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节(1 / 2)

加入书签

“叫林嬷嬷看着时辰,别让他睡过半个时辰,不然下午睡得多,夜间又该闹了。”

素樱笑道:“自天气变凉,五少爷喜欢去四姑娘院里睡,如今有四姑娘看着,五少爷夜间都不闹了呢。”

郑氏这辈子算是得意的,身为二房次女,能嫁入京里有清贵之名的简家,已是高嫁,当年她娘唯一的遗憾不过是担心女婿只是次子,上头有大哥下头有小弟,怕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却不想还未过几年,她大伯做官一路外放,婆婆慈善,允了大嫂随大伯外任,便轮到她这个儿媳妇当家。

小叔倒是最受婆婆宠爱,怕也是因为小叔三十好几了还在考进士,如此一来只靠公中,三房再无进项,婆婆贴补些也正常,郑氏倒还真不将这些看在眼里,她婆婆不是个没有分寸的,且三十几岁的举人在别家已是难得,于简家这等书香世家却不够好看,同样的年纪,自个儿丈夫和大伯已经授官了。

明年的秋闱,她大儿子还要与小叔一道下场呢!

弟妹也是个有眼色的,虽性子有些爱掐尖要强,在她这个掌家的二嫂跟前还是十分乖觉,并不仗着与老夫人沾亲带故的身份而在她跟前显摆。

是以郑氏日子过得一向舒心,不过她最得意的还不在此,不是她自夸,自个儿养出来的几个儿女,个顶个的优秀,大儿子年纪轻轻已是举人前途不可估量,二儿子志不在仕途,醉心于三水书画间,现今已颇有才名,小儿子年纪虽小,那股机灵劲却让人忽视不了,三个儿女更是感情融洽,放眼京里,比她几个儿女更加亲密的兄弟姐妹还真没见到。

素樱这话可谓是说到郑氏心坎上了,她一改回来时的疲惫,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容,又问:“府里可有别的事发生?”

“回太太,并无呢……”素樱的话刚落音,方嬷嬷便匆匆绕过了屏风,脸色有些凝重。

与之一块进来的还有郑嬷嬷。

“方嬷嬷不是回屋了么,怎的又过来了?”

“回夫人,老奴半路上遇到了郑嬷嬷,索性无事,便随她一道过来了。”

见她不直说,郑氏自然知道事情严重,遂对两丫鬟道:“我有些饿了,你们去小厨房叫做些吃食上来。”

素云与素樱也心知郑嬷嬷过来,定是与四姑娘有关,这两年四姑娘婚事一直不顺,太太和郑嬷嬷心急如焚,这类情形并不少见,两人并不多问,福身离开了。

关上了门窗,郑嬷嬷才道:“太太,今儿您不在,瑞郡王世子带着人来家里闹事,非要见姑娘,不然就硬闯后院。”

“什么?”郑氏险些没握稳手中的杯子,还是方嬷嬷眼疾手快,弯腰接过杯子放在一旁,郑嬷嬷继续道:“管家拦不住,催了几遍,姑娘怕他真闯进后院,只得前去应付,也不知瑞郡王世子到底是何意,见到了姑娘,反倒没说两句便走了。”

郑氏柳眉蹙起,想到素樱方才说今儿并无法生大事,便问,“这事还有谁知道?”

“管家已经严令不许外传,除了外院几个传话的家丁和姑娘屋里的人,别个都不清楚。”

方嬷嬷在一旁轻声道:“此事恐怕还得知会一声老夫人。”

这么大的事,郑氏当然知道绕不过自家婆婆,她眼神闪了闪,道:“待我了解来龙去脉,亲自去向母亲告罪。”说罢便眼神锐利的看向郑嬷嬷,“你且将今日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我,一句话都不能漏。”

郑嬷嬷眼神一肃:“是,夫人。”

一炷香后,郑嬷嬷从郑氏院里出来,而屋里的郑氏也不复先前的愤怒,反倒很有些苦恼,拉了方嬷嬷问:“嬷嬷,若瑞郡王世子真有那意……”

“郡王妃素来端方,已帮着咱们姑娘相看,怕不会容许世子这般胡闹。”

“可郡王妃毕竟只这一个儿子,若真痴缠起来,怕是瑞郡王都挡不住,若不然那林家姑娘是如何被纳进门的?”

方嬷嬷也想起这些日子时常被众夫人太太拿来讨论的闲话,正是瑞郡王世子的风流韵事,也不由着急了起来,道:“那岂不是要在他胡闹起来之前将姑娘的婚事定下来?”

郑氏不由叹了口气:“我原是瞧中了张家次子,张大人虽是御医,可张家也是世代的书香之家,往上几代比咱们家也显赫些,不过如今没落了,跟咱们也算门当户对,谁也不高攀谁,张家家风也素来不错,这年轻人又聪敏好学,听闻身边也清静,并无那些莺莺燕燕。我思来想去,还是该给珞瑶配个书香之家的,正巧张夫人也有此意,本以为是天造地设,可谁知今日母亲在张老夫人跟前旁敲侧击,那张老夫人竟是隐隐透露出要将娘家侄女配给自家的打算。”

方嬷嬷也遗憾的道:“既如此,也勉强不来,只得另寻佳婿了。”

“可不是,我如今再是不敢了,那陈浩然的娘不过是个农妇,大字不识一个,同样能闹得咱们非退婚不可,这张老夫人见识广阔,到如今还把着管家权,不肯叫几个儿媳妇理事,若真将忤逆了她的非将珞瑶嫁进去,还指不定她日后怎么磋磨珞瑶呢。”

方嬷嬷叹道:“如老夫人这般温和宽容的婆婆,到底不好寻,光瞧了婆婆还不成,男子自个儿也得知上进有品格,便成了难上加难,还不知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十全十美。”

☆、第12章

郑嬷嬷回了湘兰院,因得了她吩咐,今儿院里头十分安静,粗使的丫鬟婆子忙活完凑在一起,也不敢琢磨今儿发生了什么事,捡那有的没的说一通,权当打发时间。

瞧见郑嬷嬷进院,几人站起身问候:“嬷嬷回来了?”

“嗯。”郑嬷嬷只略微点头,脚步并未停歇,径直进了屋子。

“姑娘这会儿可得闲?”

简珞瑶正排列着手中的一叠信纸,回道:“不忙,嬷嬷有事直说便是。”

郑嬷嬷却凑近了一点,转而笑问道:“这不是三少爷给姑娘写的信么,姑娘翻出来是为甚?”

“说是写给我的信,其实里头全是些游记见闻,还有他自个儿题诗作画,虽是些歪诗,倒也可以装成册,给爹娘大哥他们都瞧一瞧。”

在一旁帮着排序的秋霜也笑道:“可不是,听说三少爷如今在外头有些才名,姑娘将这些装裱起来,日后说不准就直接出成书了。”

郑嬷嬷闻言便道:“前次听方嬷嬷说过,有好些夫人太太向二太太打听三少爷。三少爷自三年前离家游历,这些年回京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每没待几日便又匆匆离去,那些个夫人太太更不曾见过三少爷,如今能打听,可不是为着三少爷在外的才名。”

说到这里,郑嬷嬷又叹气:“只是三少爷心不定,还不知何时能安定下来。”

“明年二哥和小叔要下场,他定会回来,到那时有爹娘和祖母看着,再走就由不得他了。”

郑嬷嬷点头称是,倒没再说下去,她想的是三少爷毕竟是男子,晚些都不打紧,再不济还能像二少爷一般先定亲,真正苦的是自家姑娘。不过姑娘好容易走出来,她也不想再提这些伤心事。

屋里一时沉默,简珞瑶细细的按日期将信纸都整理好,这才交给秋霜:“你手巧,替我装起来罢。”

秋霜瞧了一眼,倒笑了:“姑娘为何不给它做封题字?”

郑嬷嬷闻言也笑道:“三少爷小时爱躲懒,常哄了姑娘给他写夫子布置下来的任务,以至于姑娘将三少爷的字临摹得惟妙惟肖,连太太都分不出来,姑娘替三少爷作序,只怕无人看出端倪。”

简珞瑶却叫了红云打水来净手,才道:“那便先放着罢,待我哪天有兴致了再做。”

郑嬷嬷亲自拿了帕子给她擦手,一面道:“姑娘,老奴方从太太那儿过来,今日之事,到底是姑娘鲁莽了,太太叫姑娘这几日都在院中别出门,抄一遍《女诫》。”

简珞瑶还没说话,端着水盆的红云却已经皱眉道:“可姑娘也是顾全大局,瞧着瑞郡王世子那样儿,姑娘不出去,他便真要擅闯了,到时难看的是咱们整个简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