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5(1 / 2)

加入书签

“恩你这计划书中说,要把钱庄和朝廷分开,完全以皇家的名义来开设,这儿是何原因”

李毅微微一笑,喝了口茶才答道:“李叔叔,这一点很好解释,钱庄说到底也是一种经商,如果不把朝廷和钱庄分开,您必定要将钱庄纳入户部,一旦如此,那经营钱庄的都将是大唐官员,这就将造成官商合一,也就是变相的官商勾结,这么一大笔银子,可是一大肥差啊,所以到时必定各种势力争相抢这块肥肉,那将会使钱庄变味不说,一旦钱庄出事,他就会变成顽疾,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顽疾,所以,这钱庄从一开始成立就应该定一个永不更正的规矩,那就是钱庄永不干政,这样的话,钱庄就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朝廷想用钱的话,可以从钱庄无息或低息借贷,但有借就要有还,这样的话,钱庄才会更加纯洁清明再多说一句,李叔叔,这么多的钱,您放心交给别人”

李二眼中精光一闪,随后嘿嘿一笑:“你小子,这肚子里的花花肠子永远比别人多那么几根你说的不错,这钱庄只能由皇家掌管,呵呵臭小子,你年纪不大,事情到考虑的很周到不错,不错”

李毅嘿嘿一乐,搓了搓手。“李叔叔,您别光夸啊来点实际的”

李二一愣,随后反应了过来,笑骂了一句。“你这小子,就是不能夸,夸两句就蹬鼻子上脸别说那些没用的,咱们继续。你这计划书中说的慈善是何物”

“哦这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朝廷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朝廷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说白了,就是不求回报的做好事。李叔叔,您这钱庄虽然不与民争利,但也是赚到钱了,所以,一旦有人拿这事做文章,对皇家的名声会有些影响,所以您以后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润,无偿交给朝廷,算是皇家私助朝廷的,您还可以拿出一笔钱专门做慈善事业,例如,搭桥,修路,建公共设施,收养孤寡等等这对皇家和大唐都将有百利而无一害”

“慈善慈善”李二站起身,边溜达。边念叨,边思考。突然李二猛地一拍桌子,吓得李毅一激灵。“好好一个慈善这慈善之事必须要做,就算这次不行,以后也要做,贤侄这件事必须做好”李二激动的不行,这慈善之事在大唐可谓时开天辟地的事,要是这事办好了,这可以算是李二的功绩了额,而且是大功绩,足以在史书上重重的划下一笔,李二的皇位毕竟来的不正当,贞观二年年为了给百姓一个交代,都逼得他当众吃蝗虫,所以李二把政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要正名。

“李叔叔,此事急不来,这慈善之事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问题颇多,非一日之功,不过,小侄有信心办好这件事”

李二凝视着李毅,沉声说道:“贤侄,这事马虎不得,所以你一定要用心,办好了,好处多多,办不好,哼哼”

“李叔叔放心,小侄一定尽心办好此事,给您一个满意的交代”

正文 第三十三章大唐新生概念儒商

“咱们继续,你这计划书中说,百姓将钱存入钱庄,钱庄需要给百姓一定的利息,而钱庄可以拿这笔钱用于经商或放贷,这放贷我可以理解,也就是将钱借给百姓,在收取一定的利息,这是利国利民之事,可以做,但这经商一事,你详细解释一下”李二揉了揉太阳穴,立刻就有黄门递来新的茶水。

李毅给黄门一个眼神,还好,黄门挺给李毅面子,也给他倒上一杯茶水,李毅喝了一口茶,皱着眉头咽了下去,大唐的茶他都喝了十几年了,还是喝不惯,大唐的茶和现在的茶完全不同,大唐煮茶时里面要放一些葱姜之类的东西,反正那味道很怪。

“怎么贤侄可是嫌这茶不好喝”

“恩还真是”

李二一听,又忍不住想踹利益两脚。“臭小子,我这可是从南方船运过来的新茶,上好的大红袍,你竟然还嫌弃,难道你平时喝的是仙茶”

“李叔叔,您误会了,小侄不是嫌您的茶不好,而是嫌弃这种煮茶的方式,小侄知道一种煮茶方式比这种好得多,等哪天小侄给您泡一杯”

“哼你小子的花样还真不少赶紧喝,喝完好回话”

“呵呵,天下之人,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而往。自古商人之所以被世人所不齿,主要是因为商人进行的是高卖低买的活动,这实质上就是与民争利,而且商人多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等恶劣之人,所以商人才越来越为人所不齿,这也就是贵族不明面上经商的原因。”

“恩说的不错,继续”

“其实陛下您也清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士农工商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士主治,治国以安民;农主生,民以食为天;工主建,科技以强国;商主通,经济为血脉。商人的作用通俗地讲就是使人们的物品得到充分的流通,让人们可以随时卖掉多余的物品和购买到急需的物品。而且古代的商人中也有不少大贤,例如子贡和陶朱公。所以,商人本身应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只是由于现在的商人太过重利而忘义,所以,要想光明正大的经商,就必须给商人正名”

李二眉头一皱。“正名谈何容易”

“其实这事说来也简单,咱们又不是改善天下所有商人的本性,只要钱庄有正当的名声就行了,而这解决办法就是做儒商”

李二眼睛精光一闪。“儒商何为儒商”

“儒商,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儒商应该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责任感。儒商有超功利的最终目标,有对社会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总而言之,儒商的本质虽然还是赚钱,但每赚一分钱必须要对国家、百姓做出贡献,不自私自利,不与民争利。”

“儒商好一个儒商,不错,要是天下之商人皆为儒商,何愁大唐不兴,哈哈哈,有了这儒商,到的确可以解决钱庄经商的问题,贤侄,你真是朕之子房啊”

“咳咳,李叔叔,您喝多了”

“臭小子,你这德性还真欠揍不过这儒商恐怕不那么容易做吧”

“当然,首先最好先成立一个经商的团体,恩暂时先叫商业联盟,简称商盟。第二,就是商盟的发展问题,现在既然要做儒商,不与民争利,那就不能只做那高买低卖之事,所以这联盟的经营是一个难题三,这联盟虽然是利国利民之团体,但商盟和钱庄一样,首要宗旨就是绝不参与政事而且所谓儒商,不光是要做利国利民之事,这管理者和东家也必须有良好的品德和个人修养,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儒商儒商的形象,所以他们必须为天下表率,否者这儒商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所以商盟的参与者,也即是股东的选择上是一个问题四,这儒商说到底只属于联盟内部,如何让天下之商皆为儒商,这又是一个难啃的骨头。还有联盟的管理、联盟与朝廷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一步步的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