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0(1 / 2)

加入书签

,君王守社稷

而李二虽然也是一代帝王,甚至无论是军事还是文治超越了绝大多数帝王,但是在张毅眼中,把自己的女儿拿去和亲从而换取利益,甚至这样的和亲还有好几次

从这一点来看气魄就无疑小了很多,以至于对于李二,张毅几乎没有什么好感。

“正是如此用兵不利,借阿史那人牵制亦需出动兵马防边,朕正是因为这件事可谓是伤透了脑筋”李二一脸疲惫的看着张毅笑道:“要证明自己有本事便将这件事帮朕解决了,算是朕对你的第一个考验如何”

李慧眼睛都愁绿了。

李二虽然没有考校张毅经义文章,可是连李二和长孙无忌这样的大能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她看来无疑更是难上加难,想到这儿她不禁心里一阵酸楚。

“父皇”李慧不禁上前对李世民道:“此等军国大事就如您刚才所言,连您和舅父都为之头疼,张毅虽有些聪慧,可也不如你们啊”

李慧的意思很明白,而且话里也多多少少带着些不瞒。

正如她说的那样,李二本身就乃是八柱国之太原李家出身,文武双

可是两人一筹莫展的问题如今却成为了张毅的考题,这便让李慧不禁心里有些不愤,这可不就是专门为难张毅吗

“陛下,您的这个问题不知道小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张毅开口了,朝着李二拱了拱手,道:“这个问题因为存在事实依据,那么自然就没有可比性。”

说着,张毅朝着李慧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心里有数,继续道:“首先,小臣无论如何回答,因为没有事实的检验,无论是对或者是错,那么其实都是一个空洞的答案。那么这中间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方是小臣,另一方则是陛下您

小臣作为答题者,肯定会认为小臣的答案是错的,而陛下您判定答案正确与否就算是小臣回答的狗屁不通,可是陛下您又拿什么论证来证明小臣的回答是错误的呢”

“朕难不成还会在军国大事上与你做文章”张毅没好气的瞪了张毅一眼,道:“如今我大唐乃开明盛世,海纳百川,朕亦非昏庸之辈,只要你的方法可行,朕自然会对你有一个公道的判断”

张毅可不会把自己的希望的抉择权就这么交到别人的手上。

“陛下,小臣自然相信您的判断绝对会非常公道”张毅立刻道:“不过小臣在说接下来之前想要给陛下讲一个故事,不知道陛下可有兴趣”

说到故事,李二就来了兴趣,他心里寻思着到要看看张毅这小子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当下,李二便点了点头,示意张毅讲。

张毅拱手道:“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

然而经玉工辨识之后,却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随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直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张毅的话很简单,几句话便将故事讲完,然后便静立一旁等候李二的反应。

“和氏璧呵呵”李二的脸色立刻就变得难看起来,盯着张毅怒道:“按照你的故事,你莫非是想告诉朕,朕乃是一个有眼无珠之辈不成”

对于和氏璧的典故虽然因为文化的普及问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李二却非常清楚,对于张毅口里的这个故事他非常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可是张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面讲出来,他便理所当然的将张毅自诩为未被雕琢的璞玉,而他便是那有眼无珠的帝王。

“陛下就如此看待这个典故”张毅不答反问,道:“陛下在这个典故中看到的是有眼无珠,为何小臣看到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而化之

听到张毅这么说,李二顿时一愣,皱了皱眉之后,才问道:“那你是何意”

“陛下,小臣在这个典故当中看到了五个字实践出真理”张毅再次拱手道:“正如典故中,汴和得璞玉经二王而不得识,若非文王好奇呵呵陛下,您觉得汴和的下场会如何”

“宝玉蒙尘,汴和的处境自然凄惨”

“不错假如不是文王的一时好奇让人剖开顽石,恐怕便没有了那和氏璧,自然也不会有这一段典故不过,陛下,正如小臣刚才所说,实践出真理。

如果任何事情都只是依靠经验来判断对错的话那么很多时候也许会让人判断快速,但是却并不是绝对的正确而小臣之所以讲这段典故的主要目的便是想让陛下知道,任何的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一切其实都是一个虚幻的泡影。

诸如历朝历代,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者多不胜数,就理论而言可谓是天衣无缝,可是真要到了实施的时候却因为各种的因素却毫无作用。这样的事情陛下想必知之甚多”

张毅见李二的脸色缓和了下来,心里微微的松了口气。

能听得进去,就好,至少张毅觉得李二的容人之量还是有的,要是换成了是其他的帝王光是诋毁圣上的罪名就能将人连同着全家老小送到菜市口去。

“纸上谈兵,这个词用的好”李二朝着张毅竖起了一根大拇指,对于军事一道他本就是一个相当合格的军事家,对于其中的东西自然是精通无比,当下问道:“按照你的意思,那便是说朕不能对你的回答武断的做判断了”

“呵呵”张毅不禁有些尴尬。

李二说的不错,他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的目的正是如此。

当下道:“陛下,小臣其实脑子里刚才确实是想到了一个方案,对大唐如今的局势有没有帮助,能不能让陛下满意,小臣不知道,不过小臣却是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

“哦这么快就有了法子”李二狐疑的看着张毅。

对于才那么短短的不到半个时辰,张毅就能想到应对珍珠可汗部的法子他不禁有些好奇。

要知道,无论是他还是长孙无忌,甚至他觉得即便是将这件事情放到朝堂上商议,最终的结果恐怕都是一场嘴皮之争。

毕竟,现在大唐的情况根本就不堪重负,如果出兵征战就意味着再次加剧百姓的负担,可是如果不出兵将北方的安全全部压在阿史那人的身上谁都不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