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节(1 / 2)

加入书签

我认真地聆听着,偶尔插话儿,气氛显得很是温馨,当我将这些红姑娘穿成两串一米长的串儿,要挂到仓房里的时候,才发现三胞胎早就哈欠连天的揉着眼睛了,原来不知不觉的都八点了。

赶紧哄着三胞胎让他们洗漱睡觉,三个孩子却拉着我问:“爸爸,你明天不去孤儿院吧?今晚和我们一起睡呗?”我突然明白了,三个孩子还是因为我最近忙,感受到了忽视,只是因为懂事儿,不哭不闹的。

我抱着他们笑着点头道:“好,今晚陪你们睡,但是,你们可得管住小鸟,别半夜把我冲到地上去~”三个孩子不服气地,一边喊着:“我们从来不尿炕,才不像王耀祖那样那!”一边合力将我扑倒在炕上压住,等着我投降。

我们疯闹了一会儿,看着孩子们冒着汗的红扑扑小脸,感觉什么都值了。第二天一早,三胞胎起床吃饭后,却不动地方,三个孩子互相看看,然后他说一句,村东边儿谁谁谁因为家里不忙,昨天没去幼儿园,他说一句谁谁谁家的,前天跟哥哥留在家里一天...

反正,中心意思就是,小朋友们都有假期,家长会陪同,我有些好笑的说道:“行了,今天也给你们放一天假,正好我进山,领着你们一起去玩儿一天。”在孩子们欢呼的时候,我继续说道:“但是,你们必须跟在我旁边,不许瞎跑,不然没有下一次。”

能和我进山,三个孩子已经意外地满足了,听到我的话,知道只要表现好,还可以期待下一次,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跟过来帮着给鸡牛喂食的顾学礼说了一声,让他告诉王立秋,我今天要进山采些药,孩子带走了。顾学礼笑着点头,然后就去忙去了。

我给三个孩子换上轻便保暖的衣服,又给他们穿上鹿皮靴,就直接带着他们从房后上山去了,我背着一个筐,带着两个麻袋,腰间挎着镰刀和腰刀,因为领着三个孩子,我自然是只能在就近的这座山上转,远场是不行了。

说是采药,但是带着三个孩子,其实更像是郊游,三个孩子自己也像模像样的背着个小筐在身后,据说是村长哄着他们玩儿的时候,给他们和自己的孙子孙女一人编了一个,不大,小巧玲珑的正好背在身后还不耽误走路。

三个孩子虽然只有两岁多,但是因为每日都会跟着我早期打太极,爬一座小山并不成问题,我今天带着他们出来,也是因为前段时间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正在忙,只是匆匆的给煮了一碗卧着荷包蛋的面条就糊弄过去了,今天当做是补偿。

这个地方有一种蘑菇是当地的特产,名叫冻蘑,就是在当地也只在山林里有,冻蘑一朵最小都有两个成年男人的巴掌大,伞面很肥厚,炒炖的时候,就算是不放肉,都有着肉香,这东西算是当地的珍品,村民们只要闲暇的时候,就会背着筐进山采摘。

只是,因为这东西被列为一级珍品,收购站会两块五毛钱一斤收,所以,当地人反倒很少吃到嘴里儿,全拿出去卖了,只在偶尔采摘晾晒不当,弄下碎渣的时候,才会混着大白菜炒一顿改善伙食。

我吃过一次之后,当即跟当地的村民买了不少,这不用进城就可以卖和收购站一样的价钱,我又不会像收购站那样,一朵一朵的挑,他们自然更愿意卖我,只是,村民们都实惠儿,看我这样,一边都会将一些碎小的搭给我,晾晒的时候也都很注意,尽量处理的完美一些。

因为村民们并不敢走的太深,这里的山林可是有老虎、野猪的,所以,当我们翻过山头的时候,就意外的碰到了一块儿冻蘑地。

第38章

这里是隶属于长白山山脉的, 所以植被丰富, 我们走了不远, 在一个山丘旁找到了一株蓇蓉,这是一种草, 长得跟蕙兰一样的叶子, 桔梗那样的根,开黑色的花,但不结果,它不惧严寒,不怕酷暑, 据说是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它, 但是, 因为这东西只要人吃了,就再也不会生育,所以,经常被深宫之人利用害人,几度被皇帝下令铲除。

其实,这东西还是传说中的黑玉断续膏的主药, 之所以这药膏称为传说中的药膏, 甚至几度被怀疑是中杜撰出来的,就是因为蓇蓉的绝迹,我赶紧小心的将它挖了出来,小湖因为没见过这东西, 但知道我如此小心翼翼,一定是药材。

我将它的特点和药用讲了一下,小湖的眼睛当即就亮了,我道:“等回去之后,我慢慢培育之后,过两年你就可以练习制作黑玉断续膏了,但是,这东西如果不能量产,你要记住,轻易就不要拿出来用了,不然会被别人惦记上。”

孩子们虽然逐渐的失去了地府鬼婴时期的记忆,但是毕竟精神力绝不是正常孩子可比的,所以,听到我说的话之后,立即明白应该怎么做了,除了小湖还在惦记着亲手做黑玉断续膏之外,另外两个孩子因为志不在此,直接就将这东西排除记忆了。

中午简单的吃过带来的干粮之后,玩了小半天儿的三个孩子已经很困乏了,加上到了他们平时午睡时间,都开始一个劲儿的揉眼睛,我赶紧带着他们往回走,只是看着他们一个劲儿的被石头树根儿绊到,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好像站着都能睡着一样,这是山林里,真要出事儿,可就不是闹着玩儿的。

我赶紧将背筐里的东西都挪进麻袋里,也不在乎会破坏它们的品相,反正我也不卖,只是将蓇蓉送进了空间,免得它被压坏了,这草现在可算是很金贵的。

放好了蓇蓉,我又将三个孩子的小背筐卸下来塞进麻袋里,把他们放进我的背筐里,好在三个孩子还小,虽然挤了一点儿,但是在这样的天气里,也能暖呼一点儿,小河觉得自己是哥哥,再加上舍不得我背着他们三个,所以想要继续自己走。

我只能心疼的把他也送进筐里,将身上的大衣盖在背筐上,一手拎着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一手背过去托着背筐,快速地往家走。

我的脚程自然是快的,没用多久就到家了,正好和村长媳妇儿碰上了,她拿着一个篮子,看到我笑道:“呦,正好我做的粘豆包,要让小秋待会儿给你送过来呢,碰上你也不用费事儿了。”

村长媳妇儿自打她侄女的事儿之后,一直都是避着我的,平时量价互动,也都是通过村长或者她的三个儿子,这主动上门还真是头一次,我赶紧说道:“那感情好,这纯正东北的粘豆包,我还真就只听说过,早就想尝尝了,真得谢谢婶子了,快点儿进屋吧。”

看我对她并没有隔阂的样子,村长媳妇儿长出了一口气,顺手接过来我手里的麻袋笑道:“这背的什么,怎么整了这么多东西?”

我也没推辞,让村长媳妇儿帮着拎,一边回道:“就是采了些药材和蘑菇,我身后背的小河他们仨,都玩儿疯了,累的半道儿就睡着了,我这不就把他们背回来了。”说着,我托着背筐往上稍微颠了一下,缓解肩膀坠痛。

村长媳妇儿没想到我竟然背着三个孩子爬山,有些不赞同地道:“哪有你这么惯娃子的?啥都依着娃儿,那还了得了?”

我抹了把汗笑道:“我这辈子也就这三个孩子了,活着也就为了把他们养好,不惯着他们惯谁?再说,仨孩子也懂事儿,轻易不哭不闹的,跟着我长途跋涉的吃了不少苦,我看着心疼的不行,难得想趁着我没事儿的时候,跟我待一天,我能不满足他们吗?”

还有一句我没说,这三个孩子要不是因为我,那会遭这些罪?能补偿他们,让他们活的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村长媳妇儿看我冥顽不灵的样子,也不再劝说什么了,帮我推开门,然后把火点了,炕上很快就热乎乎的了,把孩子放在炕上,脱了鞋袜,我道谢之后,把锅里的温水舀出来,给他们擦洗干净放进铺好的被窝里。

我从麻袋里拿出来顺手打的两只野兔,将其中一只塞进村长媳妇儿的篮子里说道:“领他们玩的时候,顺手打的,蘑菇你家不缺,就拿这个回去给我叔下酒吧,婶子可别嫌弃太瘦啊。”

村长媳妇儿推据了两下,就乐的眉开眼笑道:“瞧你这娃子,多占都这么客气,就这重量,还嫌瘦?这都得有四五斤了吧!那我就先回去了,正好给烧了,晚上让你叔下酒。”

送走了村长媳妇儿,我趁着天晴,把采的蘑菇和药材都晾了出去。村长媳妇儿送来的粘豆包可不少,这都得有五六斤了,一顿自然是吃不完的,我拿出五个,到厨房给锅里又填上了水,在上面支上帘子,放上粘豆包,想了想,又洗了几个地瓜放进去,盖盖闷上了。

剩下的我送到地窖去,现在地窖里已经装了半满,我不在的时候,王立秋几人已经帮着我把院子里种的菜都摘下来晒成干儿,挨样送进地窖了,等过几天儿开始分粮的时候,连着王立秋帮我种的地瓜、土豆、白菜,这里基本就满了。

我今天总共打了两只野兔三只野鸡,给了村长一只之后,我自己也加上土豆炖了一只,留下我们爷三个的,剩下的拿去了卫生所,让他们吃,又给了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一人一只野鸡,最后一只让王立秋下午骑车给吴老送去。

并不是不想给王润生三人,更不是因为东西有限,说实话,想要打几只野鸡野兔,真就费不了我什么时间,只是顺手的事儿,但是,这些人跟着我们一起吃饭,已经很惹眼了,要是被发现还有野鸡野兔,那可就真的害死他们了。

王立秋三人也明白这事儿,所以,中午的时候,并不怎么伸筷子吃兔子炖土豆,而是朝着刘三奶奶做的土豆炖茄子使劲儿,把兔子让给王润生三人和孩子们。

我从卫生所出来的时候,看到几个大孩子正撅着屁股围在粮仓旁边干什么,一副偷偷摸摸的样子,我有些好奇,正好王胜利过来,看到我不解的眼光解释道:“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吧?”看我点头,他才继续解释。

原来,每年秋收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田鼠出现,这些田鼠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肉食了,烤田鼠是这段时间,孩子们最喜欢的美食,几个孩子围着一个鼠洞,用不上多大一会儿,就能抓上来个五六只,然后升起个火堆,将收拾干净的田鼠穿在木棍上,撒上盐,转上几圈,就可以分食了。

田鼠是以粮食为主食的,而且繁殖特别快,一公一母两只田鼠,一年内最多可以生下五六十只,这里的崽子再繁殖,如果不处理,那简直就是灾难。农民对它们简直是恨之入骨,有的时候,一个不注意,那一袋粮食就彻底糟蹋了。

它们不仅偷食粮食,还会在粮袋里拉屎,让人不知道是否该吃这些粮,扔掉舍不得,吃,又实在下不了嘴儿,所以,这些打着灭鼠旗号公然逃学的馋孩子们,大人们都是不会阻拦的,一般都在一旁笑着看着,有的时候心情好,还会帮忙抓上一些。

我听了之后,有些担心的问道:“这些孩子这么小,万一被咬了那?那可是有鼠疫的。”王胜利不在意的摆手道:“什么鼠疫不鼠疫的,这里的娃儿皮着呢,可不像城里娃儿那么金贵,再说,他们这抓老鼠的手艺娴熟着呢,一个比一个贼,轻易哪能让老鼠咬着。”

果然,这几个孩子很快就掏着了一窝老鼠,掏老鼠的孩子,手上套着个棉手套,刚一拿出来,旁边的孩子就眼疾手快的把一根大洋钉子狠狠地插进田鼠的脑袋里,田鼠挣扎两下就不动了,后面的孩子就会拿过去处理干净,去了毛皮、脑袋和内脏,然后洗干净穿在木棍上,前面的继续掏田鼠、钉田鼠,分工相当明确。

我笑着摇头道:“你小时候不会也干过这个吧?”王胜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可是从撒盐干到穿棍儿、清洗一直到亲手抓捕,都十一二了才不再干这个,这里的娃儿,一般到了十一二,因为大了,不好跟小不点儿抢食,就会自动不再参战。”

没想到这事儿还有阶级的,听他这么说,我才发现,越在前面程序的孩子,年龄会越大,这应该也是孩子们下意识的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吧?

第39章

我回去拿了拿了一块儿鹿肉去了三队儿麻婆那里, 老太太一看到我乐的直眯着眼睛道:“忙完啦?我正好要去你那, 我给那三个孩子揍(做)了小棉袄, 你正好自己带回去,我就不用往你那跑了。”说着回屋拿出来一个包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