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节(2 / 2)

加入书签

宁小侯爷低声道:“您说得不对,若是急着为我准备亲事,岂不反而让安王面上无光,时刻提醒着众人,我与萧五有过婚约。不如且先安分低调等上几年再说……这几年,想必渐渐也没什么人注意到我们临阳侯府这一桩事了。”

老王妃的目光在他身上打了个转儿:“你说得也有理。”

宁小侯爷松了口气。

而老王妃收回主意后,便也没再就这件事上打转。她询问了宁小侯爷近来在军中混迹的生活,又让嬷嬷取了新做的衣裳给他,而后才放他回去沐浴换衣裳了。

宁小侯爷走出老王妃的院子。

走了有一会儿,他才明白过来。

让他瞧画卷说亲事,恐怕从一开始就并非是母亲的心意!

母亲是在借机探出他的真实想法……

宁小侯爷抬手按了按额头,只觉得那里隐隐作痛。

他细细理了一下自己方才的种种反应,最后又实在什么都梳理不出来。

罢了,就这样吧。

兴许日后避着避着,就大好了。

第56章 四卷经书

鸿欣郡主与单娇灵大抵是没有什么事做, 没两日,便真做了帕子香囊送来。只是二人应当都学了才不久, 技艺有些生疏, 于是帕子香囊的针脚都显得有些粗糙, 绣面也都只是简单的花样,普普通通。

但这已是难得了。

她们那样的出身,学刺绣未必是真要做了东西送人的。

乐桃小心地将这两样玩意儿放入匣子中,问萧七桐:“姑娘, 咱们回什么礼呢?”

萧七桐撑着脑袋,深思了一会儿:“……抄经?”

乐桃叫她狠狠吓了一跳, 脸上颜色都变了:“姑娘还惦念着去寺里头呢?”

萧七桐摇摇头。

只是她恰好会抄经罢了。

上辈子觉得日子难熬的时候, 便也只有以此作抚慰了。

乐桃仔细打量了一番她的神色,见萧七桐神色平静,心里越发没底。她忍不住皱了下眉,心头更觉疼得紧。

若非从前老爷、老夫人,无一人照拂姑娘, 姑娘又哪里会生出削发为尼的念头来?只盼着如今安王殿下能留住姑娘才好……

乐桃心头难过得很, 却不知晓萧七桐压根没将这事放在心上。

上辈子迫于无奈方才做了姑子,这辈子好好的,她又怎会将自己往那样孤苦清寂的地方送?

萧七桐让乐桃去买了些经卷、纸笔回来。

乐桃愁眉苦脸的, 虽然心下担忧,但也还是老老实实去买了。

抄起经来, 萧七桐可谓是轻车熟路。

净手、焚香, 摆下笔墨。

等不知不觉手臂酸软时, 萧七桐抬头一瞧,才发觉天色都暗了。

她揉了揉手。

乐桃见状,忙从后头走来,帮着萧七桐揉了起来。

“姑娘歇歇吧。”

“抄了多少了?”

“一卷都还未抄完呢。”乐桃眼底流露出心疼之色,但萧七桐并没有瞧见。

萧七桐翻了翻手边的经卷。

左右不能厚此薄彼。

不如便多抄两卷,给皇贵妃送去一卷。

安王那里……

萧七桐捏住了跟前的纸张。

纸张薄得很。

瞧上去也不是什么贵重玩意儿。

虽说安王自己便写得一手好字,他曾为宣正帝抄的经书,如今还被宣正帝珍而重之地放在文华殿中,但凡来到文华殿中的大臣皇子,都能一眼瞧见那卷经书。

但是想起那方砚台,萧七桐总觉得,给了旁人的东西,也总要给安王备一份儿才好。

面子上方才过得去。

那便再抄一卷好了。

萧七桐起身,亲手收拾好了跟前的经书,再放入匣中收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