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节(1 / 2)

加入书签

第66章

这开春了, 农村山里好吃的菜就都下来了,这东西是谁采到就是谁的,家家都为了能多些野菜填肚子, 就让家里的老人领着孩子上山采野菜, 反正那点儿工分也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 托儿所最近除了三岁以下的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基本是没有家长送来的,我们也乐得清闲,小河三人也跟着王耀祖他们一起采野菜去了。

对于三个孩子, 我并不太拘着,主要是这年头真没有谁家丢孩子的, 大人都养不活,谁家愿意平白多一张嘴?又不是后世那些缺八辈德的人贩子,将好好的孩子祸害成残废给他们要钱,现在人就是想资助也是有心无力, 这无利可图的情况, 自然也就不会去打这注意,除非彼此有深仇大恨。

再说, 小河他们身后跟着黑虎一家, 我又很明确的告诉黑虎和黑龙看着孩子, 绝对不许进山,不许离开哪个范围,更要注意陌生人, 除了家里的几个人,其他的,哪怕是一个村的,都不许靠近孩子。

动物们有了灵智之后,其实也就是十来岁孩子的智商,并不能真的和人一样去思考复杂的问题,但它们会严格的执行着主人的命令,所以,我是很放心的。

我要去山里采药,王立秋凑过来跟我商量一起进山,想他一个半大孩子,天天被困在这里也确实难受,索性这托儿所也就剩下十多个孩子了,我就点头同意了,顺便问了一下顾学礼,留下王润生和花伯来帮着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照顾孩子。

要不是王润生和花伯来实在不是能照顾好孩子的料,我更希望带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过来,因为现在的时节,并不是采药的好时候,我更多的也是为了采些刺老芽、猴腿之类的野菜,只是不好意思在近处跟老人孩子抢,不过,采野菜这活儿,我们三人合起来也赶不上刘三奶奶一个。

山菜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香椿芽和刺老芽,有营养还好吃,而王立秋和顾学礼,这俩人是只要遇到能吃的野菜就会摘下来,也不管事猴腿儿还是猫爪子,就连遍地都是的马蛇菜都不放过,他们也不分类,就是找到、挖出、扔到筐里。

当地人采野菜和城里人不一样,他们更注重繁衍,比如婆婆丁,城里人来挖的时候,那是连根挖出来,当地人看着被扔在地上的根儿会心疼的不得了,捡回去洗吧干净,用盐腌上吃。而当地人采的时候,基本都是将大叶用镪刀切下来,里面没长成的小叶子和根会留在原处,这样,过几天就又会长出可吃的大叶子来了,来年这里也会长出一大片新鲜的野菜。

我找到了一片刺老芽的聚集地,除了在树上采集嫩芽之外,我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挖一些刺老芽的树苗移栽回去。刺老芽树,想要移栽活,就只能在刚开春,地上冒出嫩苗的时候,再过几天,或者嫩苗长得超过半米了,你就不能动了,因为,你就算是带回去也养不活。

这里的刺老芽真的挺多的,不算我偷渡进空间的两大框和身后背筐里的大半框嫩芽,就连要移栽的嫩苗也挖出来了二十多株,再加上一麻袋的香椿芽,我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在我起身准备捶捶腰,喊王立秋两人回去的时候,一只跟黑虎差不多大的小鹿跑了过来。

看到我看它,直接撒腿就跑,我跟王立秋道:“这小鹿跑的真快。”王立秋摇头道:“它不是鹿,这个是狍子,它就能长这么大,大伙儿管它叫傻狍子,你看吧,它一会儿就会自己跑来。”

正说着,傻狍子真的回来了,歪着脑袋打量着我们,看它清澈宛如婴儿的眼神,我没有想打死它的心思,于是挥挥手,示意它赶紧走吧,狍子以为我要攻击它,又撒腿就跑,只是,我听到一声熊吼的时候,就知道完了。

果然,就看到一对儿大狗熊过来了,公熊的嘴里叼着傻狍子的脖子来到我跟前,将狍子放在我面前,眼里的鄙视很明显,这是再说,我连这么个小猎物都打不着,丢人!回头就对着母熊一顿展示着自己的强壮,还特意站在我旁边跟我比强壮。

气得我咬牙切齿的,母熊大约也是嫌它丢人,嗷嗷叫了两嗓子,公熊立即消停了,跑到老婆跟前围前围后的转,还讨好的帮着舔毛,我其实特想报复的鄙视一下对方就是个怕老婆的,但,这样一来我不就跟这只破狗熊一样没度量,以后会被身后这俩笑话死的。

我清了清嗓子道:“你们这是才醒吧?”母熊低声呜呜了两下之后又点了一下头,我听不懂它们叫什么,但点头我却是能看明白的,于是又道:“你们睡了一冬天,还是带回去吃吧,我不缺肉,你们正好补一下身体。”

母熊摇摇头,又对着公熊嗷嗷两声,公熊赶紧跟着母熊屁股后面三两下的跑没影了,只是临走还不忘又鄙视的看过来一眼,这把我气得,个破狗熊!

顾学礼吓得两腿有些软,看到狗熊都走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对我说:“小俞啊,那狗熊上你跟前儿的时候,我差点儿没吓尿了。那会儿我是死掐着自个儿,才没跟女的似的尖叫出来。”

王立秋等着个大眼睛兴奋地问我:“俞大哥,这俩就是我大哥说,你们当初巡山的时候遇到那两只?听说当时母熊受伤了,你当时咋想的给熊看病?我哥说你老牛b了!”说着还冲我翘着大拇指,我也懒得搭理他,对着他脑袋抽了一下,就过去看顾学礼去了。

好半晌顾学礼才缓过劲儿来,我扶着他站起来之后,顾学礼摆手道:“没事了小俞,我上后面去方便一下,要不一会儿整不好就真丢人了。”王立秋指着地上的死狍子问我道:“俞大哥,咱们一会儿往你家后山那边走吧,这个直接从房后扔进去?”

我点头赞同,这时顾学礼喊我道:“小俞,你看那个是不是你贼爱吃的猴头菇?”我听了声音赶紧过去,顺着顾学礼的手,这才看到枯树干的地方,确实有两朵拳头大的金黄色猴头菇,相比于白色的,这种黄色的更好吃,我急忙要去采下来。

顾学礼一把拉住我,脸色通红的说道:“小俞,你先上一边,我给你摘,你别过来。”我奇怪地看向顾学礼,就看他脸色更红了,这是唱的哪出啊?直到顺着他的视线,我才反应过来,这里刚才正是他小解的地方,赶紧点头跑了。

有了这两朵猴头菇之后,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就开始四处啥么(看)周边的枯树,只是我和王立秋的运气实在算不上好,小半筐的猴头菇,基本都是顾学礼找到的,王立秋不服气的说道:“顾大哥,按理来说,我和俞大哥的眼神应该比你好才对吧?”

顾学礼擦擦汗、喝了口水才慢悠悠的道:“你没看着我带眼镜啊?”王立秋不解的问道:“带眼镜咋了?你不是因为近视才戴着眼镜的吗?”顾学礼点头道:“当然是因为近视才带的眼镜啊,但你不知道近视镜相当于放大镜啊?”

王立秋若有所思的点头,觉得很有道理,我对着他的额头拍了一下之后说道:“傻小子,顾大哥逗你玩呢,眼镜是根据眼睛近视度数来做的,是为了矫正视力,让视力恢复正常,近视镜对于视力正常的相当于放大镜,但是对近视镜的主人却不会,谁天天带着个放大镜在眼前,早就晕倒了!”

我这个傻徒弟也是没谁了,前外不要觉得这么大个人,竟然这样,觉得稀奇。现在人的知识面还有见事,都远不及后世,某些事物对于现在的三岁孩子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可是对于这时的人来说,那就是天方夜谭。

眼镜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样生活用品,但是,在现在的人眼里,那其实挺神秘的,很多人都会固执的认为,眼镜代表知识,带眼镜就代表有知识,而镜片的薄厚,则代表知识是否渊博。

顾学礼带着眼镜,但是何欢却视力正常,自然是不带眼镜的,当时何欢接手村小学的时候,就有人找到村长说:“他们那里,有个带眼镜的,一看就是有大学问的,让他来教咱们村的娃吧?这何老师这么年轻,还没有眼镜,能行吗?”

这言论差点儿气的何欢去市里买副眼镜回来,表示自己也是有学问的,结果,无意中听到俩村民唠嗑道:“那个带眼镜的,长得挺好的,跟个白面书生似的,就是眼镜玻璃不太厚,估计学问也有限,算了,谁教咱娃儿,只要能认俩字儿,以后不做睁眼瞎就行了。”

想到自己没事儿在鼻梁子上面放两块儿厚玻璃,何欢很干脆的打消了自己先前不靠谱的决定,他当时找顾学礼抱怨的时候,差点儿没把我乐抽了。

第67章

我们回来的时候, 刘三奶奶他们刚把孩子们都哄睡着了正要开饭呢,看到我们回来赶紧帮着把背筐卸了下去,刘三奶奶对我们说道:“赶紧洗手, 正好一起盛出来了, 俺们刚才还说要添把火给你们温着那。”我顺口问道:“小河他们回来了吗?这几个臭小子算是玩野了, 也不知道这一天哪来的那些精神。”

刘三奶奶乐道:“那几个小兔崽子, 一个个的猴精, 到了饭点儿还用招呼?那小嘴儿都跟抹了蜂蜜似的,不过,也比小狗有用了, 咱们今天吃的这荠荠菜炖豆腐里的荠荠菜,还是这几个小东西给采回来的, 对了,你们蘸酱的巧根蒜跟婆婆丁,都是他们挖回来的,这会儿可能累狠了, 吃完饭就睡着了。”

吃完饭之后, 刘三奶奶他们坐在院子里帮我收拾菜,有的用水一焯, 到七分熟然后晾晒上, 比如猴腿儿、蕨菜之类的, 等想吃的时候一泡,然后用肉一炒就是一道好菜。也有的用事先准备好的大粒盐搓洗之后腌上,就能吃上一年, 比如香椿芽。

刺老芽是个好东西,但现在这条件却没办法保存,用盐腌制的话,这个吃的时候就会齁咸,用水是泡不掉进去的盐的,晾晒之后就会变得柴,很不好吃。但要是有冰箱,只要焯好了空掉水冻上就好,吃的时候就和新鲜的一样。

这东西虽然不好保存,但却特别好吃,也挺好收拾的,它因为是长在树上的,而刺老芽的树上又都是刺儿,动物轻易是不会上去的,所以,只要简单的看看有没有小虫,有没有太老的,然后用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

将刺老芽剁成小段之后,放入鸡蛋里加上盐搅匀,然后用锅煎炒一下,鸡蛋熟了,它就好了,又嫩又香的味道,你只会恨它老的太快,很多时候,没等你吃过瘾呢,它已经老的不能吃了,你只能等来年再说了。

我让王胜利和王春生过来给我搭个狗窝,正好晚上我们就一起吃狍子肉了,炖狍子肉的时候,是在屋里炖的,这是怕被人发现了,尽管因为家里有狗,还是大狗,我也不敢大意了,过年的时候的事情,那就是个警告。

炖好之后,趁着天黑没人的时候,我们拿到了卫生所会餐,因为小刘奶奶和刘三奶奶不愿意跟一群男人一桌,我干脆一家给劈了一个腿,让她们带回家做着吃去。而这边不仅有王润生他们,还有我们大队的队长和恰好过来的三队队长。

干烀狍子肉再加上刺老芽炒鸡蛋,一盆子蘸酱菜,让大家吃的大呼过瘾,村长特意拿来了一坛子白酒,得有十多斤,也是直接见了底儿。

黑虎和黑龙不知道为什么,更喜欢吃生的骨头,所以,在收拾狍子的时候,连着头再加上身上的骨头,我都直接剔出来给了它们,但是,狗崽儿的奶牙却咬不动骨头,只能用肉汤泡着苞米面吃,不过,我将内脏都剁碎了煮成狗食留给它们了。

黑虎和黑龙最近开始长本事了,可以自己三两步的越过栅栏去后山,可能是吃狍子吃出甜头了,干脆自己去捕猎,好在一般的时候都是在晚上,而且也不会走远,它们一般只会捕猎野兔、野鸡这样的小动物,自己吃完了就会给家里带一两只,所以,我家的菜桌是越来越丰富了,可惜,这个轻易是不能和人分享的。

什么事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次两次,大家只会羡慕你买了两条好狗,时间长了,这就会由羡慕变成嫉妒,而嫉妒心重的人,那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的,到时候一定会以事出反常必有妖的借口要求打死两只狗,而原因也只会是,我的不着的,你们也别想得到。为了安全,我轻易不让它们给家里捕猎,但是它们自己去山里抓吃的,这个谁也说不出什么。

我挨着栅栏种了一圈的刺老芽,它们很快就会长起来,然后将栅栏挡的严严实实的,以后就没有人能顺着栅栏往里看了。另外,谁要是敢翻墙进来,保管能扎烂糊你,刺老芽的刺,可是绝对不会给你留情的。

当然,大黄在的牛棚子和黑虎它们的狗窝处,是没有刺老芽的,主要是方便黑虎和黑龙进出,不过,你若是想要从这里进来,那不好意思,就算是没被黑虎它们咬伤,也会被大黄踩住,想出去都难。

因为季节变化,每到开春,老人孩子都容易上火感冒,吴老因为这个季节返潮也病倒了,我带着孩子们去看他的时候,老头还硬挺着说没事儿,但是一口黄痰接着一口的往外咳,看的让人心疼,什么都吃不进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