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节(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程潜调整部署,采用围三阕一的手段,他和顾问又亲自到南门一师阵地督战,他地意思很明白,你王柏龄不是想捣鬼吗,你总不能当着我和顾问的面捣鬼吧。在程潜的督促下,王柏龄不得已派薛岳冲城。

薛岳才不管王柏龄高兴不高兴,一上阵就督兵猛攻,而士兵昨天打了一天的憋气仗,今天可以放开手脚打,那个兴奋劲很快就让杨震东吃不消;突击组,掩护组,支援组的互相配合,一下就冲进了城里,杨震东见事不妙,带着残兵败将从东城门逃了。

出城之后,杨震东不想去修水,他始终认为谢鸿勋在骗他,可形势又容不得他犹豫,十九师在后面死追不放。周围数县除了修水的谢鸿勋,其他各县都无重兵把守,除非一直退到南昌,那么连丢数县地罪名就得由他来担;更何况孙传芳和卢香亭都有命令让他与谢鸿勋合兵一处,如果违令不去,两罪合一,孙传芳砍他的脑袋不会客气。杨震东最终还是向修水县城逃去。背后是十九师和十七师,再远点是第一师。

为了避开北伐军。杨震东退到山口镇后转向东南方,作出要去宜丰的姿态,走到半路却突然东进在何市附近甩掉十九师后,掉头北上。

败兵无纪,杨震东所部沿途抢掠,修水百姓奋起反抗,各地士绅乡民组织起护乡团。沿途袭扰杨震东,打死不少伤兵溃兵。

渡过奉乡水后,离修水县城就越来越近了,杨震东在天霄岭对部队进行了一番整顿,他不想让谢鸿勋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模样。整顿之后的部队,总算有点模样了。杨震东非常担心修水城外的北伐军,谢鸿勋的电报里说有三个师,在铜鼓盼援军地时候认为这是假话。可越靠近修水越当真了。

杨震东在队伍前面派出大量侦察人员,可是长途行军和战败之余,部队分外疲劳,个个都被紧张和劳累所压倒,谁都没有精神进行仔细搜索,只想早点到修水。

牛印谷。夹在两山间的一块河谷地,形似牛蹄印,一条小溪从蹄印地前端静静流向后端,溪边地田里光秃秃地,几个麦草垛堆在田边。谷地地势比较平坦,不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走在前面地尖兵端着枪踉跄的向前走,连日战斗和行军消耗了他们大部分体力,官兵们非常沉闷,似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杨震东与他地卫队走在中间,他的卫队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装备精良。平日里待遇要比普通士兵强多了,打起仗来十分强悍。可现在就连这些人也提不起精神来了。

蓦地谷地上空响起一声清脆的枪声,枪声在空寂的山谷里格外刺耳,长长的行军队列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下就停滞下来;随着清脆枪声的是一连串爆豆般的机枪声,随即几发炮弹呼啸着落在队列中,几个倒霉鬼被掀到半空中,再重重摔在泥土里。

部队顿时大乱,士兵狼奔豕突,躲避四面八方射来地子弹。伏击两个字刚浮上杨震东的脑海,坐下的马一声长嘶,轰然摔倒,“旅长小心。”副官扑过来边叫边把他从马下拖出来,扶到一个洼地,杨震东面如死灰,眼光呆滞的看着天空。

副官以为他负伤了,手忙脚乱的为他检查身体,“旅长,怎么办?”卫队长,扑到他面前大声问,几个军官也连滚带爬的跑来。

“长官,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长官,向前从还是退回去?”

杨震东猛然挣脱副官地手,抬眼望望四周,咬咬牙命令抢占右翼山头,就这会功夫他看出来了,伏击者的兵力不足,无法将他们完全包围,企图依靠凶猛的火力将他们消灭在这个平坦的谷地里。

杨震东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嘹亮的军号在战场上空响起,随着号声响起了一遍杀声。

“冲啊!”

“活捉杨震东!”

“活捉杨震东!”

…….

从两侧的杀出两股人马,左侧的敌军从山坡上往下扑,右侧的敌军越过小溪,直奔杨震东的洼地杀来。

“挡住他们!挡住他们!”杨震东有些惊慌,对手对战场局势很敏锐,已经意识到兵力不足地弱点,此刻发起进攻有两个目地,压缩空间和截断杨军;杨震东清楚,部队绝对不能被截断,他急令顶住。杨军开始有了一些还击,可冲锋的敌人似乎没有发现迎面而来地子弹,只是拼命的冲锋,很快杀进杨军之中。

杨军士兵慌乱的向后跑,北伐军趁机猛追,杨震东把卫队投入战斗才堪堪挡住北伐军的进攻,不过部队已经被他们成功的切为两段。

杨震东当机立断,叫来卫队长命令他向来路突围。卫队长接令走了,旁边的参谋长明白杨震东的意思:“旅长,那前面的弟兄们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能走一个算一个。”杨震东从牙齿缝中蹦出几个字,现在要想把全部人马带出去已经不可能了;参谋长默默的低下头。

北伐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前面的枪声越来越稀,而卫队还没有打开缺口,杨震东不由急了,带着人就向后面跑去。

“胡子!磨蹭什么?”杨震东大声喝斥卫队长,卫队长满头大汗,顺着脸庞往下淌,洗刷了硝烟熏出的黑色,身上到处是泥,听到杨震东的喝斥,卫队长转头看着杨震东,哭丧着脸说:“旅长,旅长,我,我的弟兄死了一半了。敌人的火力太强了。”

杨震东很是纳闷,看敌人的兵力,好像只有一团的模样,可是火力配备却十分强大,居然连炮兵都有,与一个团根本不符,更像一个师。这支北伐军十分顽强,比围攻铜鼓的北伐军还要强,他行伍生涯十几年没见过这样的部队。

“继续进攻,打不开通路,我们都得死在这里!”杨震东十分暴躁,不趁这个机会打开通路,前面的部队一完,他们的时间屈指可数。

“弟兄们!杨旅长待咱们不薄,见忠心的时候到了!冲啊!”卫队长大叫一声,爬起来带着部队就往上冲,对面的北伐军没有开枪,而是等他们进入五十米范围内才开始射击,杨震东心里冰凉,五十米才开枪,这是支什么部队?他们的信心从那来的?

杨震东立刻下令,增派一个连支援,北伐军枪声一响,头波进攻的部队如割草般倒下,,冲在前面的卫队长一个筋斗摔倒在草丛中。进攻部队慌乱后退,后面增援的部队赶到,这让他们有些衰竭的勇气恢复少许。他们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向前冲。

不过很快他们又趴下了,两条火龙封锁了他们的前进道路,北伐军又扔出一连串手榴弹,在手榴弹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杨军士兵扔下一遍尸体又退回来了。不过这次他们回来就遇上杨震东亲自率领的督战队。

督战队挥动大刀片连续砍下七八颗人头才将这些人又赶回战场。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四十一节四天三胜(三)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四十一节四天三胜(三)

守在对面的是余程万带领的一个连,庄继华给他的命令是死守,战至一兵一卒也必须守住。

庄继华要全歼这股敌人,但他的兵力不足,只能一口一口的吃,一团现有兵力一千四百多与杨震东的兵力大致相同,差别是杨震东刚打了败仗,部队十分疲劳,粮弹皆不足,而一团两战两胜,胜得干净漂亮,战果大,伤亡小;全团上下士气高昂,求战心切。

庄继华这次撒的网有些大,杨震东困兽犹斗;在将杨部截为两段后,战斗进入僵持阶段;在前半部,一团集中了一营和三营的两个连,机枪连,新成立的炮兵连,围攻杨军;在后半部,包围圈里的杨震东频频向卡住退路的余程万进攻,企图杀出一条逃生之路。围住后半部的只有二营的三个连和三营的一个连,这四个连依托地势,顽强的阻击杨震东。

“告诉宋雄夫再拿不下来,我就换人了!告诉他不要平均使用兵力。”庄继华从望远镜里看到杨震东组织起第三次进攻,心里焦急万分。

庄继华在南姑桥休整了一天,今天上午得到当地护乡团的报告,说有股孙军向修水来,庄继华当时就断定是杨震东,他带着部队强行军赶到这里设伏。选择这里作伏击战场,他与熊绶云还有番争论,熊绶云认为这里地势平坦不利于设伏;可庄继华认为杨震东已经是惊弓之鸟,容易设伏的地方反会引起他地怀疑。对这种不容易设伏的地方,反会放松警惕。现在杨震东果然如他所愿进了埋伏圈,只是没想到杨震东居然这么棘手。

宋雄夫接到命令后,羞怒交织,战前庄继华本想把主攻交给二营,可是宋雄夫死活抢过来,庄继华现在威胁要换人。无疑是极端不满他的表现。

包围圈里的敌人分成几股,依托两个小山包拼死抵抗。宋雄夫拎枪又要去带头冲锋,却被赶来庄继华拉住。

庄继华下令后,在指挥部里坐不住了,把指挥部扔给了熊绶云,自己跑到前沿来看看情况。这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宋雄夫把庄继华配属给他的炮兵连和机枪连给拆解了,三股敌人。每股分几门炮,几挺机枪;同时向三股敌人进攻,结果本来就不明显的优势,变得更不明显了。

“命令炮兵向河滩上的敌人射击,集中一营三连和三营八连,先消灭河滩地那股敌人。另外两股先不进攻,改为监视和牵制。告诉炮兵,给我瞄准了打!”

看清楚问题后。庄继华开始作出调整,两个小山丘上各自聚集了大约两百人,河滩上的敌人大约一百多人,依托河滩边地沟沟坎坎进行抵抗。在河对岸负责进攻的是八连,这边进攻的是一营三连的一个排。本着先打弱敌的原则,庄继华决定先消灭河滩上的敌人。

随着庄继华的命令。河滩上敌人地末日到了。河滩的防御地形本就不好,这股敌人本想逃往河对岸,跑到这里受到八连的阻击,利用这里的地形勉强组织其防御阵形,可这样的防御地形怎么经得起排炮的打击。

一阵排炮下去,河滩上乱石横飞,残肢断臂腾空而起。这股敌人再也承受不起了,开始向河对岸逃去,六连迎头痛击,宋雄夫带着三连又从背后杀来。两下夹击。干净利落把这股敌人消灭了。

随后庄继华掉转炮口,开始横扫山丘上的敌人。三连八连也投入战斗。先是炮轰,然后机枪掩护,突击组端起明晃晃的刺刀杀上山丘。

…….。

前半部地枪声的消失,让杨震东绝望了,对面北伐军的阵地坚如磐石,四次攻击除了带来大量伤亡外,其他全无效果,甚至一次都没攻进过北伐军的阵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