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节(1 / 2)

加入书签

第64章杨家儿郎关家将

这些日子,朱厚照基本上早上回到宫里处理事情,然后每晚回到这里,他每日都会和贴木心他们说会话,然后就研究战争的事情。他一个人喜欢看着书研究,他自己研究了大汉朝击溃匈奴的历次战争,也研究的历代很多和草原民族的战争历史,比如宋和大辽的,宋和西夏的,宋和金的,宋和蒙古的。

因为面临最大的挑战,他的思维里,好像有一些东西在复活,他好像能够得出很多的总结,每次他把那些总结和大臣们说的时候,大臣们总是很惊奇,很惊奇他为何能说出这样的总结来

他也说不清楚,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想,因为每个夜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在脑海里,教自己该如何做。所以他习惯了和另一个自己交流。每当有难办的问题,他就仔细的调动自己脑海里那个思维来做。

这天兵部尚书在早朝时禀告,招贤的皇榜已经发出。

“皇上,招贤榜已经制作并张贴完毕,目前全国的每个府州县乡,重要的聚集地,都张贴了我们的招贤皇榜,我也通过各种渠道,秘密的在联系那些懂奇门战阵的人士!”

“皇榜的效果如何?”朱厚照有些高兴。

“据下面各地方官员的报告,效果很好,因为这次的战争看来规模不小,大家都希望有一个立功封赏的机会,毕竟建功立业是大丈夫的梦想!各州府都在安排比武选拔,反正一般有勇力的,都会编入前线的军队,通过比武武功有一定水平的,都会选拔到京城进行大比武,以决定他们以后的前途。另外他们中间善于谋划指挥打仗的,我也让地方官特别的留意,优秀的都会编入前线军队作为副将,协助主将进行谋划。”

“嗯,我们可以尽快在京城开办一个大讲堂,进行军事的讲课,只要是可用之才,我们都进行培训,我希望这次的对瓦刺的战争,我们不但可以一举击溃他们,也通过这次战争,积累人才,为大明几十年的安定打下基础!”

兵部尚书眼睛一亮,他没想到皇上能说出这样的安排。他没想到这是朱厚照在晚上做梦时,想到的,梦里他想起了很多的书和文字,梦里说很多年后曾经有种学校叫做军校,可以培养大批的军事人才。

“另外,找寻那个瓦刺谋士师门的事情做得如何了?”朱厚照问。

“我通过一些异人已经四处去寻找了,只是需要些时间,因为那些门派大都隐藏在山里,而且很少和外人通信,不过我相信会找到,因为有个高人告诉我,他说其实那些高士都在随时关注外部世界,虽然他足不出户,可是知道天下。只要是为国为民有利的事情他们都会挺身而出的做。除非是大势已去的时候,真那个时候,他们就会潜伏然后一代代等待机会。就如宋灭于元,他们知道那是大势无法逆转,但是他们随时都在等待机会,等机会一到,他们都纷纷出山,协助百姓推翻暴政,恢复汉家河山,今天皇上是有德之君,大明朝如日中天,我相信各方豪杰都会踊跃出山,一同打败敌寇,建立盛世!”

“好!我们等着吧!”朱厚照开心的说。他仿佛看到了四方英豪汇聚京城的盛况!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天早朝的时候,

兵部尚书有话要禀奏,“禀告皇上,那些进京比武的士子报名者已经大部分到了京城,臣将按计划安排他们在兵部的大校场进行比武决胜!”

“好,到时候朕会亲自去观战!”朱厚照说。

“臣替那些士子谢谢皇上,皇上英勇盖世,当是他们的楷模!我朝得皇上如此圣勇,又有如此精良之勇士,还有如王将军这样的国之砥柱,岂有受敌人侵凌之事,自当捣向黄龙,开创太平!”

“尚书说的太好了,我们君臣齐心,共创盛世太平!”

这天,阳光明媚,朱厚照早早的就准备好了,他在一片侍卫大臣的簇拥之下,来到了兵部的大校场。

这里是他曾经来过的。每年的武状元,都是从这里产生,那些武状元此刻都是朝廷的重要人才。

今日不一样,这次的贴别招贤,是很多年都没有过的,整个的朝廷的宣传力度都很大,基本上全国各州府县乡每个角落都是传达到了的。估计整个的大明朝有勇力的人,都会知道。

当然,这次的选拔也是有侧重的,重点是能骑善射的战阵型人才,还有就是战争的谋划人才。

因为整个朝廷都会知道,很多武功高强之士他们对于骑射并不太在行,放到战场上并不适合,所以更多的选拔还是骑马,射箭,马上的长兵器交手这些基本的功夫。

当朱厚照来到现场的时候,大家正在火热的比试,朱厚照满意的看着这一切,他知道下一批的良将就会从这里面诞生。

“启禀皇上,这一次的皇榜,总共有一万五千八百人应征,最后选拔出能战之士有六千多人,其中暂时只能做士兵的有五千多人,适合做将领的有八百多人,经过这些天京城的比武,最后选拔出了几十个最优秀的,从这几十个人里我们将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其余的我们都将根据他们的表现,充实在即将征召的军队中担任不同的职务,当然,我们会在京城设立讲武堂,为这几十个人做培训,时间是三个月,估计这次的战争,我们如果十月进行的话,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月了!因为九月他们就要到自己的部队上去!”

朱厚照点点头,此刻是五月,留给他们的时间确实只有三个月了。按照一般逻辑,今年木朗刚刚夺权,他一定不会轻举妄动,说不定还会向自己示好。可是对于自己的来说,进军的机会就是今年最好,原因就是木朗的立足未稳。成败在此一举,可是赢面很大,因为此刻瓦刺内部真正服木朗的并不多,自己此战不但能打败木朗,说不定还可以分裂瓦刺,照此以来,不就让大明朝得到真正的太平了吗。

他微笑了,他望着校场里的那些武士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没有人面对这样的精良人才,不开心的。

这校场中,朱厚照看到了一个人,只见他使一支长枪,他左冲右突,和他交手的人纷纷都落在马下。当然,他的枪是包了枪头的,,落马的人也没受伤,只是被那股大力拉扯了下来。

另外也有个很突出,那是一个女子,头上包着一块头巾,她使的是一把长刀,直见她长刀所向,无人可以抵挡,和她过招的,一般不到十招,总是被她找到破绽,一刀砍伤去,只是那刀也是包过的,砍刀的人,都没有受伤。只是都面红认输。

“良才呀!”朱厚照叹息一声。

“那个使长枪的,他是杨家将的后人,使的枪法是正宗的杨家枪,他的骑射功夫也很了得,待会陛下您看。那个女子,是三国名将关公的后人,使长刀,巾帼不让须眉。整个这批武士子,就数这个两个人最出色,最让人惊喜的是,他们都是名将之后,兵法战阵都很熟悉,估计从小家传有道。其余的你看,都各有特点,这位是来自宋代名将呼延之后,双鞭力大无穷,这位是使流星锤,他虽然不说自己的来历,可是据我们看来,这个锤法肯定是高人指点过,和传说中的唐代李元霸的路数很相似,也许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功夫。!”

第65章校场比武定乾坤

朱厚照笑吟吟的听着。

这时,校场内负责进度的兵部侍郎在大声喊话了:“各位武士子,今天的马上兵器比试结束,获得长兵器比试第一名的是来自杨家的杨千里,他使用是一支杨家枪,战绩是十场全胜;获得第二名的是来自关家的关良玉,她使用的是一把长刀,她的战绩是十场全胜,获得第三名是来自呼延家的呼延廷,他的战绩是十场八胜,获得第四名的是来自裴家的小将裴元超,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弓箭比试,请大家做好各自的准备!”

台下各自被念到名字后,表情都不一样。当杨千里的名字被念到的时候,他在那里冷峻站着,一言不发。当关良玉被念到的时候,她有些愤愤然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不服第二名;当第三名呼延廷被念到时,他的脸上是微笑,好像这些东西只是清风过怀,他自己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当念到第四个裴元超的时候,这个小伙子脸上露出了很开心的表情,他举起了大锤示意。朱厚照看到裴元超这个表情,他笑了,他知道这是年轻人的特有的无邪。

当名次念过之后,场地上这时安静下来,大家都以为要进入后题了,都在准备去拿弓箭了,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了:“大人,我不服气,同样的是十战十胜,为什麽我是第二名,他是第一名?”

说话的正是关良玉。

听到这话,杨千里微微的用眼瞟了关良玉一眼,然后依然很平静的站在那里,风在吹,吹起他的衣摆,他站在那里仿佛是站在战场上,平静无比,只是不知道他的内心,到底会是在想些啥。

而关良玉此刻,说完话后,站在那里,充满了挑战的神色,那种自信,是来自根深蒂固的一种传承。好像很久以前她的祖先的血液里,就有这样的精神。

“好!”朱厚照说,看台上的大人们,都在看着朱厚照,看他会如何说。

朱厚照站了起来,来到台边,对着大家说:“各位都是忠勇之士,国之贤才,今日一聚,是缘法也是机遇,你们以后都会是战友,肯定应该相互支持,相互照应。可是今日是比武之日,如果不服气,从手上过,也是我们习武之人的必然选择。今日关良玉对杨千里不服,也是正常的质疑,虽然我们的兵部评委是经过严格的方法得出了排名,可是面对你们的异议,我觉得你们加赛一场才是最合理的,你们觉得呢?”

“皇上圣明,其实小女子也只是想求一个气顺,名利都是虚荣,既然决定为国效力名利原本就是身外物了!”关良玉说。

“杨千里,你说呢!”朱厚照对杨千里说。

“我随她,我没意见!”杨千里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