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1 / 2)

加入书签

保暖,又或者为了多用几年那么就一定要使用砖木结构。

“已经箍好了”老钟赶紧道:“就在河滩那边,按照你的要求箍了三座呢,要不您过去看看”

自从将小玉儿祖孙领回了门老钟整天都精神百倍,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似的腰不疼了、腿不痛了,办事儿也勤快了

张毅点了点头,然后两人就朝后山走去,对于老钟他还是比较放心的,只是对于烧制水泥这种事他除了知道是用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然后进行煅烧,最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石膏粉就可以得到水泥。可是怎么煅烧加入多少比例他两眼一抹黑完全就不知道

所以就需要实验,反反复复不断的实验,直到达到他记忆中的那个标准才算成功

为此他还专门在河边计划搭建了两架水车,当然引水浇灌田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希望通过水车实现自动磨粉功能,不然的话就凭着人力推磨累死累活也磨不了多少水泥。

两人晃晃悠悠的来到河滩,果然在距离河道约么三十米的地方三座窑已经成形了。

窑不大,据张毅的估计一次也就能煅烧一吨左右的原料,对于这个数字他有些失望,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想要建造成一座后世那样的标准化窑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光是密封和均匀受热这两条他就办不到。

所以一吨左右的土窑绝对是目前最合适的

朝土窑走过去,窑身上的黄泥已经风干了,窑洞也经过了点火实验,就从里面黑乎乎的窑璧来看他们应该非常成功,至少能够使用。不过最让张毅惊讶的是窑洞的火门居然是设计在迎风的方向,如此一来正好可以借助河风的风力对窑洞达到快速升温的效果。

张毅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居然从来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水车还是其他东西,他只不过将那些早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的成果抄袭过来而已,说到运用自己真的差的太多难怪先贤早就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检查完了土窑,又顺便看了正在开始在河里打水车地基进度,一晃就到中午了。

这时候张家新宅的地基跟前就开始热闹起来,妇人们不停的在临时搭建的土灶里添加柴火,锅里的肉香四溢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汉子们就围在锅边不住的流口水。

“王老三,你能不能离锅远点儿看你馋的那样儿该不会是三年没沾腥味儿了吧”一个夫人一烧火棍将一个面念堆笑的汉子打开笑骂道。

那个被打开叫做王老三的汉子也不生气,揉了揉被揍的胳膊道:“三年到不至于,两年应该是有的,李老栓家的,你也莫要说我,你们家去年过年不也没买肉吗就大年三十那天我路过你们家的时候,你家狗蛋还嚷嚷着要吃肉呢哈哈哈哈”

过年没肉吃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自己家没有,别人家他也有没肉吃,所以都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罢了。

当人都到齐了,就准时开饭。

作为爵爷张毅是不用和众人一起吃饭的,但是为了表示与庄户同甘共苦的决心,张毅还是让老钟给他打了一碗干饭和一碗肉汤坐在一块石头上细嚼慢咽。

“少爷,要不你就先少吃点儿,老夫人早上就让厨房那边给您做了你最爱吃的萝卜烧牛肉,我估摸么一会儿肯定能送到”看着张毅吃的无比艰难的样子老钟心里就一阵叹息。

少爷那张嘴他天生就是个皇帝嘴啊,不管是在岭南还是回到了长安,对于饭菜的要求那简直已经到了没毛病挑刺的程度,现在居然和一群泥腿子吃同样的饭菜这让他无比的纠结。

“待会儿再说吧,再说了,人家庄户不都吃的挺香的吗”张毅朝嘴里灌了一口肉汤,看了看前面不住往嘴里刨饭的众人好奇的又问老钟道:“老钟,我就奇怪了,刚才在那边我还亲耳听到一个妇人说一个汉子三年没吃过肉,那汉子也承认了,我就想既然是三年没吃过肉相比家里肯定不盈实,可是你看看,他们一个个怎么都只舀半碗饭难不成他们早上都是吃饱了来的”

第四十四章 怎么都只舀半碗饭中

“这些人啊,您别看着只盛了半碗饭,其实是为了多吃点呐”老钟摇了摇头,指着不远处一个个都拿着巨大的海碗的汉子苦笑着道:“少爷,你有所不知,这些人早上能喝一碗菜粥就不错了,能吃饱了来才是怪事”

这半碗饭怎么比也比满满的一碗饭少吧张毅就奇怪了,只盛半碗饭还是为了多吃点儿

见到张毅不明白,老钟就结识道:“先吃半碗饭主要为的就是吃的快,赶紧吃完了碗里的才好去锅里再装第二碗啊”

正说者,一个半大小子就已经把海碗里的饭吃完了,一熘烟儿就跑到了饭锅边喜滋滋的拿着勺子狠狠的将里面的糙米饭往自己的碗里塞,不仅塞还使劲儿的往下压,直到海碗都堆成尖再也装不下的时候才满意的跑回到放着肉汤的石板上和一堆人继续吃饭。

张毅的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先前还以为人家盛半碗完全是吃不下或者出于客气,那里想到一个个的简直就是饿死鬼啊

脑袋大的海碗还使劲的塞,这些王八蛋难道不怕吃撑着吗

正想问老钟是不是饭不够,不少吃完了第一碗的汉子就陆陆续续的跑到饭锅边继续添饭。

这些人虽然耍着小心眼,但是张毅却发现他们都守着一个规矩,那就是每个人绝对是将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全部吃进了肚子才会起身,从老人到青壮甚至妇孺都毫无例外。就在前面蹲着的一堆人中好几个碗里就剩下一小口,但是没有吃完之前他们即使是非常想起身但是依旧等到将碗里最后的米粒吞进肚子。

即便是吃不起饭也守规矩这是一件好事,能够坚持住本心就证明了这些人都是好人,至少在他们变质以前是好人。

“少爷,您看见了吧这些人都精明着呢待会儿啊您再看要是锅里还能剩下饭那些个做饭的妇人还会把剩饭偷偷的带回去给家里那些没能上工的人吃”

“咱们这儿的饭还有剩”张毅疑惑的问。

满地都是大肚汗,哪怕是半拉大的毛孩子吃的都比张毅多,他就不信等这些家伙吃饱后锅里的饭还会有剩余。”别人家没有,但是咱们家肯定有“说话间老钟的胸膛就不由的挺了挺,得意道:“昨个儿老夫人就交代了饭一定的让庄户们吃饱,咱们家的饭全是白白净净的糙米双蒸饭,就连糠都没掺一点儿,您不知道整个泾阳境内就咱头一家”

张毅没有想到,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居然会有这么长的眼光,这简直就是收买人心啊

庄户们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饱肚子啊别说青壮,就连那些个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太都能来工地上混个肚饱这就是仁德早上的时候他还纳闷,就连半大的孩子干活都那么带劲,原来都是为了吃一顿饱饭

在这个年代人心无疑是最好的东西,因为有了人心只要你有什么事情就可以一唿百应。

就像当年的刘邦当初也不过是一个亭长出生,但是人家就因为有了一个仁德的好名声最后造反当然闲话扯远了,不过不得不说一但有了人心,有了好名声就相当于开了一个作弊的外挂似的还特别好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