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节(1 / 2)

加入书签

傅恒闻言望去,不远处,穿着宫女服色的少女亭亭而立。傅恒立刻起身,拍了一下海兰察的肩膀,说:“我很快回来。”

海兰察看着傅恒大步流星地走向魏璎珞,啧啧两声,道:“这可真是铁树开花,哈!”

傅恒的步子很快,不过片刻,这一段距离就被他走过了大半,但真的快走到魏玲珑面前时,他的步子又慢下来。

那个女孩子站在一棵柳树下,身姿也如弱柳,她本来在出神,但听到脚步声很快回过头看他,清凌凌的眼底是他的倒影,璎珞对他笑起来,脆生生地喊:“少爷。”

心底的确有花在开,层层叠叠,傅恒不自觉就用了最温柔的语调问:“你怎么来了?”

魏璎珞把一只小纸包交给傅恒,道:“我来送这个给你。”

傅恒打开,轻轻捏了一点观察,疑惑地说:“是椒盐?”

魏璎珞点点头,态度殷切又体贴:“明天是大祭日,我听说胙肉半生不熟,毫无滋味,经常有人吃吐了受罚,便特意准备了椒盐给少爷,待人不注意的时候,你悄悄抹上一点,就能吃下去了。”

傅恒把纸包交还给魏璎珞,不赞同地说:“璎珞,这不妥。”

纸包递到手里时,魏璎珞忽然连着傅恒的手一并握住,又推了回去,她波光潋滟的眸子对上傅恒的双眼,劝道:“少爷藏一包在袖子里,到场那么多人,谁会注意到呢?”

少女珞细腻柔软的掌心简直像一团火,碰到傅恒的瞬间,烫得他立刻收回了手,让他的脸一直红到了耳尖。

魏璎珞却好似看不见那通红的耳尖,自然而然地收回手,笑道:“我就当少爷收下了,皇后娘娘还在等我,我先走了。”

层叠盛放的心花慢慢枯萎,傅恒静静看着魏璎珞走远,握紧了手中的纸包。

次日,坤宁宫正殿。

大祭日礼仪繁杂,坤宁宫殿内架着两口大锅,热气腾腾,白肉翻滚。太监们将煮熟的猪肉恭敬地摆上供桌,供桌上祭祀的是满族人的神穆哩罕神。萨满太太口中唱着祈祷奏乐,不时发出“鄂啰啰”的声音,同时击打手鼓,摇晃金铃。

弘历与皇后居于众人之前,群臣列后,在手鼓铃音之中,所有人向穆哩罕神行叩首之礼。礼毕后,弘历与皇后于南炕升坐,诸位大臣坐在各自的毡垫上。

李玉一击掌,太监们捧着初步分出前后肘的猪肉,呈送上来。弘历亲自用匕首割下一块,李玉高声道:“请大人们吃肉!”

魏璎珞和众宫女上前,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只盘子,盘内是准备好的大块白水肉,旁边配上一柄小刀和一块棉纸。

弘晓盘腿坐在毡垫上,望着魏璎珞的眼神居高临下,充满讥嘲。魏璎珞姿态十分谦卑,微微屈膝,高举托盘让请弘晓取刀。弘晓冷哼一声,棉纸狠狠擦过匕首,他用力一刀刀斩下去,白肉在刀下分成数块,汤汁飞溅而出,溅上魏璎珞的面颊。

魏璎珞璎珞神情不改、笑容得体,待弘晓割完肉后,若无其事地收了刀和棉纸,将托盘放入其他托盘之中,回到皇后身边。

接下来就该众人享用白肉,弘历切好一片正要食用,吴书来却忽然凑到弘历身边,低声耳语了两句,弘历勃然色变,将手中刀钉在案上,厉声道:“立刻给朕查!”

殿内诸人都是一愣,吴书来一挥手,太监们一拥而上,硬生生从众位臣手里夺了肉检查。群臣茫然相顾,齐齐惶恐伏跪在地。

检查弘晓托盘中白肉的太监大声道:“回禀皇上,找到了!”

魏璎珞低下头,不动声色地掩去面上笑意。

第四十八章 解释

弘历走下南炕,疾步走到弘晓面前,眼神复杂,他失望地问:“弘晓,大清为何要分福吃肉,你还记得吗?”

弘晓一脸莫名,答道:“奴才不敢忘记,当年太祖少年分家,带着兄弟入山采参狩猎,依靠白水煮肉为生,后来就保持了这样的习惯。大清入关之后,坤宁宫每日朝夕二祭,隔月一大祭,让后代子子孙孙,铭记先祖创业艰辛,大清立国不易——”

弘历忍无可忍地截断他的话:“既然你都知道,又为什么要在肉内加盐!”

殿内其它人听到这句,不敢在天子盛怒时交头接耳,但目光相汇,都互使眼色。

弘晓懵了一下:“加盐?奴才没有啊!”弘历伸手指向盘子内的肉,命令:“你自己尝!”

弘晓只好切下一块肉尝了一口,咬下肉的瞬间,他整个人都顿住了。所有人都在注意他的神色举动,弘历的怒意升到了顶点,他抬手掀翻弘晓面前的托盘,斥道:“先祖都能忍受,你却忍受不了!在祭神的肉内加盐,这是藐视先祖、不敬神灵,你简直胆大包天!”

弘晓的王服溅上了肉汁,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惊慌失措地分辨:“皇上,奴才不知道为什么这肉是咸的,奴才真的不知道啊!这是有人蓄意陷害,一定是陷害!”

弘历沉声问:“肉都是同锅所煮,又有谁会陷害你?”

弘晓怨毒的目光在殿内逡巡,众人都避开他的目光,只有一个人,平静地与他对视,平静地欣赏他的狼狈,弘晓陡然惊醒,伸手指着魏璎珞:“她,一定是她!她刚才端来的刀,刀上一定有盐! ”

魏璎珞怯懦地向后退了退,柔顺如风中弱柳,皇后怫然不悦:“怡亲王,你自己做了不敬祖先的事,想冤枉别人脱罪!我长春宫的宫人就这般好攀咬吗?”

弘历看了魏璎珞一眼,眼中尽是不快,道:“是不是冤枉,查一查那刀就知道了,吴书来,查!” 吴书来应声而动,拾起落在地上的银刀反复检查后,向弘历摇了摇头,道:“回禀陛下,刀上并无盐粒。”

弘晓一愣,看到盘中的棉质像发现了救命稻草,立刻说:“那棉纸呢,一定在棉纸上!”

吴书来检查过棉纸,再次摇头。

所有人都看着弘晓,眼中隐藏着同情或是幸灾乐祸。

弘晓慌乱地道:“皇上,奴才真的没有携盐入宫,这是对祖宗不敬,是数典忘宗,奴才怎么可能干出这样的事,一定要那个贱人陷害奴才啊!”

皇后面上怒意不掩,提高声音道:“怡亲王,注意你的身份言辞!”

弘历对弘晓彻底失望,闭上眼说:“朕早就听说,有大臣嫌恶胙肉难吃,或携带盐巴藏于袖口,或收买太监动手脚,还以为是谣传,没想到不是别人,竟然是爱新觉罗自己的子孙!弘晓,朕不是没给你机会,但你一而再再而三让朕失望!来人,怡亲王不敬先祖,玷污胙肉,褫夺乾清门侍卫一职,交宗人府处置!”

侍卫鱼贯而入,按住弘晓拉出殿外,弘晓不断挣动高声喊冤:“皇上!皇上!奴才是被人冤枉的,奴才真的是被冤枉的!皇上!”

魏璎珞轻轻咬住下唇,她简直怕自己会笑出声来。

弘历冷眼扫过众人,煞气极重地道:“坤宁宫朝夕祭祀,分派胙肉,这是先祖的福荫,神灵的庇护!可是以怡亲王为首,原本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已变成倚赖先辈功勋,到处遛鸟逗狗,不务正业的蛀虫!别说上阵杀敌,连吃胙肉都视同苦差!朕警告你们,大清先祖创业不易,朕绝不容许大好的江山,就这么毁在一群贪图享乐、不敬先祖的败家子手上!查,外面的侍卫也一并查清,朕要看清楚,还有谁敢这么干!”

吴书来领命而去,一番兵荒马乱后,吴书来匆匆赶回。弘历坐在炕上,神色阴沉地问:“抓到人了吗?”魏璎珞立在皇后身边,心情愉悦地等着吴书来的回答。

吴书来陪着笑脸道:“皇上,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全都接受了盘查,没有人私动手脚。”

魏璎珞一怔,难以置信地看向吴书来,皇后看了她一眼,似有所察。

弘历神情稍缓,摆了摆手:“总算还有明白事理的,继续进肉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