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49(2 / 2)

加入书签

“是,臣等领命”凛然称是的众将接下来自是不敢耽误。对着张世华再一行礼,相继便也就退出了张世华这中军大帐。

而等众将退下,张世华转身默然看着那高高挂在墙壁上的地图,一双拳头则也不禁握的越发紧了。

金陵城,国公府。

这曾热闹且充满活力的地方,此时却不禁显得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国公爷在当涂惨败的消息整个金陵都知道了。自然,楚军四十万大军虚张声势之数即将就要兵临城下的消息自然也是全城人都知晓了。

所以在这些天来,曾经繁华无比的金陵城,瞬间也不由像是进入了寒冬一般。

街道、集市、寺庙这些往日人满为患的地方此时皆是冷冷清清不说,就连他们,这些个往日风光无限的国公府人,也不禁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主人泄愤的工具。

以至于下人们在府中都不敢像往日那般行走,而行走也不愿接近此时主人所在的议事大堂。

“怎么,常州和江阴等地的兵马还没有消息吗”

议事大堂中,仅仅三、两日功夫,原本乌黑的鬓角就一下子变得有些花白的朱元璋,看着自己的侄儿朱文正,原本那一直都是精光四射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的眼神,此时竟也不由露出了一丝落寞与绝望。

“叔父,现在楚军将城池围的如铁桶一般不说,更是发兵两万夺去了镇江。现在,外界的消息根本就传不来丝毫。而派出去那些求援的斥候,则也是无一生还。”

“好吧,好吧。我知道了,文正你退下吧。”

“叔父”

“行了,我无事,退下,退下吧。”

“”见此,朱文正无言抱了抱拳,缓步退下。

而等朱文正退下,脚步声也渐行渐远,朱元璋默然看着空荡荡的大堂,一种强烈的无助与绝望,也不用彻底涌上了他的心头。

“楚贼,楚贼”他怒吼着,抽刀狠狠的斩在身前的桌案上,模样不禁像是一头被逼到绝路的凶兽。

“大王,好消息,好消息。”

八月初二夜晚,当足足十余万楚军在金陵城外建好营垒,准备明日一早就攻城的当天晚上,他帐下亲卫高扬却是不由在这个时候带着一名前来传递消息的斥候,欢欢喜喜的来到了张世华面前。

“好叫大王知晓,就在昨夜,常州城内爆发内乱。城中大户联合吴军一众部将,杀了镇守常州的吴军元帅汤和,举城向我大楚投降。”

“什么”忽的听到这话,原本还是安坐的张世华不由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这”张世华的脸上不由下意识的闪过一抹狂喜,但随即便也就被方应过来的他收敛了起来。

虽说此事他根本就不曾有过预料,可此事虽在意料之外,仔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间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无缘无故的忠诚。常州守将汤和乃是朱元璋发小,与朱元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愿意前来舍命相救。可他麾下的将校们却就不同了。

在这年头,绝大多数的领兵将校所为的不过也就是升官发财、求色求名而已。

朱元璋强大时,他们属于得利一方,自然便是唯命是从。可现在,朱元璋眼见就要败亡,这些将校们若是不想与其共赴黄泉,自然就会为自己找条退路,这本就没什么奇怪的。

是以呼吸之间,张世华便也就平复了自己的情绪。

“很好,本王此次前来,本就是为了吊民伐罪。既然常州军民幡然醒悟,往日一切,本王自可既往不咎。不但不咎,常州军民立有功勋,本王当还要重重的奖赏他们。”

言罢,张世华让前来报信的斥候详细的交代了一边在常州临阵倒戈的领头人有那几个之后,当即便也就将这些人一一赏提拔。虽说在心底里对于这些个临阵倒戈之辈,他心中以颇有不屑,可这却是难得千金买马骨的好机会,不容错过。

所以在接下来,张世华让人拿上了已经填好的告身和现成的肩章金印后。便就让这前来报信的斥候带着这些东西返回,以此安抚常州那些临战倒戈的军民之心。

“大王,此战看来是再无什么意外了。常州军民临阵倒戈,江阴顿时陷入重围自顾不暇。而至于长兴州那边,他们距此路途遥远不说,城池也被张士诚发兵所围。

这金陵城,现如今除了被强行拉起来的万千壮丁之外,便也就再无什么能够抵挡我军兵锋的了。这般想来,明日一战,我军定然可以一鼓而克”

局势可谓一片大好,是以亲卫高扬都不禁提前为张世华贺喜了。

然而对于此,张世华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欢喜无比的高扬的肩膀,便就负手返回了卧榻之处。

却是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他掩饰了内心的狂喜,故意装出了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翌日一早,张世华让下属将常州军民临阵倒戈的事情告知了三军。

因而一时间,金陵城外的欢呼之声也不由响成一片。围城的楚军士气可谓一涨再涨,军中的将校们此时也是无不踊跃,每个都愿意请战作为先锋。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最高决策者的张世华也依旧没有直接下令进攻。而是在大军准备攻城之前,派出了一名俘虏,命其前往金陵,为其劝降。

“那是,李先生。”城墙上,朱文正看到那名被楚军派来的文士,却是一眼便就认出了来人。

那人不就正是在当涂一战中生死不知的浙西首席谋臣李善长吗。

所以见到李善长并没有死,而仅仅只是被俘之后,朱文正的脸上还是不由为其露出了一抹笑意。

“快,将篮子递下去,让李先生他上来。”

没有什么犹豫和怀疑,因为就连朱文正他都不觉得这一战还会存在什么转机。故而他当即便就让人将一个绑着绳索的大篮子放到了城下,让李善长他坐着篮子登上了城。

“先生”

“朱将军,主公何在,快带我去见主公。”李善长现在没有任何心思理会其他,他可谓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朱元璋性格的人,所以他现在最想要做的事情便就是说服朱元璋。

继续顽抗下去,只会是玉石俱焚。为人谋主,却让主公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李善长的心中可谓尽是羞愧。因而他现在更是希望自己的主公可以收回那玉石俱焚的想法。

除了不想让自己的主公就这样满门遭难之外,更是想要最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