大人请,毕竟这慈善这是一份大蛋糕爷爷,你觉得这样可好”

李靖听罢,稍加考虑,便满意的点了点头。“恩不错,不贪私,不贪权,敢于用人,顾全大局,考虑周全,公正公平不错,很不错”

李毅挠了挠头。“嘿嘿,不错就好那就这样定了,伯母,香水也可以继续生产了,还有其它的一些商品,我都在休息的几天时间教给了长乐,到时候您直接找她就行了”

崔氏笑着点头。“放心吧不会给你丢人的”

李毅脑袋一扬。“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伯母”

“你这臭小子”

当天下午,李毅便吩咐人准备行李细软,又派人通知需要带走的人做好准备,一直忙到了深夜,李毅才回到了江府

第二天一早,李毅带着小鬼们晨练以后便回到了李府,见到该到的人已经到齐了,包括潇湘馆的众女和三百多个男仆,再加上冰玉和李毅和一些厨师之类的人共五百多人最后,还有一位

特别的人,就是李元昌身边的那个易容高手管家吴老这个吴老是李毅从李毅从李二那要过来的

李毅带人做了最后一遍的检查,确认无误后,便向李靖等家人和前来送行的长乐、李雪雁、李恪等人一一道别后,便上马出发,踏上了去往渭南的行程

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渭南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

渭南在大唐也称得上是富裕的城镇了,而且其旁边就是西岳华山,正好满足了李毅的各项要求

第二天下午,李毅一行人快马加鞭终于是赶到了渭南,李毅身边的三子早已在官道上迎接李毅一行人,没有过多废话,李毅等人直接进了李毅的府邸,李毅的府邸是靠近渭南城的一个庄子上,在一片低矮的平民房中,李毅的庄园显得很是突兀,一行人走进一瞧,金光闪闪的李府二字非常耀眼。

一行人进了庄园,那五百多人由三子安排了住处,九个特种兵也有自己特定的地方,三子这人孙然平时有些楞,但是办这种事情还真的挺靠谱的,至少李毅对他的安排很是满意

傍晚,李毅吃过饭后又仔细的安排了一番,众人这才算定居了下来

找三子稍加了解了一下渭南的情况,渭南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城池而已,虽然位置很重要,但是由于靠近长安,又没有特色经济,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而李毅所在的庄子更是只有一些贫农,这所庄园的原主人对这些佃户打压甚重,所以,这里的部分人甚至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李毅有实封一百户,也就是这里的人归他管,不过李毅这次来主要的任务是训练这五百多号人,这里的事情暂时也就顾不上了

“恩,这一次的秋收也快到了。这样,三子,你明天拿些粮食去那些不能解决温饱的家里送些粮食,让他们足以挺过秋收,在告诉他们,今年的租子就不收了,让他们好好过了这一年,来年,我会亲自来解决这里的问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