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4节(1 / 2)

加入书签

“我八路军现在已经发展到数十万,但你们拨给的军费却还是按照六万人拨给的,这是为什么?”贺绍欣忍不住了,他心里有些责怪宣侠父和黄民诚,他们在庄继华的进攻中步步退缩,导致这场谈判陷入全面被动。

“八路军扩充到数十万?谁下令八路军扩充到数十万的?我没看到军事委员会下令扩充的命令,贺科长,总不能在要军费时就需要国民政府管理,在指挥上就不需要国民政府了吧?”庄继华嘲弄的说,他知道局势已经在自己手上了,只需再加把劲就可以击溃他们。

没等贺绍欣再开口,庄继华又接着说:“说到八路军擅自扩军,我不得不提请大家注意一件事,在抗战初期,八路军在平型关和忻口打得很不错,可最近两年为何没有出色战绩呢?冀中平原,一战而没,这与八路军快速扩充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一个农民要转变为士兵至少需要三个月训练,而军官更需要至少一年的训练,八路军从两年以前的三万多人,扩充到数十万,也就是扩充了十倍,刨去战斗伤亡,你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军官,三十万军队,至少需要五万名各种类型的军官,这已经超过你们军队的总和。”

宣侠父感到他们的几大利器全部失灵,在武汉,陈诚他们不愿意承认军事委员会控制不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因为这比较丢脸,对蒋介石声望不利(宣传上,是全民族领袖),但庄继华却不要脸,公开承认军事委员会控制不住八路军与新四军,等于承认蒋介石还不是全体中国人的领袖。

“我党有我党的办法,这不劳你费心,”黄民诚冷冷的说道:“但八路军扩充也是因为八路军战绩卓著,得到敌后人民的支持。”

“明诚兄,你不觉得这样说是不讲理吗,”庄继华一副无奈的样子:“想想看,从南京开始,国民**军有多少不是战功卓著,五战区那支部队不是刀对刀,枪对枪,面对面的与日军干,就说四十军吧,临沂一战,全军一万两千多人打得只剩下三千多人,在第二次津浦路战役中,沿途血战,一路从沂蒙山打到夏邑,全军再度从一万五千多人打得只剩下不足三千人,伤亡高达九成,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临沂反击的胜利,也不会有虞城反击的胜利,但他们没有擅自扩充部队。功勋卓著不是扩充部队的理由。”

不要走开,晚上还有一更。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四章暗流汹涌第四节以牙还牙(七)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四章暗流汹涌第四节以牙还牙(七)

这时记者席上传来窃窃私语声。苏北的两场冲突在武汉新闻界广为报道,庄继华一直以战后事物繁忙,调查没有时间为借口,拖延不谈,而且对司令部下了封口令,不准任何人对外谈论这事。

记者们原以为庄继华是想通过时间的流逝来淡化这事,可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快就展开谈判,而且从一开始就占据主动。谈判谈到这个程度,有经验的记者就知道事情快完了,这已经谈不下去了,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他们这个层级所能解决的。

果然没有多久,双方宣布暂时停止谈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而且庄继华对国共关系中隐患的揭露让不明白真情的记者们兴奋。但让知道真相的记者感到无聊。

“庄将军,今天的谈判让我很惊讶,苏北苏中冲突只占一小部分,这是为什么?”记者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首先发难。

“相信你已经明白,我们探讨的是如何避免将来发生这样的悲剧。”庄继华郑重其事的说:“很显然,仅仅是处理这一次事件是不够的,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我希望的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事件的发生,但很显然我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

“庄将军,就我所知,你们所商谈的分歧正在武汉由更高一级正在协商,五战区是不是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新华日报记者继续追问道。

“当然没有,自盱眙冲突后,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是gcd蓄意进攻我们,还是我们蓄意进攻他们,结果我发现两者都不是,如果是我们蓄意进攻他们,肯定不会只派保安团这样的部队;反过来他们呢?我发现也不像,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少。而这次事件更是引人注目,参加战斗的是两党的正规军,而且冲突规模也远超盱眙冲突,这不免让我警惕。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深层次原因,只有解决这个原因,才能彻底解决冲突,否则就算我们处理了这次,依然会有下次发生。”

庄继华的态度十分诚恳,让记者无话可说。中央日报记者见新华日报记者对庄继华发难,心中不满,也对宣侠父他们发起进攻。

“宣将军,您对豫东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如何评价?”中央日报记者老奸巨猾,首先提出个不太刁钻的问题。

“我们很希望将这种变革推广到全中国,”宣侠父的回答也很郑重:“我党一向支持减租减息,所以我们支持豫东的社会改革。”

“那么宣将军,您认为目前阻碍国共之间衷诚合作的障碍在那里?”

这个问题也不算刁钻。宣侠父自信的答道:“很显然,是国民党内某些人反共思维的继续,从明确的反共到现在暗藏的限共容共,这是阻碍两党合作的巨大障碍。”

“宣将军,您能具体说说那些例子吗?”

“很简单,这次事件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而且在华北朱淮冰和张荫梧部也在挤压我八路军根据地,在山西晋军奉命对我八路军根据地进行蚕食。”宣侠父将这一年多华北各地发生的国共冲突一一道来。

“庄将军,您认同宣将军的说法吗?”中央日报记者调头问庄继华。

“当然不认同,据我所知,朱淮冰和张荫梧两部是奉命进入敌后发展的,正如新四军和八路军向敌后发展一样,我不明白的是,为何宣将军将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五战区看着是抗战,而对国军进入敌后的部队视为限共措施,如果要这样说,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八路军新四军到五战区来,是执行限国的政策。”庄继华严肃的答道。

旁边的记者们却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庄继华轻轻摇头,对那个脸色有些发白的新华日报记者说:“这是思维角度问题。大家都认为,我们国民党现在势大,所以gcd就不能限国了?这种思维是错误的,力量转变是相对的,在他们优势的地方,他们同样可以限国,至少在太行山上,他们的力量要占优势。”

看着庄继华郑重其事的样子,记者们的笑声消失了,更多的露出思索的神色。

“剑魂,明诚,谈判结束,朋友还在,吃过饭后再走。”记者招待会后,庄继华笑盈盈的招呼宣侠父和黄民诚,好像丝毫没看见对方越来越黑的脸。

“改天吧,现在跟你吃饭没胃口。”宣侠父冷着脸说,黄民诚毫不客气的说:“文革,算了吧,现在我看到你那张脸就恶心,根本吃不下任何东西。”

“哈哈,”庄继华噗嗤笑出声:“看来我这个人是够讨厌的。好了,不留你们了。”

“…….,这是一场精彩的攻防战,庄继华将军让我看到他的另一面,机警善辩,说实话在指挥作战的将军身上很少有这种品质。他轻松的化解了gcd代表咄咄逼人的进攻,并把他们逼入尴尬的境地。

但他承认目前看似一遍大好的两党合作中存在不少隐患,这些隐患显然来自两党之间的猜忌。十年内战在两党间画上了巨大的鸿沟。要填上这道鸿沟,仅仅靠一纸协议是肯定不够的,他需要时间,需要两党领袖的努力,需要蒋委员长和mzd先生作出卓越努力。”

这次韦伯的文章没有被打回来,顺利发表,然后被武汉报界转载。现在的武汉与庄继华扯上关系的事情都是热门新闻,能吸引大批读者。

不过对南方局来说,这次商丘一战是受挫了,现在的问题是继续纠缠这个问题还是暂时放弃。这个问题摆在周en来面前,让他难以决断。

如果就此放弃,那么将来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何处置,特别是中央已经决定向江苏进军,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但现在苏北大部在国民党控制下,进军苏北势必与国民党发生冲突,除非暂时停止。

“en来,”叶j英建议道:“我们可以暂时停止向苏北进军。目前江苏聚集了五个军的国民党部队,进军苏北的战略暂时不可行,不如先在皖中建立根据地,并以此作为向苏北进军的支撑,同时为江南部队提供一个落脚点。”

“中央已经下达向苏北进军的命令。而且苏北是连接山东和江南的战略桥梁,皖中很难取得这样的效果。”周en来有些为难,向苏北进军是mzd亲自作出的决定,要更改这样的决定非常困难,而且事实证明,mzd在战略上的确高人一等。

“好吧,我们向中央建议,暂缓进入苏北。同时提醒中央,庄继华已经在山东布置重兵,一二九师进入山东务必警惕,类似苏北事件的发生。”周en来叹口气。

第二天延安的电报回来。同意暂缓进入山东,但对苏北冲突却不同意就此放弃。

“….,关于苏北冲突必须继续追究,否则将来国民党势必肆无忌惮,甚至会正大光明的进攻我抗日根据地,如果在徐州谈判有困难,应设法在武汉继续谈判。

另,中央有意抽调黄民诚同志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商丘工作会否产生影响?特征求你们的意见。”

周en来心中一惊,中央的不满这么快就表达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他的心中不由忐忑起来,苏区肃反中,红军指挥员或地方工作人员,只要打败一仗,或者军粮没收购,或者发展新兵不足,都有可能被政治保卫局逮捕,难道….。

很快周en来就知道他多虑了,中央的电报很快又来了:“目前八路军扩充迅速,战斗力急剧下滑,朱德和彭德怀同志建议,从各区抽调部分有战斗经验的中层干部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武汉方面也要组织部分学生,与新四军抽调的干部一同来延安。”

周en来轻轻长出口气,到博古的办公室将中央电报交给他,博古现在是南方局的组织部部长。待博古看完电报后,周en来问道:“博古同志,现在能抽调出多少同学?”

博古淡淡一笑,他知道周恩来此问的目的,报名去延安的同学很多,但其中那些是可信的,那些是国民党派来的特务,这需要甄别。

“有,目前我们甄别了大约二百名报名同学,其中有八十人是经过考验的,我们至少可以抽调出三十人去延安。”博古很自信,发展国统区知识青年去延安不是第一次。他早有准备。

“有名单吗?我看看。”周en来说。

“好。”博古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递给周en来。周en来微微皱眉,他对博古如此亲率放置这样重要的文件有些不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