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1 / 2)

加入书签

,我爹,我哥还有我几个兄弟都是一一敌十的好汉当年我爹就是在这番禺城大破高法澄、冼宝彻的大军才有了如今堂堂上柱国的封号”

“你爹拿刀子向小兵一样冲过去和对方小兵拼命了吗没有吧”张毅翻了个身笑道:“作为一个主将他要做的就是抓住正确的战机选用最正确的方法命令手下去进攻而已,到了中层武官的程度你就会发现其实个人的勇武对于战场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相反战法和军备的运用才是最关键的

你爹当初之所以能打败高法澄、冼宝彻的大军你难道就不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运气,或者说是你冯家祖上的余荫所致吗”

“你这是胡说八道”冯智戴被气的满面通红就要反驳。

“是吗你祖父乃是前朝高凉太守冯宝,你祖母更是大名鼎鼎的谯国夫人、更是被岭南尊为圣母,在岭南这块地方威望之高堪比朝廷,面对一群毫无根基的乱军你觉得你爹还会输吗”

说到这儿冯智戴就没办法反驳了,其实他自己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冯家之所以在岭南能够稳如泰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不过嘴里却不服输话题一转就把话题引到了张毅的身上。

“咱们就别说我家了,说说你”冯智戴蹦跶累了也躺在了干草上,侧过身对张毅问道:“我爹已经为你请功了,相信很快陛下的旨意就会下来,回到长安你怎么做什么听说你爹已经死了,不如就留在岭南吧,有我爹在无论你是混文官还是当武将应该都不难”

“当官呵呵我可没那本事”说到回长安张毅的脑海里就勾勒出了一副美丽的画卷,深深的迷醉了好一会儿才道:“我觉得当个混吃等死的懒人就很不错,先有点钱然后娶几个老婆,再有几个丫鬟,高兴就喝喝茶晒晒太阳,不高兴对着仆役发发脾气,这样的日子就很不错”

第三十章 泾阳县子

冯智戴就像第一天认识张毅的模样,愣了半天,之后就是一脸的鄙视,他觉得这样的想法根本就是荒废人生。

“你就没有想过当个大英雄比如像我爹那样手握重兵镇守岭南之地,或者像长安的房相、杜相运筹朝堂”

“拉倒吧你哥们有几分本事哥们还不知道”张毅没好气的瞥了冯智戴一眼说道:“无论是军伍还是朝堂水深着呢就我这旱鸭子只要一下水保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以为能像我说的那样当个地主老财就那么容易

告诉你,能做到我说的那种程度就不简单了,不信你去问问你爹,要不是你们冯家子弟繁多,为了让你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他至于这么拼死拼活的吗”

和小孩子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刚刚被挑起了兴致对方就已经唿唿大睡了,这个时候张毅才有时间趁着天上的明月来思考眼前的一切。

当盐包越垒越多,三个月时间就匆匆而过。

现在的军士已经非常习惯在劳作之余唱两句精忠报国,也非常喜欢新式羊肉的吃法,至于制盐的方法他们已经不再需要人指导了。

张毅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很不错,虽然枯燥但是胜在可以无聊,无聊到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回到长安以后的事情。

“二公子,张公子,国公让你们立即回府”

正幻想着新买来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的时候王千冰冷的声音就回荡在耳边。

张毅揉了揉眼,这才发现王千那张死人一样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几分笑容。

“怎么回事”张毅问道。

“恭喜张公子了,刚刚收到国公传讯天使驾到,而且似乎是为了制盐的封赏而来”

既然是封赏就绝对是个好消息,正考虑等会怎么说话就看见冯智戴一脸兴奋的跑了过来手舞足蹈的道:“栗子,赶紧的,走,马我都给你准备好了”说着还指了指身后被老兵牵着的两匹枣红马。

告辞了王千小路上就出现了两人两吗急速狂奔的情形。

刚进府门,就传来了冯盎的大笑声,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嗓子拉的老长,从老家伙豪迈的笑声里张毅就听得出他非常高兴,以至于一个个婢女仆役脸上都带着笑意。

和冯智戴进了内堂,就看见冯盎的侧面坐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只见他头戴乌璞,身着皂色圆领外袍,或许是一路远行显得有些风尘仆仆的样子,但是眼睛是精神奕奕、灵动无比。

“这位就是张毅张公子吧”看到两人进门,中年人就看向了张毅对冯盎笑道:“陛下听闻岭南现海水制盐之法龙颜大悦,特命咱家八百里兼程来看看这位旷世奇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个栋梁之材”。

“栋梁个屁整日里游手好闲老夫让他去监管制盐之事,这两个小子就忙着天天弄吃食了”冯盎似乎想要发怒,随即叹了气口才道:“若不是内侍在此今日少不得让你们俩脱一层皮”

说的很是暴力,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话里的护犊之情,都是在官面上成了精的人物,内侍自然也听出来弦外之音,于是劝慰道:“越国公也勿要气恼,圣人曾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两位公子少年人心性、贪恋好美食也并无不可,况且如此年纪就能为国效力真是让咱家汗颜啊”

“小子贪图口腹之欲让内监见笑了,不过长辈严厉也是好事只是不知内侍如何称唿”张毅赶紧上前见礼。

对于太监张毅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了几位名流青史的人物但是更多的却是一些性格乖戾,且又自卑狠辣的小人。不过人家千里迢迢不辞辛苦的给自己报喜,稍微尊重一些自然很有必要。

“公子叫咱家张内侍就行,说来咱们还是本家,以后回到长安还想到府上讨两杯水酒呢”说完话张内侍就面南背北站好,冯盎拱手立于其侧,这时候张内侍才从袖子里掏出一卷丝质的卷轴出来,轻了轻嗓子高声道:“大唐皇帝诏曰;原太子府右内率府率张苍之子张毅,因牵连之责流于岭南,此间虽为流放之身却一心报国,先后助海丰南人于渔,后有以海制盐之功,特免其流放之刑,授泾阳县子”

云里雾里

真正是云里雾里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还集中精神在听圣旨的内容,可是当听到授泾阳县子的时候脑袋就已经不听使唤了虽然早就料定伟大而慷慨的李二陛下一定会有所表示,但是直接从一名流人变成一名爵爷中间的转折绝对不可谓不大。

最重要的事张毅在圣旨里还发现了一个词,他觉得这个词很是耐人寻味

“因牵连之责流于岭南”,就是这个责字,而不是罪责可以解释为责任,或者过失,而罪就不一样了,其严重性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成

来不及细想,张内侍就笑眯眯的收起了圣旨放在了张毅高举的手里,笑道:“咱家就恭喜爵爷了,能以十四之龄得封县子在我大唐除了世袭获得您可是独一份啊”

话音刚落,冯智戴就非常懂事的端出了一个木质的托盘,满满的银锞子晃得张毅都有些眼红

“张内侍不辞辛苦千里奔波送此佳讯,小小心意,还望不要嫌弃”

张毅不禁撇了撇嘴,这么大一盘银子还小小心意这么长时间怎么就没见这家伙对自己意思意思反倒是天天蹭吃蹭喝还蹭床睡

张内侍自然满脸微笑,双手以转就非常自然的接过了盘子,向冯盎和张毅一一施礼就笑道:“多谢爵爷赏赐”说着捧起托盘就去了客房休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