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2(2 / 2)

加入书签

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主持人是瀚海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瀚海公司与作家重生,以及华文锦绣的合作签约仪式现在开始,有请瀚海影视娱乐公司的总经理胡适先生。”

“哗啦”记者们很给面子的鼓起掌来,胡适一脸笑容的走了出来,“谢谢大家能够到来,不多说了,签约正式开始,有请我们年轻的作家重生。”

赢峰听到前面叫自己的名字,于是融合四皇子的记忆,气势为之一变,随后大步的向前走去,一个俊朗的少年出现在媒体的面前,闪光灯“唰唰唰”闪烁的不停,而赢峰只感觉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好不容易起来的气势为之一弱。

胡适经验丰富,见到重生的脚步一顿,就知道不好,这个小伙子必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自己到是疏忽了,闪光灯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挡的。

他急忙上前几步,同时伸出自己的右手,“欢迎我们的大作家。”随后一把拉住赢峰的右手,看上去好像他极度的热情一样。

赢峰松了口气,如果不是拉住了他,他估计下步都不知道落在哪里了,“谢谢胡经理。”他客气一句,随后来到前面的主席台。

“好,下面我们再请华文锦绣的总经理郑国泰先生,有请。”郑国泰,华文锦绣的总经理,年纪却是不大,只有三十五岁,他是郑爽的大哥。

三人落座,胡适坐在中间的位置,毕竟是他们的主场,而赢峰和郑国泰一左一右,三人坐定之后,主持人开始进行签约仪式,这不过一个程序罢了,三人签字照相,而随后的记者提问才是重点。

“下面是提问环节,有请这位记者小姐。”主持人点了一位年轻的女性记者,而下面的记者都清楚,这个必然是瀚海公司安排的,这也是惯例了。

“请问胡总经理,这次贵公司为何选择一位如此年轻的作家合作呢”所有记者都是一愣,他们没有想到,瀚海安排的人竟然问的是作家,大家都是老鸟了,瞬间明白了过来,这是要重点推作家吗

第六十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

新闻发布会的第一个问题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一个最最明显的信号,主办方通常都会让关系好的媒体记者来提问,而问题则是提前约定好的,当然红包不能少。

信号已经传递,下面的记者都是敏锐的把握住了重点,随后一双双眼睛全都看向了赢峰。瞬间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赢峰感觉到很不自在,刚才被闪光灯闪的头晕,而现在他则是有些紧张的挺直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而屁股微微扭动了几下,表现的有些不安。

胡适做为影视娱乐公司的总经理,久经战阵,瞬间感觉到了赢峰的不安,中心微微一笑,“谈判的时候很是成熟,不过到底还是年轻了一些,还需要好好的磨砺一下。”

他有手指轻轻敲了敲麦克风,随后咳嗦了一声,瞬间将记者的注意力勾引了回来,“不错,我们的作家重生非常的年轻,当初我们也是有些顾虑,所以第一份合同中我们提出了不让重生参加电视剧的拍摄,不过事实证明我们错了。”

开口先认错,胡适对的说话方式也是有些精妙,尽量给媒体一些话题,本来这种事情可以不说的,但是他还是说了,将事情弄的一波三折。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历史神话小说,重生将商朝的灭亡、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神话版的演绎,这种题材可以说十分的新颖。虽然我们国家的神话不少,但是如此融入历史中的却是没有,而里面的人物也是繁多,每一个都有鲜明的特点。”

“这也是我们瀚海为什么选择这部小说的原因,题材新颖、规模宏大,而重生对于自己的小说理解的十分的深刻,他没有直接表示反对,而是提出了其中一个人物,让我们公司选择演员,看看到底是否符合他的观点,结果可想而知,我们选择的角色重生并不满意。”

“当时包括我在内,总导演赵文哲以及我们公司的继位金牌编剧都在场,大家都被重生剖析的人物所吸引,最后这才重新拟定了合同,我们邀请重生全程参与电视剧的制作过程。”

“而这是一部历史神话剧,规模宏大,为此我们同样接受了华文锦绣的投资,资金最少两亿华币。”

“哇”下方瞬间一片的惊呼,作为电视剧,投资两亿华币在大秦帝国来说属于高额的投入,而且是最少,至于最后投入多少现在还是不确定的。

主持人很好的让出了一些时间,给下面的记者们震惊一下,随后这才说道:“还有哪位想要提问”

下面的记者则是纷纷举手,这个时候关系好的媒体自然要照顾,主持人再次点了一位,“我是北都娱乐的记者,我想请问郑国泰先生,华文锦绣旗下作品无数,为何对于重生的这部小说这么看好,这好像是你们今年最大的一笔投资”

郑国泰说道:“不错,这确实是我们华文锦绣今年最大的投资。我们网站的作品确实繁多,能够成为大秦帝国最大的小说网站,我们一直都是在努力挖掘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小说的创意越来越少,新颖的题材也是少见的很,所以为了鼓励作家们创作的积极性,我们这才重点推出重生的小说,希望所有作家都有新的创意。”

两位公司的总经理都被提问了,而接下来的记者就不客气,全部盯住了赢峰,“请问重生,可不可以自我的介绍一下,我们对你并不是很了解。”

赢峰慢慢的给自己做了一个深呼吸,随后尽量缓慢的开口说道:“嗯,重生是我的笔名,我本人叫做赢峰,今年17岁,刚刚上了高三。”

又有人问道:“如此年轻,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呢”

这个赢峰早就编好了,随后装着想了想,然后说道:“上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课单独拿出来是十分枯燥的,大量的时间、事件、人物、地点需要去死记硬背,于是我就了一个想法,把他们编成故事。”

咦,创意来自于历史课记者们也是感到奇葩,这个少年的想法还真是有点儿意思。

“那么请问重生,对于电视剧的拍摄你了解吗进入剧组之后你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会不会和导演产生矛盾”这种问题就稍微显得有些敌意了,胡适看了眼下面的记者,估计是其它公司找来捣乱的,他颇为担心的看了一眼赢峰。

赢峰虽然紧张,但是如何说话他还是清楚的,毕竟这种事情小说中常见,而他也是有自己的定位,“哦,电视剧的拍摄我肯定是不了解的,不过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里面的内容会像电视剧一样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不然我怎么描写呢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是数的小说作家会参与电视剧的改编,我这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