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6节(1 / 2)

加入书签

蒋介石扭头看看白崇禧和何应钦,何应钦抢在白崇禧之前说:“我以为完全可以,十四集团军在那完全空置,兵力应该集中在主战场上。”

白崇禧也表示赞同,不过有一点还是不同:“全军东调恐怕不妥,中条山屏障豫东,不可轻弃,可以留下一个军驻守中条山,另外两个军可以东调。”

蒋介石微微点头,和颜悦色的对李宗仁说:“德邻,你是战区司令官,兵力调动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对你我是信得过的。”

“委员长,”蒋鼎文也趁机说道:“五战区幅员辽阔,目前查明的敌军人数高达五十万,我们整个战区才五十多万人,兵力捉襟见肘。除非再增加三到四个集团军,否则不可能阻止日军。”

蒋介石有些为难了,再要抽调兵力就只有从九战区抽调了,可目前十一军九个师团压境,陈诚那里压力也很大。白崇禧心中摇头,九战区目前有六十万大军,完全可以抽调十万人出来,何应钦脑中念头急转,蒋介石不想从九战区抽兵,深层次中还有扶持陈诚的意思,让陈诚在九战区打个大胜仗,如此对抗庄继华在军中日渐增高的声威,蒋介石的御下之道就是分而治之,决不让一家独大。

“我看这样,可以把武汉附近的第十集团军和十一集团军划归五战区,这样可以增加南线兵力厚度,南线大别山地区兵力单薄,攻克合肥的日军有六万之众,一零二军和预二师加起来不到七万人,兵力实在单薄,必须增加兵力。”何应钦郑重的提出建议。

蒋介石却摇摇头:“九战区陈司令已经提出让十一集团军东进。冈村宁次下一个目标是九江,占领九江后,必然南下南浔线,薛伯陵要求增调十一集团军到南浔线,十一集团军不可动。”

何应钦不再开口,白崇禧也看看俩人,又看了看蒋鼎文,他也干脆的闭上嘴不说话,李宗仁干脆眼观口、口观心,根本不言声。

“可,委员长,我们至少需要增加十万兵力。”蒋鼎文苦涩的说。

“四十七军已经划归五战区,这个军有五万人,另外第三十集团军有五万人,也划归五战区。”蒋介石思索会最终还是没有松口,把最弱的三十集团军划到五战区中。

这样划走三十集团军和十一集团军后,武汉周围留下的战略预备队还剩下十集团军。白崇禧心中再度鄙视,第十集团军留在武汉根本没用,武汉保卫战的方针是,保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所以一旦日军突破大别山,从武汉撤退就成必然。

蒋鼎文心中有苦说不出,三十集团军虽然也出自四川,可与唐式遵、杨森、邓锡侯的部队完全不同,这支部队是拼凑的,装备训练远远不如,战斗力自然差距自然相当大。

最后,蒋介石宣布,陈明仁畏敌如虎。撤销陆军中将,降为上校,调西南行营,另行任用。

“我再重申一条,之所以没枪毙陈明仁,是因为他转进之前,与日军作战还算英勇,有免死之处,但下不为例,再有不服从命令,消极避战者,韩复榘前车之鉴,诸位当深思。”蒋介石的神色严峻,杀气腾腾的瞪着于会将领。

许昌会议后,一战区和五战区同时开始调整部署,李宗仁下令以石友三的八十九军守御郑州,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驻守汞阳,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放弃通许,退守涡河南岸,第三集团军负责守御平汉线以南的新郑,卫立煌率领十四集团军立刻驰援洛阳。

李宗仁感到兵力还是不足,白崇禧在旁支招,豫西民风强悍。民军数量众多,当年连强悍的樊钟秀都败在他们手上。李宗仁闻言茅塞顿开,立刻派人到豫西,召集豫西各地民团,到洛阳集合,战区司令部迁往汝州。

五战区的调整也随即展开,后撤幅度更大,主动放弃数百里防区,后撤鹿邑,太康,将战线与一战区拉平。由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部驻守太康,太康到安平一线由三十三集团军驻守,安平到鹿邑一线由第二集团军负责,鹿邑则由五十集团军守御,三十六集团军负责守御鹿邑到界首。

对南线,蒋鼎文现在万分庆幸,当初李宗仁要求调二十一集团军时,他没有答应,现在这个集团军派上大用场了,二十一集团军驻守六安,一零二军和四十七军驻守霍山,一左一右,守住大别山门户。一零一军则驻守在新蔡,拱为战区司令部,新增援的三十集团军则补充到中线,驻守阜县。

中国军队纷纷后撤,调动频频,日军很快发现,西尾寿造马上意识到中国军队在调整,他立刻下令部队结束休整,立刻发动进攻。

随着这声令下,武汉保卫战第二期战事再度展开。

贵阳,城内最高的醉枫楼上,屏风隔开的包间内,几个军人正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喝了一会后,一个军官走到栏杆边,双手支在栏杆上,凭栏眺望,整个贵阳城都在眼底。

“子良,别多想,不就是一个师吗,我这里正好有空缺个师长,你就来干这个吧。”庄继华拍拍陈明仁的肩头,笑着安慰他。

说实话,在黄浦时。庄继华结交朋友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什么关麟征、杜聿明、胡宗南、陈赓、徐向前,这些都是他记得的两党干将,像宋希濂、郑洞国纯属意外收获,当然蒋先云、贺衷寒确是互相欣赏,特别是蒋先云,像陈明仁这样没听说过,也不怎么善于交际的同学,交情自然不怎么样了。

可现在陈明仁却引起庄继华的兴趣,惠州血战,陈明仁首先登城,要不是脾气太直,到现在肯定不会只是个师长。

陈明仁没有回头,他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庄继华走到他身边,舒心的伸个腰,看着眼前的城市:“站在高处看,真有个城市在怀里的感觉,让人顿生豪气。”

“你不用安慰我,合肥我是不想打,根本打不赢,打什么。”陈明仁的话中带着丝怨气:“校长处置我没二话,我气不过的是,蒋鼎文那老小子,分明是公报私仇,视军国大事为儿戏,这次武汉保卫战,我看前景不妙。”

“前景不妙,咱们就作点前景不妙的事。”庄继华的语气中有点玩世不恭:“抗战不是一两天的事,时间长着呢,至少还要打几年。子良,一时挫折算不了什么。”

“我知道,”长期抗战已经是国军将领的共识,陈明仁望着远处白云萦绕的山峰,愤愤不平的说:“我就是气不过,校长怎么就那么信任蒋鼎文,这家伙打仗的本事半分没有,捞钱搞女人,早就不是当年黄浦岛上的蒋鼎文了。”

“不提这些烦心事,”庄继华把陈明仁拉回饭桌,郑重其事的说:“子良,112军两个师,荣誉10师给夏阳林,这个暂编师就给你,你得给我带出个强军来,另外,黄处长成立的那个军官培训队,你得当老师。”

说到这里,他冲陈明仁狡猾的笑笑,陈明仁没有答话,而是给自己倒了杯酒,慢慢抿干。,忽然嘴边露出丝笑容。

“文革,你是不是又抓到长工了,我可听光亭说过。”

“就算长工,你也只有当了。”庄继华淡淡一笑:“我的事情太多,什么事都要管,实在分身乏术。过两天我要去云南,唉,还有攀枝花,也要去看看,绵阳的坦克厂,也得去看看。”

庄继华板着手指头,一件一件数给陈明仁听,实际上,他也真是要离开贵州,不过他这次最要紧的是去滇西,现在距离珍珠港还有两年,那时日军就该向南洋进攻了,缅甸就成了必争之地,要想打赢这一仗,现在就要未雨绸缪。

五月家里的事情太多,更新没能保证,本月加强更新,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五章主政西南第八节武汉保卫战(九)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五章主政西南第八节武汉保卫战(九)

在庄继华心目中缅甸一战的重要性超过武汉保卫战。中国目前的国力不足,要想独立击败日本,难度很大,特别是没有海军,要想发展海军,没有五十年积累,是根本不可能的,前世,国家平静发展六十年也没有发展出巡洋舰航空母舰。二战已经爆发,英美迟早会卷进对日作战,这会大大减轻中国的压力,同时也能给中国带来大批援助,滇缅公路就是中国战场的输血管,日军不可能任凭这条输血管畅通无阻。

庄继华把陈明仁安排妥当后,又在省政府召开有贵州省政府、党部、西南开发队和行营参加的联席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决定全面推动贵州开发,首先是工业,贵州的工业基础比重庆还差,商业贸易也同样不活跃,在水城建设钢铁厂,在贵阳建设六家兵工厂。扩建贵阳发电厂,在六盘水修建发电厂;另外就是交通,四条交通干道立刻开始动工,沟通与湘渝桂滇的联系,与此同时,省内的六条交通线,也开始动工修建。

经济方面外,社会改革方面,全面推进减租减息,各城市开始登记居民身份,组建工会农会,城市里成立街道,农村组建村委会,这方面由肖三木主持。

党组织同样进行改革,所有党员重新登记,只要有三个党员就要组建党小组,党小组每周过一次组织生活,党员缺席三次小组生活,将处以警告处分,缺席四次,就地开除出党;县党部主任以下的官员提拔实行竞选制,由基层党员投票决定。党组织必须在社会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青团作为党组织的助手,要在抗战的旗帜下,团结发展青年入团。目前三青团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和支持在贵州进行的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

在全省组建缉私队,实行粮食管制,警察局和保安团要协助缉私队查禁走私。

庄继华容忍了重庆和四川的黄赌毒,可他不打算容忍贵州的黄赌毒。特别是鸦片。鸦片在贵州的历史很长,黔军的军饷大多是鸦片换来。联席会议上通过禁烟令,查禁所有鸦片烟馆,销毁所有鸦片种植地,任何种植运输贩卖鸦片的行为都是犯罪。

但庄继华最终还是放过了赌馆和娼寮,这两处民愤不是很大,一并查处受到的阻力较大,暂时放过可以让禁毒顺利推开。

最后庄继华宣布由西南行营副主任严重主持全面工作,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和西南开发队队长李之龙负责协助,严重和李之龙为此将常驻贵阳,而重庆和四川工作将整体移交蒋经国,西南开发队工作重心开始向贵州转移,同时庄继华拔高蒋经国的计划开始实施。

处理了贵州的事物后,庄继华乘飞机离开贵阳飞赴云南,在昆明与省主席李烈钧和秘书长冯诡,这两人在云南的时间已经三年,俩人之间的配合也比较好,关键是李烈钧比较低调。

李烈钧没有发展自身势力的意愿,冯诡也比较克制,没有放手发展cc势力,当然他也没客气。各厅厅长被庄继华定死了,这些人是稳定云南的重要因素,他不敢轻易调换,不过下面的处长科长他任命了不少。

三年时间,云南的社会改革完成还算顺利,预备役已经在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来,三青团的发展也很顺利,李安定主持的党务改革基本完成。

但是,经济发展却不太顺利,钢铁厂已经投产,飞机制造厂也投产,能够生产战斗机,可庄继华又横生枝节,要求改生产p40战斗机,因此在设备上作出改动,拖延了生产飞机的时间,到现在也开始出产飞机了,问题最大的是坦克工厂,德国援建的坦克工厂由于日本的阻挠这家工厂的建设拖延了一年多,直到抗战爆发一年后全部设备才到位。

可设备到位后不久,希特勒下令撤出所有在华顾问,包括工厂的技术人员,这又拖延了坦克厂的投产日期,直到后来苏俄决定援助中国在四川建一家坦克厂,李之龙请求苏俄专家去解决云南坦克厂的问题,苏俄技术人员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请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