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2节(1 / 2)

加入书签

“已经处理了。”戴笠说:“上海那么复杂,不能留太久。”

王小山没说什么,他收起口供站起来告辞:“我会向委员长报告,这份口供我带走。”

“好,小山兄,北平那边…..。”戴笠有些犹豫,王小山摇摇头:“雨浓兄,狼眼更重要,没有委员长的命令,我不敢交呀。”

戴笠连连点头:“那是自然,不过当初我和文革学长说好,狼眼是归我们军统的,要是委员长松口,可不能落到别人手中,小山兄,到时候我就指望你帮忙了。”

“那是自然,我怎么可能偏向陈立夫。”提起陈立夫,王小山一脸不屑。戴笠当然清楚,庄继华明升暗降,其中有很大功劳就是陈立夫的,这引起庄系的一致愤怒,陈立夫一派成为庄系的公敌,王小明做出这样的姿态是非常合理的。

回到黄山官邸,他便向唐纵报告调查结果,唐纵听完之后,神色有些复杂,好半天才叹口气:“这件事就这样吧,世事难料,狼眼不能再出问题了,小山兄,狼眼回来了,对他的保护要重新设计。”

“明白。”王小山答道,可唐纵却叹口气,从抽屉里拿出张委任状:“小山兄,委员长命令,你现在就调离侍从室,到西南开发队上任,担任安全处处长。”

王小山心中一惊,他有些不疑惑的看着唐纵,后者一脸无奈,室内一下沉默下来,好半天唐纵才走到王小山身边,拍拍他的肩头问:“小山兄,你知道庄司令什么时候从西安回来吗?”

王小山苦笑下,他心里清楚唐纵这是在暗示,他被调离是因为庄继华,庄继华一去西北就是几个月,似乎忘记回来了。

“谁知道呢?”王小山摇摇头,伸手拿起拿张委任状:“和狼眼的联系方式你是清楚的,我建议不要从军统或中统中调人,这两个组织太庞大,人员复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个你放心,现在的运行状况很好,我不会轻易做出变动。”唐纵既是安慰又是保证:“我估计庄司令就要回来了。委员长本来要见你,但现在恐怕不行了,五战区出了大问题。”

双倍月票支持!!!!

双倍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八章诡道第三节重起(六)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八章诡道第三节重起(六)

“哦!?”王小山有些意外的看着唐纵。唐纵正要开口,就听见那边传来一声清脆的响声,“娘希匹”,唐纵微微叹口气:“这一个月你在外面,不知道情况,阿南惟几突然向五战区发动袭击,李宗仁应对失误,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牺牲。”

“张自忠将军牺牲?”王小山很是震惊,张自忠官拜集团军司令,抗战五年了,中国将领阵亡职务最高的就是军级,张自忠是阵亡职务最高的将领。

“这仗是怎么打的?五战区有几十万精兵,怎么会这样?”王小山非常不解,五战区和九战区是各战区中兵力最强的,五战区有蓝运东四十九集团军,杜聿明五十集团军(五十八军调走后,集团军就剩下六十军),宋希濂三十六集团军,孙连仲第二集团军,除了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外,其余三个集团军均是经过整编的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在国军中数一数二,阿南惟几的十一军只有不到二十多万人,其中一半还要面对九战区,能动用最多不超过八万人,怎么会受到袭击,集团军司令战死的情况。

“谁知道呢。”唐纵又叹口气,五战区在庄继华手中时,八面威风,数败日军,可现在,…..。唐纵和王小山相对无言,良久唐纵才喃喃的说:“最近什么事都不顺,够委员长心烦的了。”

“怎么,整军的事又出问题了?”王小山问,在侍从室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事情都知道,特别是他们这个组,各地的情报都要汇集到这里,由他们汇总后上交蒋介石。

“可不是吗,史迪威那里将一零三军整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撤销一零三军编号,两个军,八万人,差三万人,史迪威要求这三万人在一个月内到位,英国人也出来找麻烦,中英公路和美援物资。事情一团糟。”

窗外,宋美龄拿着几支腊梅,慢步走进蒋介石的办公室,唐纵心中松口气,宋美龄进去了,这是唯一能让蒋介石从暴怒中冷静下来的人。

宋美龄是两个月前从美国回来的,她这次访美取得空前成功,为国民政府争取了大笔外援,除了五亿美元的资金和更多的美援物资外,更大的收获是让罗斯福赞同中国提出的战略,这让中国有了更大的战争自主权。

“小山兄,我估计庄队长快回来了,”唐纵扭头对王小山,王小山面露不解,唐纵也不解释,只是淡淡一笑。

“有陈果夫在,司令恐怕没那么容易回来吧。”王小山见唐纵不肯说,便有意为问道,唐纵噗嗤一乐:“小山兄,夫人回来了,陈果夫挡不住了。”

可王小山却不这样认为。宋美龄回来对改善庄继华处境虽然有帮助,但蒋介石这次对庄继华下手的根本原因是对庄继华势力的忌惮,对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即便宋美龄也不一定能化解。

但唐纵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他拿起王小山的报告准备交给蒋介石,在办公室外,就遇见林蔚,林蔚从昆明回来后继续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室第一处处长,兼军事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

“委座现在没时间,要不是什么要紧事,就等会。”林蔚倒是好心,蒋介石现在的情绪很不稳定,要不是好消息,恐怕会惹起他再度发火。

唐纵点点头,表示明白,不过他还是问:“还是五战区的事?”

林蔚叹口气:“不是,陈辞修在绵竹整编坦克部队,美国顾问对他的整编训练非常不满,认为他不懂坦克,把坦克部队当步兵在训练。”

“那不是徐庭瑶在训练吗?”唐纵有些不解,徐庭瑶曾经率团去德法苏考察军事,回国后写了本机械化军备论,提出组建机械化部队,号称是中国最懂机械化部队的人。

坦克工厂开始生产坦克后,蒋介石没有将这些坦克投入战斗,而是全部保留下来,打算仿照欧洲经验,组建几支机械化部队,徐庭瑶以装甲部队总监的身份负责训练。应该说这个人选没有问题。

唐纵在鼻孔里轻轻哼了声:“又是美国人,这些美国人总是自认了不起,我看只有庄学长能压住他们。”

“美国人要求换人,或者由他们来负责整编。”林蔚露出一丝笑意:“这个史迪威总是喜欢搞些事情。”

“委座是什么意思呢?”

“整编权肯定不会给他们,”林蔚说:“史迪威要把这个权力拿到手,机械化军恐怕以后就姓美了,委座正在重新考虑人选。”

说完后,他的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唐纵看着他,好一会也露出笑容:“看来庄副参谋长该回来了。”

林蔚笑笑,什么也没说,唐纵是个明白人,纵观国民党军将领,除了徐庭瑶外,庄继华更懂装甲兵,当年在德国就与现在名震天下的古德里安一起研究过坦克作战,在枣阳小试牛刀,便歼敌五万人,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但事情不是绝对的,陈诚绝对不愿让庄继华得到这个职务,事情还可能变。林蔚在他的办公室拿出份文件,又回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进门就听见陈诚在说:“….。我的意见是不换人,前者远征军换人,这次机械化军又换人,史迪威得寸进尺,下次再提出,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蒋介石见林蔚进来,目光便转向他,林蔚开口便说:“我查了,现在在绵竹整编的各种坦克有七百辆,装甲车有九百辆,自行火炮两百门。足够整编出一个装甲集团军。”

徐庭瑶设计的编制是仿照德军坦克师编制,四四制编制,一个连四个排,一个营四个连,一个团两个营,每个营有八十二辆坦克,一个师有两个坦克团,每个团有坦克一百七十四辆,一个装甲侦察营,一个装甲通信营,一个反坦克营,一个自行火炮营,另外再加上工兵营、维修营、辎重团和四个步兵营。全师有坦克三百六十四辆,履带式装甲车一百三十二辆,自行火炮六十四辆,其中t28坦克和t34坦克各一个团。

四个坦克工厂每年能生产大约一千四百辆各种坦克,但组建坦克部队的不止是在绵竹,其中部分已经调给第五集团军,还有部分调到西北,划归第八战区,由胡宗南负责组建两个坦克旅。坦克旅是营编制,有三个坦克营,其他侦察连,工兵连等一应俱全。

蒋介石点点头,这个数字与他记得的差不多,可没想到林蔚又补充说:“另外后勤部还封存着一百一十辆谢尔曼坦克,这些是在滇缅公路关闭前送到国内的,还有,最近半年,又有两百七十辆坦克出厂,如果把这些坦克也编入,可以再编一个坦克师。”

“再整编一个,史迪威倒挺高兴。”蒋介石冷哼一声:“蔚文,你看我们是不是要换人。”

“文革以前说史迪威自以为是,我看此话不假,”林蔚立刻答道:“他想控制我国军队,所以他不断挑起人事纷争的目的就在这里。所以我也反对换人。”

听到林蔚支持自己,陈诚冲他轻微的点头,何应钦却有些担忧的说:“史迪威拿着美援物资分配权,如果我们一点反应都没有,今后物资分派会不会…..。”

“我看敬之的顾虑有道理,”一直安详的倾听的宋美龄开口道:“史迪威是马歇尔的亲信,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马歇尔,所以对史迪威我们不能完全忽视,我看可以满足他这次要求,但要说明,这是最后一次。”

蒋介石沉默了,史迪威如此明目张胆的干涉中国政府人事安排,让他感到非常屈辱,他打心眼里不愿屈从。宋美龄站起来:“大令,中东局势稳定后,罗斯福正谋划与丘吉尔会面,商讨战争和战后问题,孔祥熙说,罗斯福有意邀请我们参加这个会,大令,这可是个机会,绝不能放弃。”

对这个会议,孔祥熙和胡适都有报告送来,罗斯福有意邀请他参加,这让他心中非常满足,这不但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的肯定,中国的国际地位会因此大幅提高,他不能错过。

“夫人说得对,”蒋介石勉强的说:“那就换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