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1节(1 / 2)

加入书签

“怎么,想学包龙图微服私访呀,”宫绣画笑道:“行,我陪你。”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五节积聚(九)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五节积聚(九)

沿着长长的石板路。庄继华带着宫绣画和伍子牛和几个卫士慢慢走着,几个人穿的都是便装,庄继华和伍子牛穿的是很少见的长衫,宫绣画则是一身白色的无袖绣花旗袍,黑色的高跟皮鞋,修长的身材婀娜多姿,引得路人纷纷回头。

街道两边的商铺很热闹,不过只有很少穿军装的青年男女在里面出没,大多数还是普通乡民,眼见着一家鞋店,庄继华信步就走进去了。

“先生,我们这里有各种鞋,您看看,全是手工制作,您看看。”伙计见来人气度不凡,立刻迎上来,小心的招呼着,虽然现在城里的治安好多了,但这样一个小店,也惹不起那些找麻烦的人。

“行呀,”庄继华随口说道:“你拿几双给我瞧瞧。”

“好勒。”伙计立刻拿来几双鞋:“您看。这是纯黑面的,包您洗不脱色,这是蜀绣面的,这是洋布面的,这双是千层底,穿上特舒坦。”

庄继华顺手拿起千层底的,穿上后踩在硬纸盒上,感到是很不同,扭头便对宫绣画和伍子牛说:“嗯,是不一样,很舒服,下面硬又软,很不打脚,不错,不错,你们也来两双。”

伍子牛嘴一撇,似乎对庄继华的大惊小怪很是不以为然:“我说,主….,先生,你是没穿过布鞋吧,早些年在广州那会,我就是穿这样的鞋,有什么舒坦不舒坦的。”

宫绣画笑道:“你不知道他,他是富家子弟出身,恐怕就没穿过这样的鞋。”

“什么富家子弟,我在学校那会还不是一样穿这样的鞋,刚入校时。穿的还是草鞋,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在田,我说了几句笑话,还被邓主任罚了二十圈。”庄继华连忙为自己正名,不过宫绣画和伍子牛也没说错,从军校出来他就穿马靴,再也没穿过布鞋。

“那都什么时候的事了,”宫绣画打趣道:“现在穿这个是不是特有感触。”

庄继华嘿嘿一笑,随即告诉伙计再拿几双女鞋来,坚持让宫绣画试试,随后又让伍子牛挑两双,伍子牛却坚决不要。

“买来做什么,平时又不能穿。”伍子牛现在是中校了,平时的着装必须按照军事条例穿着,布鞋对他来说,压根就是累赘。

几个人正热闹的说着,从门外进来两个女人,手里抱着十几双鞋。这两个女人将鞋放在柜台上,就冲伙计说:“三子,请罗掌柜来点点吧。”

“好。你们稍等会,”伙计的态度还是很好,他扭头从里面说:“掌柜的,石家大嫂送鞋来了。”

“敢情这鞋不是你们自己作的呀。”伍子牛忍不住插话道。

“您手上的是,石家大嫂送来的是西城林家定的,他们要的量大,我们来不及,掌柜的怕耽误了工期,就让石家大嫂拿些去作,不过她们作鞋底,将鞋面裁剪出来,我们拿回来后,还要进行加工。”

伍子牛点点头不再说什么了,宫绣画却有些好奇:“林家定这么多做什么?”

“林家老太太八十大寿,家里每个下人都要给双新鞋,”伙计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林家老太太可是个活菩萨,对下人好,对佃户也好,现在是减了租子,原来她家的佃户,租子比别人足足低了一成,逢年过节还在城外开设粥场施粥。”

“他家这么有钱?”宫绣画感到奇怪,贵州与四川最大的不同就是,贵州没有真正的富翁,就算地主比起四川来也算穷的。

“林家可是我们贵州数一数二的,生意都做到大上海去了,”伙计的嘴快,宫绣画却注意到庄继华盯着那两个女人。那副神态让宫绣画非常熟悉,那是解决了问题的神态。

“你们作军鞋吗?”庄继华打断伙计的话问道,现在部队士兵的鞋也是这种布鞋,以国家目前的实力,还无法保证为每个士兵提供皮鞋。有些地方部队甚至还穿草鞋,比如黔军,就算川军,也是在整编后才换成布鞋的。

“军鞋,没做过,”伙计有些不解的摇摇头,他们这样一个小店,连大户人家定做的几十双鞋还要包出去部分,军鞋那是多大的量,怎么做得过来。

“客人有所不知,军鞋的数量太大,本店太小,难以满足需要。”掌柜的在内堂已经听了一会了,这几个客人穿着神态就不是一般人,他们一进来掌柜的就得到消息,可他到门口观察一会后,发现这几个人很客气,丝毫没有难为伙计,便没有立刻出来。而是躲在那继续观察,直到伙计喊他,他才不得不出来。

“你也可以象这样,外包嘛。”庄继华用目光示意下石家大嫂,掌柜摇头笑道:“客人看来对军队不是很了解,军鞋一般有自己的采购工厂,我们这样的小店是难入长官法眼的。”

“哦,”庄继华轻轻点头,不再说什么了,他心里却在暗骂自己愚蠢,外包这种前世经常使用的法子。居然忘记了,真是不可原谅。

出了鞋店的门,宫绣画明显感到庄继华的情绪很高,变得兴奋了许多,便笑着问:“怎么,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呵呵,是想到一个主意,可以解决部分物资紧张,”庄继华高兴的说:“你看啊,我们可以把被服,军装,鞋,枪托,还有其他的东西,包给普通百姓,我们只管验收,你想想,好多百姓在家没事作,完全可以把他们发动起来,既可以增加百姓的收入,也可以增加军需产量,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宫绣画默默思索片刻,感到这是个好办法,她已经猜到庄继华想怎么实施了,肯定是通过基层组织,城里是街道,农村是村委会,通过他们发放原料和验收成品。

“这一趟出来得值,”宫绣画也笑道:“你看,老躲在屋里,出来一趟,就找到解决办法,以后呀,要多出来走走,别老窝在屋里。”

“好,听你的。”问题解决了。庄继华的兴致大起,指着对面的一个铁匠铺说:“走去那边看看。”

回到办公室,庄继华立刻草拟了一份扩大生产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他明确提出动员民众参加军需生产,城市以街道为单位,每个街道成立一个支前小组,由街道主任挂帅,农村以村为单位,成立支前小组,由村支部书记负责,军服、军鞋、皮带、手榴弹弹体、地雷弹体、步枪枪托均可分散到民间生产,实行计件算酬。

这份文件庄继华发给了蒋经国,让蒋经国拟定具体办法,在重庆十六县中挑选一县试行。在西南三省广阔的地区,庄继华还是最信任重庆,这块他花费了无数精力治理的地区,有什么新举措,总是让它来打头阵。

蒋经国收到这份文件后,他没有盲目施行,而是先将党部三青团四川开发公司和物资局的人商议,认为此策可行,但他还是没有一次就在整个县推行,而是挑选距离开发队最近的人和镇开始试行,同时让物资局制定出产品标准和加工费用。

在电文发出后,庄继华开始构思给梅悠兰的文章,他知道这场宣传战是贺衷寒在后面推动,但却不知道这场宣传战的最终来历。

夏季反攻结束后,正面战场显得相对平静,中日两军同时进入休整期,蒋介石在洛阳召开一二五战区主要将领会议,宣布进行整军,高级军官分期分批到陆军大学进行短期培训,中低级军官则到中央军校特别班进行培训;部队也要进行整顿,特别是那些前期作战不力的部队。明确提出按照四十九集团军的方式整顿,如果整顿不力,部队将打散编入其他部队中。

蒋介石虽然没点名,但参加会议的将领心里有数,象六十八军刘汝明,六十九军石友三等人心中自是揣揣不安。

不过政策转变最大的还是两党关系上,蒋介石重新提出防共限共策略,将孙殿英和石友三部调入太行山区,向冀南发展,与八路军争夺冀南。

对江南新四军,蒋介石越想越感到不能放任新四军在江南发展,想起当初庄继华的建议,于是命令陈立夫张冲在与周en来的谈判中提出将江南新四军全部迁移到华北,划归八路军作战序列。此举遭到周en来断然拒绝。

中国方面调整频频,日军也没闲着,在张鼓峰战斗失败后,八月下旬日军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挑起冲突,日本集中了五万大军,两百辆坦克和四百架飞机向苏蒙军队发起攻击,结果,日军再度遭到失败,损失全部坦克和三万多人,只有空军的战绩依旧辉煌,日机击落了三百多架苏俄战机,自身却只损失了不到百架,日本空军甚至扬言,苏俄空军还不如中国空军,这个结果让苏俄更加急切的想得到p51野马战斗机和b17轰炸机。

p51野马战斗机就是梅列佐夫提到的那种新式飞机,庄继华在谈判结束后,立刻给王助去电,追究他为何没有报告,让他立刻送一份详细情况回来。

王助见庄继华动怒,派自己的助手李西平回国向庄继华详细汇报此事,李西平是留美华人,王助的师弟,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动力专业,博士,毕业后在北美航空工作了八年,后由梅老爷子拉进庄继华系统,只是一直留在美国,王助兼并北美航空后,就将他提升为自己的助手。

李西平回国后,向庄继华详细汇报了p51战斗机的情况,在王助和李西平看来,第一代p51是一款不成熟的产品,只是英国人要得急,才不得不透露生产,p51a还存在很大的改进余地,正在研制的p51b的性能要提高50%以上,将完全超越现行的各种战斗机,按照计划,这款飞机将在两年内完成试飞,因此王助没有向国内报告。

庄继华有些哭笑不得,这些书呆子呀,总是想提供最完美的产品,可战争是不给你这个时间的。不过他还是耐心的向李西平解释目前中国天空上发生的事。

“日军新机型对我们威胁很大,我们本来在数量上就居于弱势,如果在质量上在差,日军就将统治中国天空,现在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完全与之对抗的新飞机,你们应该尽快在中国设厂,将资料立刻全部送回来,俞大维已经在选择厂址了。”

李西平还想申辩,可在重庆待了一周,经历了三次轰炸后,他明白了庄继华为何如此着急,如此生气,p51野马战斗机在中国落地的问题这才算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