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8章 九鼎(2 / 2)

加入书签

“怕他骂我,没打。”李伟年摇头说道。

“现在没事,你打一个电话给他,问问他算出来没有,那天铜鼎里的紫气,究竟飞出去落在什么地方,被什么人吸收了”

叶孤帆觉得,那一道紫气,应该是直飞武则天的乾陵的。如果幕后老鬼就是武则天,那么,那一道紫气,也就是被武则天吸收的

李伟年点点头,拨通了万书高的电话。

电话那边,万书高说道:“我正要打电话给你们,告诉叶孤帆,那天他叫我算的紫气落在哪里,我起了一卦。根据卦象的显示结果,吸收那道紫气的,不是人,也不是鬼,也不是神,也不是妖”

“掌教真人,那是被什么东西吸收了”叶孤帆忍不住,抢过电话问道。

“石头,一块石头,吸收了那道紫气。”万书高说道。

石头叶孤帆一呆,这和自己先前猜测的结果,相差太大啊。

“掌教真人,那块石头的方位,在哪里”叶孤帆又问。

“具体位置不清楚,大致的方位,也在陕地咸阳一带。”万书高说道。

石头,陕地叶孤帆挂了电话,实在想不起来,为什么那道紫气,会被一块石头吸收去

这块石头,和武则天又有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叶孤帆无聊至极,用手机胡乱搜索。

键入武则天、铜鼎、成都三个字,然后一搜索,叶孤帆又是一呆

现在,叶孤帆知道铜鼎里面的成都,是什么意思了。

鼎,是国家的重器,王权的象征,甚至,是华夏民族的象征。禹王九鼎,是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自古以来,制礼作乐,就是帝王的喜好。史载,武则天也曾经重铸九鼎。

武则天君临天下以后,享明堂、置七宝、封神岳、作大乐、铸九鼎。是因为禹王九鼎消失已久,武则天知道求不得,于是自己下令铸造。

神功元年四月,即公元7年,鼎成,置于洛阳明堂当中。

其中,最大的叫做神都鼎,名号永昌,高一丈八尺,容一千八百石。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青州鼎名少阳,徐州鼎名东原,扬州鼎名江都,荆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均高一丈四尺,容一千二百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56万余斤。

鼎成以后,武则天曾经打算用黄金来装饰一下。但是手下的大臣姚涛说:“九鼎神器,贵于天质自然。且臣观其五采焕炳相杂,不待金色以为炫耀。”武则天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保持九鼎的铜质本色。

而叶孤帆看到的小鼎,上面有成都二字,和武则天的梁州鼎,完全吻合

姚涛说的“五采焕炳相杂”,也在小鼎上有反应;“图山川物产于其上”这一特征,也非常吻合。

只不过,规模被缩小了许多倍。原鼎高一丈四,容一千二百石,怎么的也有几万斤重。但是这个小鼎,却只有几斤重,像是一个普通的香炉。160420oshow7: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