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1节(1 / 2)

加入书签

“看报看报傅作义将军反攻包头”

“看报看报罗斯福总统决定向我国提供五千万美援援助……”

…….

八月的重庆,天气依旧燥热,城市的天空灰蒙蒙的,到处林立的烟囱,拼命的排放着废气,工业污染已经初步显露,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去关心这些。

比空气更热的是来自前线的消息,随着中国军队的大规模进攻,大后方街头再度响起报童欢快的叫卖声,市民们在迈着轻松的步伐,聊着最近战事的进展,计算着国军什么时候能打到自己的家乡,不过,让很多人奇怪的是,准备启程返乡的并不多。

在这些胜利消息背后,各个街道村庄的党支部和后备役干部又接到命令,开始挨家挨户通知新一期预备役士兵入伍。欢送新兵入伍的喧嚣锣鼓又在街头乡间响起,一个个胸前披着红花的年青人,昂首阔步走向军营,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比前些年入伍的士兵看上去更年青。

进入八月以来,不但是中国战场好消息频传,国际战场也是胜利频传;苏俄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转入反攻,攻克奥廖尔;英美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意大利政府逮捕墨索里尼,宣布退出战争;在中太平洋,美国海军向马绍尔群岛发起反攻;在南太平洋,美军彻底将日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驱逐,麦克阿瑟正积极准备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

战争的形势从来没这么好过,如果说开罗宣言中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民众还将信将疑,那么现在,民众毫不怀疑,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而且时间很快。

《王师北伐》,中央日报以陆游诗词为标题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最近的国内战场进展,新华日报也毫不示弱的在头版刊登了周en来亲自撰写的社论,而属于第三党的新民报也不甘沉默,在头版刊登了由该党领袖邓演达撰写的《希望之光》,全面论述战争形势和未来中国发展方向。这也是第三党对蒋介石的《中国之道路》的首次公开回应。

随着战争形势好转,滇缅公路重新打通,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到来的同时,大后方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蒋经国主持的西南开发工作队宣布了新一轮工业发展计划,梅云天为这个计划准备了五亿法币。

随着,湖南夏粮丰收,国内粮食进展状况得到很大缓解,在这些有利条件下,蒋介石决定加强湖南的社会改革,为此从重庆抽调了一批干部到湖南,将湖南省党部主任换成了原四川省党部主任方劲,这个决定让陈立夫郁闷不已。

“老蒋这是要做什么?”对蒋介石的这个举动,邓演达感到非常不解,当初他在湖南搞社会改革时,蒋介石暗地里设置了不少障碍,薛岳、陈诚都不敢公开帮忙,可现在却又重新拾起他当初的工作。

“这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庄文革在重庆进行的社会改革成功,以及现在重庆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国民党上下都认识到社会改革的必要,可社会改革究竟该由谁来主导,陈立夫想干,陈诚也想干,可蒋介石都不放心,陈立夫主持的中央党部多年没干出什么实事,陈诚擅长军事,对民政不是很熟悉,更主要的是,俩人手上都没有合适的干部。”李济深一脸不以为然,仿佛邓演达少见多怪似的。

特园的二层阳台上,邓演达和李济深正悠闲的在夕阳下翻看报纸,小圆桌上两杯原本热气腾腾的茶早已经凉了。

邓演达放下报纸,迟疑下端起茶杯微微抿了口凉茶,然后看了看表,微微皱眉:“任公,这en来约的是什么时间?”

“七点三十,”李济深看看手表:“还有十分钟。”

邓演达微微点头,又拿起报纸,最近他们的心情都很好,虽然面上他们的力量没有多少变化,可实际上,在江北战区,第三党直接控制的军队已经达到三十多万,接近四十万的规模,另外在冀东,他们还有两支游击队,在冀中北部还有一支游击队在活动。当初他们与庄继华达成合作协议,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

在军事上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第三党已经正式成立组织,国民党**委员会正式成立,李济深成为党的主席,邓演达担任书记长兼组织部长,负责全党的实际工作,章伯钧出任宣传部长,陈铭枢担任秘密军事部长,这个职务没有对外宣布,只在党内存在。

委员会成立后,立刻在各地成立组织,谭平山去了两广,黄琪翔在江南战区,陈铭枢严重在江北战区,不过,委员会的最大秘密,与庄继华的关系,还只是保留在中央几个人中知道,连章伯钧都不知道。

“择生,这庄文革到底是怎样想的?”李济深也放下报纸,报上的标题赫然是,《胜利的保证——庄文革上将》。

李济深对庄继华的了解不多,不过邓演达和陈铭枢力主与他合作,他也同意了,可心中依旧将信将疑,刚开始的动作还不大,可这两年效果出来了,他们的力量在江北战区迅速增强,这让他非常受鼓舞;可又让他有些着急,随着不断的胜利,蒋介石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抑制蒋介石的**野心呢?李济深没有想到办法。

“我也不知道,”邓演达也合上报纸,微微叹口气:“不过,从他几次谈话来看,他的目的是放在战后。”

“战后?”李济深稍稍迟疑下,他心中顿时涌起一片疑云,为什么要放在战后呢?战后,日本投降,蒋介石的声望岂不是如日中天,根本无法撼动。

邓演达显然也有同样顾虑,他叹口气:“他的意思是,现在是战争时期,政治方面最好保持稳定,至于其他问题,战后再商量。”

“这是他说的?”李济深惊讶的扭头盯着邓演达。

邓演达点点头,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梅老爷子特意来与他商议过,老爷子转达了庄继华的意见,不过,老爷子也说不清楚,庄继华为何会这样想。

李济深沉默了,这些年庄继华在军事和民政上表现出了杰出才干,可在政治上呢?他这些年之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更主要支持实际来自蒋介石,对付川中群豪,对付陈立夫,对付蓝衣社,都是依靠蒋介石的支持才渡过难关,也就是说,他政治上的才干还没显露。

特园外驶进一部轿车,李济深和邓演达都认出了,那是八路军办事处的轿车,俩人起身下楼,等他们到门口时,周en来已经走上台阶。

三人是老朋友了,见面随口开两句玩笑,便一起进门,看得出来周en来的心情很好,最近gcd在宣传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梅悠兰的《太行行》在大后方引起不小的反响,这个反响还没过去,陈g率部攻克鲁西北重镇菏泽定陶,随后率部向巨野嘉县追击。虽然国民党坚持,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也参与了对菏泽和定陶的进攻,可这场胜利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八路军的声望迅速上升。

三人来到二楼,在小客厅里坐下,周en来开口便说:“任公,择生兄,我党打算在参政会提出一个提案,要求召开国民会议,拟定一部真正的宪法,我们希望贵党能支持这个提案。”

邓演达稍稍楞了下,制定宪法?国民政府现在执行的宪法是1931年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这部宪法是蒋介石在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召开了国民大会,在这个会上制定并通过了这部宪法。

从宪法的名称便知道,这部宪法是蒋介石的工具,特别是其中的第三章,在这章中规定了,国民党为训政时期的最高训政者,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

这部宪法在法理上确立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虽然在这部宪法中没有否认其他党派的执政权力,可在其中种种条款规定了,国民党的最高统治权,其他党派是在国民党的训导下活动。不过这部宪法,也是一部漏洞很多的宪法,其中不少模糊字眼,比如第三条第三款关于地方自治,只是模糊的说依据建国大纲….推行之。

对这部宪法,邓演达早就批判过,李济深也反对过,所以周en来一提,两人心中都大为赞同,不过邓演达想起刚才庄继华的建议,不由犹豫了下,可李济深却立刻响应了。

“这部宪法早就应该废除了,应该制定一部真正的民主宪法。”李济深有些激动的站起来,白色的长须微微前飘:“这是部**宪法,新宪法必须是经过全国各党派,经过国民大会充分讨论过,应该是结束蒋介石**统治的宪法”

新的一月开始了,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六节攻略山东(二)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六节攻略山东(二)

邓演达却没有李济深的激动,不是与庄继华的约定,而是想到目前的形势,由于连战连胜,国民政府威信上升,蒋介石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胜利让他的威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现在提出修改宪法,必定遭到蒋介石的坚决打压,而且就算参政会中,国民党和支持国民党的青年党,以及地方势力包括庄继华控制的力量,都不会支持,如此提出一个注定要失败的议案,会有作用吗?

周en来注意到邓演达的表情,便含笑问道:“择生兄,是不是有什么提议?”

邓演达点点头:“现在这部宪法应该重新修订,这点毫无疑义,不过,en来,现在这个时候合适吗?”

李济深一下想起最近的舆论,虽然陈g攻克菏泽为gcd增添了不少光彩,可毕竟是国民党主导的反攻,津浦路重镇蚌埠、宿县都是国民党部队光复,蒋介石的声望正如日中天,现在在政治上发动进攻?合适吗?

“择生兄的顾虑也是我的顾虑,不过,择生兄,如果庄文革光复山东,那个时候再提出这个议案,面临的问题不是更大。”周en来轻轻叹口气,延安要求立即采取行动,最好能在光复山东之前在参政会提出这个议案,周en来数次回电,希望推后议案的时间,可延安认为,光复山东之后,蒋介石的声望将进一步上升,那时就更没有把握。

必须要说明的是,参政会并不是美国的众议院参议院或者英国的下院,参政会的议案和决议对国民政府没有约束力,不过参政会是各党派都参加的机构,是国民政府团结全国各党派的标志,它通过的议案决议,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恩来,我的意见是,宪法问题暂时延后,”邓演达斟酌着说:“我的意见是,我们现阶段应该提出的是参政会改革方案,我们没有议会,参政会应该成为我们的议会,国民政府参政会应该象重庆参政会那样,拥有立法权。”

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参政会中,重庆参政会是个例外,重庆参政会拥有相当大的立法权,虽然没有美国众议院的权力大,但却不是国民政府参政会那样的摆设,而且重庆参政会的参政员不是政府委派,而是民众选举,而且除非犯法,政府无权罢免。

重庆参政会的权力让国民政府参政会的参政员们非常羡慕和妒忌,很多国民政府参政员要求竞选重庆参政员,可让他们郁闷的是,他们竟然没有资格,重庆参政员的竞选人必须有重庆正式户口,必须在重庆居住满十年,这条规定卡死了大多数后退到的难民的参选权。

民主政团同盟的张澜、沈钧儒、罗隆基等也早有意对参政会实行改革,仿照重庆参政会进行改革,为此张澜罗隆基曾在报上公开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可当时这个观点没有得到gcd和民革(国民党**委员会)的支持,因为这两党认为,重庆式的参政会也不能限制国民党的**。

“我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邓演达看着周恩来和李济深,后者的神色中有些纳闷,他略有些歉意的说:“正是因为不成熟,所以还没有与任公商议,也没在党内讨论。”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略微停顿,然后才继续说:“不过,en来,由于近期的连续胜利,有相当部分参政员对蒋介石给予了希望,衡量我们在参政会的力量,没有庄继华的协助,这个议案不可能获得通过,与其让议案被否决,不如先不提这样的议案,把目标转移到参政会本身,参政会不能再门面,我相信这样的提案会得到大多数参政员的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