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节(2 / 2)

加入书签

段临海是三皇子一派,与二皇子向来不对付。何况当初他在二皇子面前打包票,说崔世青很听话,现在这结果简直就是当面给了他一个大耳光!

崔世卓简直不敢想象二皇子会怒到什么地步。

这么想着,崔世卓又抬头望向父亲。后者表面上一切如常,但了解他的崔世卓知道,自己父亲现在估计已经气到吐血了。

再想到自己还得在这二人跟前粉饰崔世青的表现,将 “识人不准”变为 “实力不济”,好减轻他自己的罪责,崔世卓又不禁咬牙。

简直岂有此理!

好在承乾帝宣布前五位都算过关。

崔世青猎物虽多,却回来得太晚,堪堪赶上第五名,不算全无希望。

崔世卓希望文试时能挽回一点颜面,因此花了不小的力气劝说自己大局为重,才没有冲上去胖揍崔世青。

他摆出一副很诚恳的模样对崔世青说:“世青,过去的事情且勿再想,后面的比试需尽力,不要负了你的才名。”

“堂兄说的是。”崔世青点头,神色间隐现忧虑:“方才确实是我的错,倘若大伯责怪于我,还请大堂兄多帮我解释一二。”

合着崔世青也看准了自己不能拆穿他,竟然敢叫自己帮他说好话!

崔世卓一听,火气又蹭蹭地冒了上来。

他已经很久没有过这种憋屈的感觉了,崔世青看着温和有礼,原来竟是这么难啃的一块骨头。

崔世卓眯起眼睛打量崔世青,后者还是那副温润模样,在崔世卓看来简直就是油盐不进。

很好,这笔账,先记下了。

崔世卓笑了笑:“世青放心,这是应该的。”

****

文试十分没有新意,承乾帝在溪畔设了十数张桌几,摆上笔墨纸砚,命世家子弟们一展才华。

从桌几的数量便知,这次文试的参加者并不拘于那前五名,只不过这些人没有竞争六皇子伴读的资格而已。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算是皇恩浩荡的体现。毕竟若能再次一举博得天子另眼相看,那才叫前程光明,光耀门楣。

薛贵妃和十公主也在一旁观看。

十公主双眸仔细扫过,见崔世亮也赫然在参加比试的人群中。

崔怀德自己相貌了了,几个儿子倒生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崔世亮长袍束发,提笔疾书的模样很有几分才子模样,看得十公主心中欢喜,摇了摇薛贵妃的胳膊:“母妃,你给我讲讲这几个人吧!”

薛贵妃已经知道十公主偷偷跑出去的事,后来见她平安归来,略略训斥了几句也就作罢,倒是对一路护送公主的崔世亮颇有好感。

此时十公主一开口,薛贵妃如何猜不透女儿的心思,当下便打趣道:“我们宁儿是想打听所有公子,还是其中哪一位啊?”

“母亲!”杨宁儿含羞带臊地嗔了薛贵妃一句,情急之下都忘了规矩。

薛贵妃露出会心的神情:“好啦,好啦,我们宁儿到底也是女儿家,知道害羞了。”

见女儿羞得简直要把头埋到自己怀里,薛贵妃这才笑意盈盈道:“那人是崔尚书府上的公子,你若真喜欢,这事交给母妃便是。”

杨宁儿得了母亲的承诺,心里十分欢喜,再看崔世亮,简直觉得世上没有比他更好的公子了。

崔世卓并不知道公主的小心思,正紧盯着场中比试的几人,尤其是崔世青。

文试没有限定内容,作诗可,写赋可,若想挥毫画上一幅画也没有问题。

一炷香过去,有几个动作快的已经完成诗作,呈给承乾帝批阅。承乾帝看过,递给内侍,再传给几位大臣一一看过才算完。

大约一个时辰左右,所有比试者都呈上了作品,诗作有九篇,赋有三篇,画作有两幅。

崔世青独辟蹊径,写了一篇策论,内容是本朝西域防卫。

崔世卓掐死他的心都有了。

这种场合妄议朝政,与找死有何异?!他简直怀疑崔世青是不是故意要置自己于死地了。

承乾帝的目光在崔世青的策论上多停留了一会儿,末了不置可否,照例将这篇策论传给大臣们。

大臣们看完,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崔世卓紧张地攥紧了拳头,生怕下一刻皇帝开口把崔世青撵出去。

皇帝神色如常,点了文试头三名,崔世青的文章,又是个不上不下的第三名。

文试结果已定,承乾帝看上去心情不错,对众人道:“我朝人才济济,真是可喜可贺!”

群臣立刻俯身下拜:“恭喜万岁!贺喜万岁!”

一场声势不小的比试,最终君臣尽欢收场。但在和谐场面的背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就没有人知道了。

当然,崔世卓已经顾不上发愁,他正忙着打腹稿,回去好和二殿下跟父亲大人解释。

第十四章、 驸马爷

文试结果出来的当晚,崔怀德果然冲兄弟几人发了火。不过他毕竟浸淫官场多年,知道此时当务之急是尽力挽救局势,而非将精力浪费在追究责任上。

第二天,大部分朝臣和家眷都各自回府,只留下少数近臣伴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