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节(1 / 2)

加入书签

都这个点了,也没必要在把孩子们往回送了,再说,这农村的孩子,在谁家玩累了,倒人家炕上就睡,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至于这几个,在我家吃饱喝足了睡觉,那就更不新鲜了,只是这几个今天竟然连被护都不铺就睡,我有些为难,这炕可不像床那么软乎啊。

倒是晃悠着要回去了的村长,不在意的说道:“小俞就是太在意娃们了,其实没事儿,一个个皮实着呢,尤其是小子,必须得摔打着,要不大了哪有男子汉气势,整的都跟娘娘腔似的,你就更愁了。就给他们肚子上搭个被单就行,这天也不冷,嗝~”村长打了个饱嗝,然后让王立秋扶着回去了。

我看着这几个孩子一个劲儿的打把势,好几次差点儿踹上那个小婴孩儿,赶紧把孩子挪到那屋,然后回来给他们盖好被单儿,又给炕烧了火。

吴老一点儿困意都没有,我拿出一盒烟递给吴老,然后跟着他唠嗑,也没什么固定的话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吴老就这么被我给唠睡着了,那呼噜,简直能把房盖掀了,可是,旁边的小婴孩竟然能雷打不动的继续睡着,这份睡功我是佩服的。睡不着的我,只能在院子里打坐。

天色微亮的时候,我煮了香滑浓稠、咸鲜油亮的淡褐色生姜当归羊肉粥,这是一种驱寒、滋补气血的保健粥,并且,这粥对降血糖、降血压有奇效,无论是上了年纪的吴老,还是亏了底子的王小铮,食用这粥都是再好不过的。

将粥在锅里闷着,我去了卫生所,没想到王小铮已经醒来了,坐在院子里的石墩上,呆呆的望着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流的眼泪,早就将他身上单薄的衣服打透了,我进屋里拿了一件我放在这儿的外套给他披上了。

衣物的温暖让他回过了神儿,局促的样子和脑海里那个天真不知事儿的开朗少年大相径庭,我叹了口气道:“想什么呢?怨我昨天没有救下你姐姐和张大阁?”少年摇头道:“不,他们是自己作的,谁也救不了他们,我知道,姐夫救下我和多多,已经是搭上了天大的人情。”

我很欣慰少年看的明白,少年继续道:“姐夫,我现在可相信报应了。我父亲是怎么将你家弄得家破人亡,我家就是同样的下场,我知道,张大阁家里,也很快就会步入后尘的,肖哥那些人肯定是不会放过他们的。”我摇头道:“张大阁的家里,是能拿出赔偿肖哥的东西的,只是,这些怕也是他最后的存腰了。”

少年摇头道:“其实我知道,你当初确实卖给了他们空房子,当初你们离开的时候,我怕你和侄儿们吃亏,一直跟在他们身后,想着他们要是对你不利,我就砸晕他们,让你带着侄子们逃出去,自然也看到了他们砸暗道,但是我一直没说出去。

而张大阁他早就因为耍钱,把家底输空了,他不仅跟肖哥借钱并许了好处,还跟几个耍钱的借了高利贷,只是现在人在肖哥手里,大家都在观望,等回去之后,不用肖哥出手,只要张大阁出来,就会被大家抓去的。”

张大阁夫妻怎么样,这和我都没有关系,我也不愿意问,只是:“小铮,那你之后有什么打算?还回老家吗?”

王小铮苦笑道:“我怎么能再回去?我和多多再回去,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那些人可不会放过我们,我也不相信会有第二个人,像姐夫这样过来救我们的。”

我点点头道:“小铮说的有道理。对了小铮是高中毕业吧?”王小铮点头道:“是啊,但是现在高中毕业有啥用啊?又不让高考,就是让高考,我带着多多也不能去啊。”我摇头道:“现在高中毕业就算是高学历了,我今天去公安局的时候,好像听说防疫站缺人,你当初又跟我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医,倒是可以去看看。”

王小铮有些心动,但是,想到多多又有些沮丧的说道:“可是多多怎么办啊?我也不能带着多多去上班啊,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人家也不能干啊。”

我想了一下说道:“咱们先去我家吃饭,等吃完了,我领你去趟村长那,你跟村长说下,把多多送到这托儿所来,然后每个月给交两块钱生活费,估计村长应该能同意,再问问村长,这几个队儿里,有没有租房子的,我给你先拿50块钱,等你有钱了再还我,怎么样?”王小铮一听,很兴奋的点头答应着,隐隐的,又和记忆中的少年,有了重合。

第76章

王小铮很认真的写下了欠条, 这才接过50块钱,小心的贴身放好,到了我家吃过饭, 就去了村长家, 对于王小铮的遭遇, 村长没法说什么, 但也很同情他, 想了一会儿,村长才开口道:“村里田寡妇嫁到了镇里,给剃头匠做了老婆, 房子正好要买,前后院子加上六间房要70块钱。”

田寡妇嫁出去, 这事儿我还真没听说过,但是县城里的剃头匠我却见过,因为县城就那一个,还就会替平头和五号头, 挺老实个人, 就是岁数大了点儿,这年头的剃头匠和搬死倒的一般都不好成亲, 所以, 不是迫不得已, 一般都不愿意做这活。

王小铮听了价钱有些犹豫,更何况,买了房子可就会变成农村户口, 所以,我只是说,如果想买,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再借给他,其他的却不会继续劝,王小铮没说话。

村长想了想又说道:“三队儿程老三因为他家婆娘不能干活,还得吃药,所以这房子要卖一间儿屋子,到时候院墙从中间一砌就是两家人,一半的园子也够你个小伙子吃的了,就是这程老三两口子不是揍性(好人?)总是占便宜没够,你又是外乡人,怕是要受欺负,这个就20块钱就行。”

这会不用等王小铮表态,我就直接拒绝道:“村长,这家绝对不行,这两口子一肚子鼓动心眼儿,就小铮这样的,进去连骨头渣子都不带往外吐的,您可绕了这孩子吧!”

村长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半晌才对着我说道:“还有六队儿的老陈婆子家,她家不是卖房子,你也知道,她就自己一个人,平时靠给谁家接个生啥的挣些吃食,今年眼瞅着快60了,就想找个能给她摔盆儿的人,到时候家里的房子就留给伺候她走的人了。

她也是个命苦的,男人让鬼子给打死了,自个儿也让鬼子祸害了,就连孩子都被直接摔死在眼前,娘家早就没了音信儿,要不是当时她的婆婆瞎了,自己活不了,她也早就去了,大家伙虽然同情她,但是都觉得她命硬,只要你能认她做了干娘,好好地把人伺候走了,这房子就是你的了。”

王小铮想了想道:“能让我见见这个婆婆吗?我想先看看人怎么样,毕竟我这还有个孩子呢。”村长很满意地点头道:“应当的,你要是直接答应,我还不敢促成这事儿呢。”

我们到了老陈婆子家,王小铮和老太太在屋里聊着,我和村长在院子里呆着,这事儿关系到两人以后的生活,我们这些外人不好过多地参合,否则以后处的好还好,处的不好,那可就要落埋怨了。

索性老陈婆子是个和善的老人,两人都想往好了处,王小铮愿意认老陈婆子做干娘,以后会给老陈婆子养老送终,并且会让多多改姓陈,算是给陈家留了香火,老陈婆子更是高兴的当场就表态,肯定把多多当做自己的亲孙子疼。

王小铮直接就跟着村长带着老陈婆子去了公安局,这年头户籍管理相对来讲都是不严的,公安局拍电报给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对方回电证明,此人的身份,姓名,年龄等信息,并且没有犯罪前科,那就可以了,尤其是愿意扎根农村的,更是很快就会给办好。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王小铮并不敢回老家,所以,就选择了这样的证明方式,并且放弃了城里户口,直接将多多和自己的户口迁到了老陈婆子名下,以后在法律上来讲,王小铮和陈多就是老陈婆子的儿孙了。

为了表示庆祝,王小铮特意请了村长、村支书、六队的队长以及我这个“姐夫”去吃了认亲饭,看得出来,他们双方对彼此都是满意的。从此王小铮和陈多就是二道河沟村的一员了,这陈多当然也就不用交托儿费了。

但是,老陈婆子好不容易有了亲人,却不愿意将孩子送到托儿所,毕竟,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照顾的再精心,那也就是两个人,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王小铮对此倒是并不介意,可老陈婆子又想给孙子吃点儿羊奶,这个就只能托儿所提供了,毕竟这些羊可以算作是我的私产了。

若是给她天天带回去,那别人家也会过来要,到时候给是不给?所以这个先例不能开,老陈婆子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到托儿所来给免费看孩子,就是为了能抱着自家孙子,还能给孙子蹭着奶喝,孩子睡着的时候,她就帮着摘摘菜,洗洗孩子们尿湿的裤子之类的,一天天累的汗不流水的,却把一张愁苦脸愣是乐成了花。

这样的好事儿,我自然是不会拒绝的,甚至同意刘三奶奶中午和晚上做饭的时候,把老陈婆子的饭给带出来。

王小铮是不会做地里活的,一开始他就想守家带地的在大队里干活,跟普通的农民一样挣工分、分粮食,但是,当他第一下用镰刀,差点割自己的腿,然后将好好地一条裤子生生变成大裤衩的时候,村长是死活不敢让他下地了。

至于,跟老年人抢放羊的活,或者跟半大的孩子抢着除草,这样丢份儿的事儿,他真的干不出来。但是防疫站那个位置,挣钱少不说,最主要的是,已经内定完了,最后还是吴老托人,把他送进了医药局,跟着收药材,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田寡妇家的房子被我买了下来之后,跟我家旁边的人家换了,两家的占地面积差不多,但田寡妇家的房子却是田老大活着的时候盖的,比我旁边这家新的多,而且,我旁边这家是两间泥草房,而田寡妇家是三间正房,一间厢房,所以这家很高兴的和我换了。

原本我们两家中间还隔着能有50米的空地,现在因为我将两个院墙连在一起,也变成了自家的自留地,将那家房子的西屋专门用来养鸡鸭鹅之类的家禽,而东屋则给了黑虎一家,连带着牛棚子也挪了过去,是贴着东屋盖的厢房,又将烟筒引过去了一段。

等天冷的时候,我就不用像去年那样着急了,直接在那边灶坑里烧上火,三个屋子就会暖暖和和的,原本的牛棚子收拾了一下做成了葡萄架,就连我们现在住的房子都直接扒倒重盖了,虽然知道泥草房冬暖夏凉,但我还是选择了更具美观的砖瓦房。

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全部用的砖和水泥,上面铺的琉璃瓦,外加木头框的玻璃窗,屋里刷的白灰后,又刷了一人高的蓝色围墙省的蹭身上白灰,地面就是普通水泥地面,这在后世算是极简陋的房子,在这时候却算得上高端上档次的独一份了,几乎全村的人都过来参观过了。

那两间厢房,我没有搭炕,而是做的木头床,夏天热的时候,正好可以睡。我特意在这两间屋子里定做了两张带着大书架的学习桌,小河那屋的桌子足够他们三个同时鞋子学习用了,而我这屋的书桌只够我自己用,但是书架却将地方占得满满的。

三间正房,都是搭的炕,这里自然有一间是留给吴老的,人到一定岁数,就会畏冷,冬夏都希望暖呼呼的。我是真的将他当做自己的父亲,三胞胎更是从始至终都是叫他爷爷。因为我们的真心,吴老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回来住上两天。

因为多出了不少地,我留出了一大半的地方种了地瓜、土豆和黄豆,反正这家的地窖不小,怎么都能装的下,到时候吃不了就送去孤儿院就是了。

等我的房子都收拾好,也请了相熟的人吃了温锅饭之后,就已经到了六月中旬,到了每年的第一次收割。而这时的阿花和阿勇也已经到了可以干活的年龄,阿黄也早就没有了大碍,村长和村支书过来商量借牛收庄稼的时候,大黄示意我应了下来。

公家是不会白用百姓的东西的,就好像挑几桶粪,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偿一样,三头牛连带着村长家的那头,在农忙的时候,不仅会每天喂些营养的东西,还会每天算上十个工分的劳动力,到时候结钱的时候,就会自己选择要钱要粮。这样一来,我家平白就多了三个劳动力,虽然只有农忙这几天。

这时候,大人忙着干活,小孩子们也忙着下河摸鱼,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大些的孩子就会去河边堆坝摸鱼,小孩子没招儿,就只能去田里抓泥鳅,他们通常是不会将自己的战利品带走的,都是一小帮聚在一起,捡几根柴火烧起火,然后把鱼收拾一下,在火上转两圈,撒些盐,然后就进肚了,我其实一直都在怀疑,他们到底弄熟了吗?

小河三个,也跟着去抓泥鳅,然后跟大孩子们一起交换着吃,大约是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也不知道他们谁想出来的,拿到我这儿,让我给做熟了,他们大家再吃,于是,我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很荣幸,我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大人,村长他们总是说我惯着孩子,其实,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孩子吗?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赶在零点之前把这两章赶出来了,说实话,写这章的时候,我的状态就不好了,所以后半段,我都有点儿不知道自己写的啥了,求别骂(#^.^#)今天好不容易写出下一章,大家先将就一下吧,等我缓缓,再修改

第77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