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2节(1 / 2)

加入书签

花木下令所有士兵不准后退,有一墙守一墙,有一房守一房。任何后退都将被当场处决,所有军官士兵要么死在中国士兵的枪口下,要么死在军法之下。

从废墟里清醒过来的日本士兵抓起手中能拿到的任何武器进行抵抗,伤兵,在中国士兵冲过时拉响手榴弹;被埋在废墟内的士兵,只要能抓住枪,冲过来的人影开枪,然后被打成筛子;侥幸躲过炮击的,躲在角落里开枪,只要能争取一点时间,便尽可能多的放几枪。

伤亡直线上升,慢慢的进城部队的气势被抑制,部队开始小心翼翼的前进,鬼子的尸体只要还可能动,便补上两枪。

听到进攻受阻,孙震指挥所内的轻松气氛顿时荡然无存,沉默一会,孙震下令停止进攻,进城部队首先清除占领区的残敌。

涿州城外,得到五十一集团军后,汤恩伯没有将五十一集团军立刻投入战斗,而是将八十五军投入到右翼,会同十二军从侧翼发动进攻,杨森命令二十军向北延伸,接替一零七师进攻张坊,一零七师则进一步向北迂回,牵制这一线149师团,同时造成四十九集团军迂回百花山的假象。

豆张附近,炮声连连,战火纷飞,冯圣法指挥七十二军坚守豆张,日军以18师团和114师团,配以第二战车旅团冲击七十二军防线,潘文华率领五十二集团军从南面向日军侧翼发动进攻,迫使河边正三抽调132师团进行阻击。

独流河两岸,双方的炮弹将厚厚的冰层撕开,浮冰沿河飘荡,工兵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奋力架桥,首先冲过独流河的依旧是五十五军。

黄伯韬利用夜间秘密组织了两个营偷渡过河,炮击时就隐蔽在北岸河堤下,炮击一结束便冲上河岸,占领了对岸的一个小山丘,并迅速构筑起防御工事。黄伯韬在战前便预见到日军的炮火会将冰面撕开,所以在炮火还没停时,便命令工兵团架桥,随后战斗的发展证明了黄伯韬的先见之明。

日军炮火撕开了冰面,部队过河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重火器,两个大队的日军分路向过河部队展开反击,而此时过河部队已经有两个团,双方在河边展开激战。日军奋力进攻,北岸部队在日军冲击下,防线摇摇欲坠,黄伯韬急了,亲自率领军警卫团过河,对日军展开反击。

警卫团都是有四五年战斗经验的老兵,有一部分还是从缅甸,他从112军中调回来老部下。警卫团一过河便分成三路对日军展开反击,将日军冲退三里,稳住了滩头阵地。

工兵经过三个小时奋战,终于将浮桥架好,五十五军三个师分路过河,高树勋的新编一零八军在不远的地方过河,日军发现中国军队主力过河后,放弃了河边阵地,向天津收缩。

天津正面的战斗却激烈得多,负责正面进攻的是五十集团军。五十集团军现在是个庞大的集团军,下辖三个军,六十军、七十七军、新编第七军,攻击正面不足以展开全部三个军,司徒非将集团军主力六十军留作预备队,将七十七军和新编第七军沿河展开,每个师一个渡河点。

五十集团军的进攻打得异常艰苦,日军的防御比预想的严密,横山勇在这一段地区部署了110师团和69师团,纵深还有战车第一旅团,随时可以对突破战线的中国军队展开反击。

负责前沿指挥的司徒非急得直跳,电话里一会枪毙这个,一会枪毙那个,可战局依旧僵持,七十七军两次冲过河,两次被日军打回来,过河的部队大部分阵亡,仅有五六十人在南岸炮火支持下坚守在河堤上。

七十七军是西北军部队,部队保持了西北军顽强的风格;新编第七军在这方面便差远了,新编第七军的底子是刘元塘的川军和鄂北会战后改编的伪军部队,尽管各级军官使尽手段,将部队整编出来,但一碰到这种残酷的战斗,士兵战斗风格上的差距便显现出来,部队也冲过去一次,但很快便被日军打回来了。

黄伯韬在团泊地区的成功,打开了一个缺口,杜聿明衡量整个战线,决定充分利用黄伯韬打开的缺口,将青四军东调,划归蓝运东指挥,依然没有动用六十军。

整个战局的中心依旧在中线,固安、廊坊。

宋希濂现在将注意力放在廊坊,在得到新八军和112军后,便从预备队第二集团军中将四十军调归钟彬指挥,以增强正面的打击力。相对于宋希濂增强兵力,河边正三却从正面抽调走了第三混成旅团,在战场上立刻反映出来,钟彬很快从日军战线中发现漏洞,便将第三坦克旅和四十军调到廊坊东南大枣林,一举突破师团防线,而后四十军30师继续向廊坊城下进攻,坦克旅和31师这里转左转,从东向西横扫。

战斗到傍晚,119师团终于崩溃了,255联队全军尽墨,联队长大久保战死,253联队大部战死,联队长森田重伤,119师团师团长盐泽率部逃入廊坊城内。

正面战场的崩溃,让河边正三大惊,立刻停止增援固安,严令32师团41师团第3混成旅团立刻向廊坊靠拢,左翼的123师团和64师团也向廊坊靠拢,急电北平,请求派遣军司令部战术指导。

廊坊危在旦夕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二节反击之反击(三)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二节反击之反击(三)

“今天的战情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花春说完后收拾起东西转身离开,这个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商丘反击后开始设立,山东会战后成形,成了惯例,不过新闻发言人还没有确定,花春时不时来客串一下。

“花上校花上校”

下面的记者们有些不满,自从开战后,战区突然宣布所有记者采访证作废,所有记者都要到德县领取新的采访证,记者们用最短的时间赶到德县,却得知在作战期间,记者一律留在德县,不得进入战区,当然理由冠冕堂皇为了保证记者们的安全。

这让记者们非常不满,记者们纷纷向宣传处抗议,但这次战区的态度非常强硬,没有丝毫让步,记者们心中有怨气,便在发布会上表现出来了,所问问题越来越尖锐,新闻发言人干脆照本宣科,读完新闻后立刻闪人,这让记者们更加不满。

“我看他们这是有意搪塞。”白修德有些丧气,在这里只能拿到大家都能拿到的东西,也写不出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韦伯面无表情的抬头看看明媚的阳光,阳光懒洋洋的照在身上,阳光下,雪开始融化,道路上到处是支前的人流,德县的外国记者认为,中国人为了这次会战至少动员了五百万人,而他估计可能有六百万到七百万人。

“叶,你是怎么看的呢?”白修德扭头问叶絮菲。

叶絮菲最近非常不安,从静海回来后,她发现传递出去的情报没人去取,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么是上线出了问题,要么是上线开始怀疑她。

白修德的话打断了她的思虑,她有些慌乱的抬头:“啊,什么?哦,我看是这样,可有什么办法呢?连梅悠兰小姐都只能留在这里。”

梅悠兰和其他记者一样,也没拿到采访证,只能留在德县,当然她的状况要好得多,至少可以随时出入战区司令部,可以提前拿到新闻发言人的讲稿。

“可…..,”就在这时,两辆吉普车嘎吱停在他们身边,李安国从车上跳下来,另一个军官带着六个士兵散开,韦伯有点意外,他们之中只有他认识李安国,知道是情报处的副处长。

以往李安国见人都是笑嘻嘻的,今天依旧同样面带微笑,可韦伯和白修德都看出情况有些异常,几个士兵分散开来将他们包围在中间,手中的枪口隐隐约约冲着他们,叶絮菲的脸色唰地白了,李安国快步走到叶絮菲面前。

“韦伯先生,白修德先生,你们好。”

“李,有什么事吗?”韦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周围的记者也察觉情况异常,开始围过来了。

李安国笑笑,随即笑容一收,面对叶絮菲:“叶絮菲,你的使命结束了,现在你被捕了。”

说完两个士兵迅速冲上来,将叶絮菲扭住,那个军官迅速将叶絮菲的包取下来,翻看检查,叶絮菲没有挣扎,任凭他们给自己戴上手铐。

“为什么?”白修德和韦伯非常意外,连声追问:“为什么要抓叶女士?”

“她不是什么记者,是日本间谍。”微笑重新浮现在李安国脸上:“韦伯先生,还记着六年前司令在商丘遇袭吗,叶女士从中调配,居功至伟,差点就让…..。”

突然他的手闪电般伸出,一把抓住叶絮菲的嘴,叶絮菲的嘴被迫张开,李安国伸出左手,军官抽出匕首交给李安国,叶絮菲用力挣扎,身后的两个士兵死死将她抓住,军官见她始终在挣扎,便抓住她的头发往后拉,叶絮菲再也无力挣扎了。

李安国检查了一会,从匕首伸进叶絮菲的口中挖出一颗牙齿,仔细看了看,然后示意那个军官松开她,望着叶絮菲冷笑一声:“想死,没那么容易,老子跟了你六年,就这样让你死了,岂不是太便宜了你。”

一连串的变化让韦伯白修德和围过来的记者们目瞪口呆,韦伯和白修德简直无法想象,叶絮菲是日本间谍?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人已经发现她的身份,却依旧让她在整个中国活动了整整六年,从河南到湖北再到湖南云南缅甸,任凭她将情报送回日本,却始终隐忍。

韦伯白修德倒吸口凉气,俩人用陌生的眼神看着叶絮菲,叶絮菲嘴角流下一丝血迹,美丽的脸庞上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

“你真是日本人?”韦伯还是不敢相信,叶絮菲没有答话,可她的神情却让韦伯白修德相信李安国。

叶絮菲此刻心如死灰,她明白了,这一瞬间将这几年的事情她都想明白了,太可怕了,他们当然不会白白让自己活动,自己走了大半个中国,于是大半个中国的谍报网就暴露了,纪妃香很可能就是在与自己联系时暴露的,进而连带白菊花暴露,皇军进而落进了中国人的圈套,导致十一军主力覆灭,导致整个战争的逆转。

公开逮捕叶絮菲是综合各种情况后作出的决定,叶絮菲几次寻求联络失败,送出去的情报没有人接收,这说明日本人已经察觉了,王小山决定打草惊蛇,公开逮捕叶絮菲,惊动日本人在各地的间谍网,同时战区各地的无线电监测仪全部开动,监测华北天空。

这次的间谍隐藏得很好,没有一次与叶絮菲直接接触,都是通过死投联系,在最初还有人来取情报,可跟踪人员每次都跟丢了,取情报的家伙是个老手,每次除了化妆外,取了情报后,就在城内到处乱转,跟踪人员又不敢跟近了,稍不留意便被甩掉;最近几次,情报科在死投地点潜伏了整整一周,却没人来取情报。

王小山综合各种情况判断,叶絮菲已经被放弃,只是用来迷惑我们的眼线,于是王小山向庄继华报告,要求逮捕叶絮菲,同时与戴笠拟定了一个庞大的行动方案。就在逮捕叶絮菲的同时,重庆云南四川武汉长沙同时行动将已经查证的日本间谍全部抓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