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5节(1 / 2)

加入书签

在走上这条道之前,梅悠兰有些瞧不上八路军的,虽然她与周en来等中共领导人有过接触,可在庄继华身边久了,看惯了十几万几十万人,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的大会战,对八路军的小打小闹很是不以为然。而且刚接触这些游击队员时,她简直不相信他们是士兵,这伙人穿得乱七八糟,扛着的武器杂七杂八,晋造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式,什么样都有,说话嘻嘻哈哈,连敬礼都不太会,这样的部队能打胜仗?

可一起走了这么些天,梅悠兰对他们的观感直线好转,平时这些人其实很有纪律,人员分工明确,对敌经验很丰富,不是乌合之众。

队员们迅速排成行,山坡上放哨的队员猫腰迅速跑下来:“鬼子,只是尖兵,多少不清楚,大约三里。”

这是个不规范的报告,不过意思却很清楚,发现鬼子的尖兵,鬼子主力多少还不清楚,鬼子尖兵距离他们还有三里。

另一面山坡上的队员也跑回来,当队长看向他时,他摇摇头表示他这个方向没有敌情。

队长迅速判断,这是一次偶然的遭遇,这一带大都比较荒凉,鬼子到这里肯定是路过,不过鬼子要去那呢?队长是这一带的人,在这里与鬼子周旋了六年,熟悉这一带的山山水水。

前面五里有道三岔口,向左是小满村,向右是后石板村,鬼子这是要去那里呢?队长迅速作出安排:“栓子,牵羊,负责掩护,满柱,大牛,你们负责探路,出发。”

突然遭遇敌情,小分队的行动迅速,走了一段后,小分队开始离开山道,顺着山脊向上爬,梅悠兰有些不解,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山路不走,要走这崎岖的山脊,而且很明显,这是绕道走。

“山道上埋了地雷。”小石头简单一句话便解释了其中缘故,根据地的人都知道,只有鬼子二鬼子才走山道,根据地的老百姓很少走那段路。

“就这样埋着?就不怕泄密?”梅悠兰很是惊讶,上了山脊后,小石头便走在她身边,另外两个队员一前一后将她保护起来,不过梅悠兰没有察觉。

“乡亲们不会告诉他们的。”小石头的神情很确定,几年了,鬼子从没发现,这样的布雷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经常变化,今天或许是在三岔口前,下次可能就是在三岔口后,再下次就可能是在村前,反正让鬼子摸不透。

梅悠兰沉默了,她完全明白其中蕴含的含义,这需要多强的组织力,多强的支持力,她立刻意识到太行山上的老百姓已经完全认同了八路军,认同了gcd。

山道很不好走,这里几乎没有路,崎岖不平,断后的两个队员拿着一段树枝,边走便扫清道上的痕迹。

小分队停下来了,队长站在那里,默默无语的看着远方,远方的山梁上有颗小树,在荒凉的山间,孤独而无助。

本月最后一天了,还差300票才能追上前面,呜呜

月票,强烈呼唤月票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三节太行行(二)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三节太行行(二)

(前面章节有误,现修改为第三节)

所有人都看着那颗树,神情严肃而压抑,梅悠兰有些不解,刚才发现鬼子后,小分队开始了强行军,可现在却又停下,似乎又不担心后面的鬼子了。

“队长,我去看看。”一个面孔黑黑的中年汉子突然开口,队长没有开口,还在思索,他们的任务是护送梅悠兰,必须要把她安全送到,可路过鬼子经过三岔口,就是奔小满村去的呢?他们不就正好送上门,最关键的是,为什么那颗树没倒?

梅悠兰终于发现队员们在观察什么了,她很是不解的问小石头,那颗树有什么要紧,看它干什么。

“那是消息树,平时是村里的民兵守在那,树下堆着柴火,要是鬼子进山了,民兵便放倒消息树,点燃狼烟,附近村子的就知道鬼子来了,乡亲们便可以做准备。”小石头悄声解释道。

梅悠兰这下明白了,根据他们行走的时间,鬼子应该到三岔口附近了,可他们却没听到爆炸声,现在消息树又没倒下,狼烟也没升起,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那我们去看看。”梅悠兰分开众人走到队长身前,建议道。

“胆还挺大。”队长看了一眼,梅悠兰有些着急了:“我说,军情如火,耽误不得,你快点拿个主意,在这犹豫什么。”

这次连小石头都很不满,小石头挤过来:“你瞎说什么,队长这是在权衡考虑,我们的任务是护送你去小满村,不是与鬼子交战,完成任务才是第一位。”最后他又不满的加了句:“不许干扰领导。”

梅悠兰粉脸一沉,正要拿小石头开刀,这时队长开口了:“大牛,满柱,你们去看看,要是出了情况,争取把狼烟点燃,完了后,到小满村会合,要是…,小满村不行,就到九星坡会合,如果还不行,就到吴家坪。”

大牛,满柱立刻脱离分队向三岔口奔去,队长另外点了两人为尖兵,小分队加快了前进步伐,翻过一道山梁,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一个小村子,这时,后面从远处隐约传来枪声,不久狼烟升起。

巨大的黑色烟柱冲上蔚蓝的天空,是那样醒目,烟柱凝结不散,画出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我们走。”队长低声说,队伍里没有人开口,连一直叽叽喳喳的小石头也没有说话的兴趣了,队伍在悲伤中默默的向前移动,梅悠兰开始有些不解,走了几步后猛然间明白过来,为了让那股烟柱升起来,大牛和满柱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梅悠兰开始真正重新审视这支部队,这支土得掉渣的队伍,在她接触过的军人中,最多的是庄继华李之龙伍子牛宋云飞这些西南出身的军人,他们都是注重军人仪表,有坚定的信念,现在她在这支小分队身上看到这股信念。

小石头突然一拉梅悠兰,梅悠兰思绪一下被打断,抬头见其他队员全部隐蔽起来,只有她还呆呆的站在那,队长的神色严肃,正一个劲的给他作手势,她立刻躲到一个山凹间,顺手拔出腰间的勃朗宁手枪,这把手枪还是庄继华送给她的。

队长猫腰跑到前面,趴在一处岩石往外观察,外面的山道上一队日伪军正在快速经过,走在前面的是大约一个连的伪军,中间的是大约两个小队日军,还有大约三百多伪军走在后面,最后的便是驼着物资的骡马。

“狗日的”队长在心里骂道,从这个阵势来看,鬼子不是大规模围剿,而是有计划的偷袭,他们的目标正是小满村。

队长心里升起一个疑惑,鬼子为什么会选择小满村,今天,小分队要在小满村将梅悠兰交给军分区派来的接应部队,据说军分区派来的接应部队是军分区侦察科长带队,鬼子是冲他们来的还是一次偶然相遇?消息树没有发出消息,说明鬼子已经知道这个方法,甚至知道这种报警方式,他们是怎么掌握的呢?村子里有内奸还是军分区有内奸?

他们隐蔽得很好,或许是狼烟燃起,鬼子加快了行军速度,根本仔细搜索两侧山峰。看着鬼子快速向小满村奔去,队长缩回头,翻身想了会,决定不去小满村了,直接奔第二联络点。每次接受这样的任务,都有两到三个联络点。战争太复杂,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无法联络的事经常发生。

第二联络点在小满村以东十多里的,更靠近根据地,不过依旧是敌我交叉的游击区。

枪声从前面传来,小满村的民兵正在阻击鬼子,掩护乡亲们转移。队长可以想象,小满村现在的情况,只是不知道接应部队在不在,如果在的话,他们应该投入战斗了。

“我们走,到第二联络点。”队长回来后把众人召集在一块,第二联络点要绕过小满村,队长在地上画了个简易地图:“我们从左边的羊肠板过去,这条路比较隐蔽。大李,钩子,你们尖兵,出发。”

“干嘛不过去在鬼子屁股捅一刀。”梅悠兰有些跃跃欲试的建议道。

对梅悠兰的大胆,队长有些无语,鬼子足有五百人,他们这十来个人就去攻击他们,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况且,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送人,不是与敌人作战。

“我们走。”队长顺手把地图擦去,两个尖兵在前面开道。

从小满村传来的枪声越来越激烈,歪把子机枪、三八枪,晋造,汉阳造,各种枪声,掷弹筒、迫击炮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山野传得很远。

他们绕着小满村的外围行走,还没完全走过小满村,激烈的枪声便消失了,只剩下零星的“勾啪”,浓烟在村庄上空冒起,队长向那边看了一眼便下令加快速度。

按照以往惯例,鬼子如果在村子里找不到他们要的东西,一定会向村外追击,不过队长判断鬼子不敢追击太远,毕竟这里犬牙交错,八路军主力部队也可能出现在这一带,那他这主要是伪军的五百来人,是不够八路军喝一壶的。

小分队的行动加快了,他们必须抢在鬼子前面通过前面那段危险区域,从山沟里钻进另一个山沟后,几十个小满村乡亲出现在面前,小分队停下了脚步。

“周队长。”一个近五十岁的老人从人群中出来,快步走到队长前,满怀希望的问道:“可把你们盼来了,县大队都来了吗?”

周队长微微摇头,老人刚露出的笑容顿时沉默了,小满村遭到袭击,损失看来无可挽回。周队长看看四下:“老福叔,村里的情况怎样?乡亲们都撤出来了吗?”

“绝大部分都撤出来了。”老福叔叹口气,虽然狼烟燃起,可鬼子的速度比以往要快,村里还是受到损失,民兵队长带队阻击敌人,村支部按照预案组织撤退,他带一队,村长带一队,支部委员带一队,那两队情况怎样,他还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