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69(1 / 2)

加入书签

他甚至感觉自己的生命都因此而升华了,自己前方的道路也变得更加明朗了。

所以在振臂高呼着“赳赳武夫,国之干城”这八个字之后。再看着高台上站立的王,他不知怎么的,忽的热血上头,不禁再度振臂高呼道:“吾王万岁吾王万岁吾王万岁”

“吾王万岁”人群中忽的响起这话。霎时间,刚刚安静下来的人群便也不禁再度变得沸腾起来,“吾王万岁吾王万岁”周遭一名名即将进入武院深造的这般高呼了。

呼声之响,简直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掀翻一般。

和自宋朝开始,天底下所有的进士就都是天子的门生一样,张世华也是担任了武院院长这一职务。

当然,这也不过就是一个挂职,就相当于北宋时,太子都还担任这开封府尹的官职一样。武院真正的事务,张世华这个名义上的院长自然是不会管的,全都是下面的人进行处理。

不过即便是这样,在武院中深造的这些个中基层将官们,也无疑一下子成为了张世华的门生。

但此时先且不说这个,单说一下武院下层的结构安排。

而说到这里,咱们则便也不得不提一下大楚武院的三个层次的划分了。

大家都知道,在武院中深造的中基层将领,分别是队正、营长、旅将。

这三个层级的将领职务、等级、责任、眼界都不一样,自然也不可能进行填鸭式教育。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武院中的教官们便也就不由被划分了三个等级。

首先,先说那些个负责教导武院队正们的教官。这些人,都是楚军中在战场上受了伤残伤害而不得不退役的中层将领。

这二十名教官,虽然不能说人人都身经百战,但经验丰富却是肯定的。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时,他们一个个还都识文断字、粗通兵法。因而他们教导队正这一级别的武将,显然是不成半点问题的。

而说完他们,再说那些个负责教导营长一级的教官。这一级别的教官,自然便就不是退役的中层将领了,而是楚军中在职的高层将领,也就是师长这一级别的将领。

在楚军中,能当上师长这一级别的高层将领。在兵法上面,那无疑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的。

因而这些人教导营长们,自然也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因为这些人都是在职武将,所以他们自然也不可能像教导队正的教官们一样,整天都在武院中待着。

因而按照张世华的安排,楚军中作为教官的高层将领,一个月内去上一趟,给这些个营长们讲一讲自己当初在战场上遭遇的实际案例也就可以。

毕竟到了这一层,就已经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最后,且再说武院中那些个在武院中深造的旅将们。

话说,到了旅将这样一个级别。楚军中一般的高层将领还真的没有什么可教他们的了。

因而对于他们的培训,除了兵法上的深入研究外,便也就是眼界的开阔了。毕竟到了旅将这一级别,再往上升,那无疑就需要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了。

所以他们显然不能像队正和营长们那样,遇到战事之后,就听从上面的命令,只盯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作为旅将,他们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观的。

故而在武院之中深造的旅将们,除了兵法上的学习之外,便就是对时政方面的研究了。

而所谓的时政方面研究,其实就是各方义军势力的发展情况,利益纠缠以及元蒙朝廷的军事战略等等。

说白了,也就是培养旅将们的战略眼光。

当然,在武院之中有一门课倒是所有人必须都要学习的,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也就是忠君爱国,华夷之辨,民族气节等等等等。

反正也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样也是武院极为重要的一项职能。

而此时,先且不说傅友德他们在武院那边的训练如何如何。

且说一下在这个时代也依旧散发着夺目光彩的诸路义军们。

先说一下那位间接搞死了前元蒙右丞相脱脱的张士诚。不得不说,当从高邮突围并南下扬州越过长江之后,张士诚的发展简直也就像是如鱼得水一般。

在至正十六年年初,他率领着麾下的兵马轻轻松松的攻克了江浙行省的平江路不过,其后更是率领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的攻克了湖州、松江、常州等江南最为富庶的几处重镇。

以至于不过短短的一年时间,长江入海口的那片地区,就差不多尽数的落入了张士诚的手中。

而这么一来,为了保证江浙这个天下间最为富庶的钱粮来源地不丢失。元廷甚至不得不立行枢密院于杭州,然后直接让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兼任行省枢密,节制诸军,对抗如坐张世华一般飞速崛起的张士诚。

不过可惜的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元蒙在江浙的军队在张士诚的面前依旧是不堪一击。所以为了对抗威胁性更大的张士诚,达识帖睦迩也不得不再度招降方国珍这货也是个奇葩,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倒是不亦乐乎。

并同意方国珍先前提出的所有要求,将其任命为了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其兄方国璋为衢州路总管,兼防御海道事。以求方国珍可以出力,协助元廷对抗张士诚。

不过这也真的是挺讽刺的,让脱脱这个执掌国政十几年的元蒙右丞相都为之而死的漕运大事,到了最后元蒙朝廷发到让方国珍这个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已经不知多少次的家伙负责。

所以当这样的事情在江浙行省传播开来之后,江浙那边一众对元廷失望透顶的将领也不禁纷纷辞官下野,这其中甚至还有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

但更加可笑的是,元廷这样的退让并没让方国珍满足而出力。

反而在得以名正言顺的占据了衢州路的地盘后,方国珍又开始玩起了老把戏,待价自沽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