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节(1 / 2)

加入书签

不过等庄继华和蒋先云回到司令部时,蒋介石的雷霆之怒立刻爆发,庄继华和蒋先云均被停职,他们的职务由贺衷寒和惠东升代替。蒋先云没有分辨,庄继华却替蒋先云抱不平,认为命令是自己下的。蒋先云只是执行了自己的命令,因此事情与蒋先云无关。要撤职就撤他的。蒋介石一听庄继华居然还在打抱不平,更生气了,一怒之下把他们轰出了办公室。

几天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有喜有忧,国内一遍支持,广东政府威望空前高涨;国外则是战云密布,英国人磨刀赫赫。大本营各派领袖也彷徨不安,争夺即将成立地国民政府位置的斗争却也平息下来。大家都把注意力转到英国人是否派兵地问题上了。

广州市面上一夕三惊,各种流言纷纷流传。大本营紧急命令各军作好战争准备,进入广西的李济深部主力被调回西江,川军被调到清远、清新,谭延恺湘军主力调至英德;粤军主力调到东莞;广西李宗仁黄绍弘所部迅速攻占南宁,陆荣庭通电下野,随后李黄二部不待休整立刻分兵扫荡韩彩凤、蒙仁潜、陆福祥等陆部残兵,广西形成李、黄与沈鸿英两雄对峙的局面。

大本营对党军擅自挑起战端非常震怒。胡汉民、伍朝枢、邓泽如等人纷纷要求惩办挑起擅自行动的庄继华和蒋先云,廖仲恺坚决反对。

“如果惩办庄继华和蒋先云那么就承认错在我方,就会被英国人抓住小辫,不利于外交交涉。”廖仲恺在会上大声疾呼。

廖仲恺的意见得到陈友仁、谭平山等人的支持,许崇智对庄继华也有好感,因此也反对惩办庄继华。汪精卫借机调停。作出视事件的发展再作处理地决定。

不过廖仲恺虽然反对惩办庄继华却也对他不识大体的举动非常生气,会议结束后,他就到卫戍司令部,与蒋介石共同“审理”庄继华和蒋先云,他想问问庄继华为什么要这么冲动。

“你说说吧,为什么不顾蒋先云的反对要坚持开枪?”蒋介石这两天查清了事情的全过程,知道事先蒋先云坚决劝阻过庄继华。

“无关,你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冲动的事呢?”为了避嫌,廖仲恺也邀请了政治部周主任来参加询问。

“校长、政委,不能全怪文革。这事我也有责任。”蒋先云不愿让庄继华一个人承担责任。因此抢在庄继华前面说话。

这些天司令部上下议论纷纷。年轻军官多半兴奋,视庄继华和蒋先云为楷模;年长点的军官却为他们捏把汉。还有部分对庄继华不满的人则兴高采烈,认为他肯定要倒大霉了,其中尤以王柏龄为甚,他四处宣扬,说他早看出庄继华迟早要闯大祸,这下应了他地话了。

不过面对三大巨头的“审查”,庄继华却没有丝毫担心,他一开口就让三人吃惊:

“我没有冲动,我是故意的。”

故意的,三巨头面面相窥,蒋介石脸色唰地一下通红,廖仲恺也失去平静的心态,有些恼怒的站起来问:“故意地,那你为什么要故意引起这起事端?”

庄继华双眼平视前方,声音洪亮的说:“因为我们至少能打成平手。要不是大本营下的命令太早,我可能就打进沙面租界了。”

蒋介石怒极而笑:“呵呵,了不起呀,了不起。看来大本营还阻碍你建立丰功伟业了。”

周主任皱眉想想,感到事情不是这样简单,这个庄继华绝对不是冲动的人,那么之所以这样,必定是有所发现,说不定情报科掌握了什么情报:“你是不是掌握有什么情报?”

周主任的话一出口,蒋介石立刻警觉起来,如果庄继华掌握什么情报,没有报告就擅自行动,那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死死盯住庄继华,看他怎么回答。

“没有,情报科成立的时间太短,情报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对英国的情报搜集。”庄继华老老实实的说。

周主任这下也不知道庄继华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了。

“我说我是故意地,是因为我对当时地局势有个基本判断,就是即便我们还击,英国人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庄继华说。

“为什么?你怎么得出这样的判断地?”廖仲恺有些意外,即便是他也不敢下这样的判断。

“英国自从欧战之后,国力大幅下降,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接替了它;英国的国力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就减弱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增强了,比如印度,自从印度国大党成立之后,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英国被迫在印度驻扎重兵,中东的埃及,伊拉克等国的独立运动也十分强烈,他们与印度的不同在于,印度是采取和平的不合作方式,这些国家采取的却是武装斗争方式,英国必须在这些国家又驻扎重兵,维持这些兵力的经费会象海绵那样慢慢吸干英国政府的血。”

“欧战之后,美国、日本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兴起,他们对英国独霸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非常不满,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他们的挑战,因此世界战略格局由英国主导转变为美国苏联主导,其次才是英国法国日本等国。”

“欧战中,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欧战结束才七年,它的经济还远未恢复,我估计他连派兵来的军费都没有。别看他在中国四处杀人,其实他害怕得很,属于那种…纸老虎,一戳就破,只是那些军阀害怕洋人不敢去戳而已。”庄继华侃侃而谈,说到纸老虎时,一脸不肖。

“你就那么有把握?”廖仲恺惊讶片刻后问。

庄继华与这个时代的人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信心。他是前世来的,前世的中国人民族自信心比现在的中国人强大太多,英国根本没放在眼里。不信读者可以自行在大街上做个调查,题目就是与中英单独交战的结果,我相信包括英国人在内,选择中国胜的占80%。没有这种实力,没有这种信心,撒切尔夫人就那么容易答应让香港回归?

“百分之百的把握没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还是有的。”庄继华说。

“百分之八十?你好大的口气,要是英国人派兵进攻广州呢?”蒋介石问,不过他的口气已经缓和下来了。

“那就把广州让给他们。”庄继华满不在乎的说。

“让给他们?你说得真轻巧。”蒋介石这下已经生气不起来了。

“让给他们不等于他们就打赢了战争。”庄继华解释道:“把广州让给他们,是因为如果选择广州城为战场,他们能得到海军火力的支持,而我们没有海军,不能压制敌人的海军火力,我们的损失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向北撤退,诱敌深入,等他们脱离了海军火力支持的范围,再与他们交战。其实我现在很希望他们派兵来,看看地图,英国人的运输线有几万公里,来回一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只消拖上一年,英国的财政就得破产,那个时候他就是想撤也要经过我们同意。”

庄继华的话让三巨头再次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廖仲恺才问:“如果英国政府坚持发兵,你认为他们能派出多少部队?”

“不会超过十万。”庄继华在心里计算一下说道。英国能派多少部队来,其实他也不知道,不过为了增强自己上面那番话,他才故意说了这么个数字。

“十万。”蒋介石呆呆的坐在椅子上。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二节沙基(五)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二节沙基(五)

庄继华见蒋介石的样子心知坏了,敌人的的数量说多了,把他吓住了,摆了赶紧补救:“英国地盘没有广东大,人口没有广东多,十万人只是我得一个估计,是从英国能派出的最大数量,实际上我认为,英国政府恐怕脸一半都派不出来。”

说着给周主任递个眼色,周主任会意,故作思索的说:“文革,看来你对英国的了解不多呀,欧战开战之初,英国向法国派出的远征军也不过十万人,还必须由法国提供部分后勤,由此可见真要派兵到广东来,三万顶天了。”

“对,对,周主任在欧洲留学过,对英国的事情了解多些,学生的估计太离谱。其实考虑后勤和财政方面的因素,这个数字应该还高了。”庄继华立刻顺杆上爬给蒋介石宽心。

两人一唱一和,渐渐的把英国人的数量变成了一万,这个数字让蒋介石感到不是那么可怕了,便开始为刚才的失态找回面子。

“不管他来一万还是十万,都没什么可怕的,我们广大工农,还有苏俄为后盾,定能取得胜利。”蒋介石整理一下思路后又说:“不过,文革,除了派兵外,英国还会有什么阴谋?”

“校长提醒得对,如果派兵不成,英国人肯定会把目光转向我们内部,这有两个层面;一是**阵营内部;另外就是中国内部。可不管是那个层面他的办法无外收买,鼓动两手。收买**阵营内部地不稳定分子。鼓动国内的军阀。因此学生建议下一步是整顿内部,主要是整顿财政和军队。具体的在学生在报告里已经向校长作了详细说明。”

“嗯。”蒋介石点点头:“川军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喻培棣已经表态,他将支持整顿川军。其他的,…..,”庄继华说到这里犹豫了下,他看看蒋介石,见蒋介石正盯着他。只要说道:“学生停职后,工作就移交给贺衷寒了。现在的发展,学生不知道。”

“这不行,贺衷寒不了解川军的情况,他来接手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川军地工作还是由你负责,你不要躲清闲。”蒋介石扳着脸说。

庄继华心中大骂停老子的职是你做地,现在来说我躲清闲。操。

“贺衷寒哪里我给他打招呼,你的情报科长职务虽然暂时停了,但具体的川军工作还是由你负责。蒋先云也一样,营里的还是要关心,别以为这是给你们放假。”蒋介石说道最后语气严厉。停职之后,蒋先云还在青军会和共产党组织内继续工作,庄继华则一副享受假期的模样,整天四处闲逛。宿舍里根本看不见人。

“是。”庄继华和蒋先云同时答道。

“文革,照你估计整顿川军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廖仲恺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