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节(1 / 2)

加入书签

太后悠悠的叹了口气:“哀家只希望日后能少一些流离失所的孩子。”

简珞瑶抿唇道:“如今是太平盛世,只会越来越好的。”

太后都有所表示了,在场的嫔妃们王妃们,也不好小气,一个个抢着捐了不少私房钱,而且太后带的好头,她们给的也都是金银票子。

简珞瑶于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拉到了平生第一笔赞助。

而且好处是无穷的,办福利院这事太后都首肯了,还捐了不少银票,圣人也籍此夸了简珞瑶,户部不等萧长风运作,便有人来问这些孩子办户籍的事。

简珞瑶觉得福利院已经由民营变成半官方了,当然顶着半官方的名头也更好办事。

培训了两年半,年龄最大的那批孩子,出师自力更生去了,简珞瑶又招了许多新的流浪儿进来。

简珞瑶虽然办的是福利院,慈善机构,却也不是什么人都收,自然也要考察孩子们品性。

而且她的福利院办得有声有色后,还有些胆子大的想浑水摸鱼,混到里面去骗吃骗喝,福利院的管理自然越来越严格了。

简珞瑶忙完这些事,还没松口气,郑嬷嬷送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姑娘,安宁侯府来消息,老夫人似乎不好了。”

简珞瑶也顾不上问明情况,忙起身道:“去把重乾叫进来,换了衣裳去侯府探望,还有王爷那儿,也要派人通知。”

安宁侯府这个时候递消息过来,想必已经是危急的时刻,老夫人作为萧长风的外祖母,他们怎么说也要过去送最后一程。

郑嬷嬷道:“王爷那儿已经有人去通知了,姑娘先进屋换衣裳罢。”

话刚落音,红云也带了萧重乾进屋,萧重乾一踏进门,便仰着小脸看着简珞瑶,奶声奶气的问:“娘找我?”

“太姥姥病了,重乾得和娘去探病。”

萧重乾又问:“娘说的是哪个太姥姥?”

简老夫人和安宁侯夫人,按辈分都是萧重乾的太姥姥。

简珞瑶拍了拍他的头,低声道:“记清楚了,是侯府的太姥姥。”

萧重乾点头,小大人似的叹气:“太姥姥怎么一直生病。”

简珞瑶这个时候没再跟他废话,只是道:“别耽搁时间,快去换了衣裳,咱们一起去看看太姥姥。”

老夫人是当天傍晚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抓着萧长风的手不放,嘴里把这些孙子孙女外孙的名字都念了一遍。

老夫人这个年纪已是高寿,子孙满堂,听到她不好的消息,能赶来的子孙都赶过来了,只是她最疼爱的孙女王瑞芳,却随丈夫在外地赶不回来,老夫人念到王瑞芳的时候,简珞瑶旁边的侯夫人再也克制不住的哭了出来。

老侯爷是年初去世的,安宁侯府是世袭侯府,老侯爷一去世,世子便继承了侯爵,原先的世子夫人自然成了新的侯夫人。

简珞瑶拍了拍侯夫人的肩,低声安慰道:“夫人别难过,瑞芳消息得的晚,这会儿想必也在回来的路上了。”

王瑞芳确实迟了好多日,赶在老夫人出殡前一日抵京。

为老夫人送了葬,王瑞芳只在京里待了半个月,又匆匆回了云南,只把刚满六岁的大女儿留在了京里,让婆家和侯夫人帮忙照顾。

简珞瑶倒有些感慨,以前那个爽利的女孩,现在孩子都懂事了。

不过萧重乾如今都四岁了,时间确实过得很快。

对于老侯夫人的去世,太后的感慨更多一些,“仔细论起来,她还比哀家小两岁,如今倒是撇下哀家先走了。”

“不过也无妨,哀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去底下找她们团聚。”

简珞瑶闻言忙劝道:“皇祖母可别这么说,您身子骨健朗着呢,可是要长命百岁的。”

太后摇了摇头,不在意的笑道:“谁都有这一日,哀家如今看开了,就是有点放不下哀家的萧重乾,他才那么一丁点大。”太后比了比手势,继续道,“哀家看着他一点点长大,现在越来越懂事了,皇帝前儿还跟哀家说,要给重乾寻个最有学问的先生开蒙。”

简珞瑶便接道:“可不是,他长的快,以后及冠了选媳妇,还要皇祖母帮忙长眼呢。”

“哀家怕是等不到这一日喽。”太后摇摇头,虽然是感慨,面上却没有多少遗憾,想必正如她自己所说,到这个年纪,对生老病死确实都看淡了。

其实太后年岁也大了,老侯夫人这个岁数都是喜丧,她自然更是了,所以太后忽然病倒,包括圣人在内都能接受了。

圣人虽然是显而易见的难受,倒也没有像前几年一样强求太医。

太后缠绵病榻大半年,在春暖花开的春日阖上了双眼,太后去的时候一手握着萧重乾,一手拉着圣人,这世上她最放不下的恐怕就是这个两个人。

萧重乾已经五岁了,本就是个聪慧的,在这样难过的氛围下,已经忍不住嚎啕大哭了,在周围都是低低啜泣的声音中,显得非常刺耳。

圣人也没有比萧重乾好多少,这个世上最尊贵的男人,在太后阖眼的那一刻终是忍不住老泪横流。

太后走得倒是安详,嘴角还带着一丝满足的笑容。

圣人像是一下子老了数十岁一样,强撑着主持完太后的葬礼,便病倒了。

圣人这一病,真是始料未及,整个朝堂都有些动荡不安,圣人什么都没安排好,万一跟着太后去了,朝堂怎么办?

好在太医院强力救治,把圣人的命拉了回来。不过圣人到底年纪大了,这场大病又元气大伤,太医叮嘱要好生修养,他脱离危险的第二日,便颁了几道圣旨,围绕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他这些日子要养病,没办法上朝,让萧长风代理主持大局。

其他几道圣旨,是分别叮嘱他信任的几位老臣,包括康王在内,要他们尽力辅佐萧长风,尽快把大局稳住。

圣人这个旨意刚出,把那些刚因为他脱离危险而松了口气的人们,又震得束手无策。

首当其冲是以长子自居的安王,听到这个消息他哪里还忍得住,当着陈妃的面就把手上的杯子摔了,怒道:“父皇这是什么意思?儿臣明明是长子,他居然绕过儿臣,让老三主持大局,岂有此理!”

陈妃面色凝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没有打理安王的话。

安王发了一通邪火,安王妃劝了又劝,实在劝不住,到最后也不再吱声了,求助般的看向陈妃:“母妃,您说说话罢,王爷这样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你知道什么?”安王瞪了安王妃一眼,冷笑,“父皇身子自来就不好,这回大病伤了元气,还指不定熬到什么时候,现在竟然让老三主持大局,恐怕心里已经属意老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