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节(1 / 2)

加入书签

柳二媳妇带着江秋月两人到的时候,老鳏夫的茅草屋小院外已经围满了人,院子里坐席上的人倒是不多。

柳二媳妇既然来了,那就代表大队长家的脸面,她上去给随了一块钱,被老鳏夫的亲戚迎进去。

江秋月和刘爱英对视一眼,各自掏出五毛钱随上一份礼。

知青们手里多少有点钱,缺的是粮,而村民们家里有粮,手头平时却是紧巴巴的。所以站门口看热闹的人多,真正随份子的少。

两人同样被迎进去,同柳二媳妇坐一桌。

之后陆陆续续的又进来一些人,男女老少都有,几个花白胡子的族老最后到,坐到上席镇场子。

过了半晌,嘹亮的唢呐声突然远远传过来,门外人群一阵骚动,小孩子们跑出去,喊着新郎官来了。

院中在坐的作为娘家人纷纷站起来,不一会儿唢呐声近了,一个黝黑汉子牵着毛驴到达门口。

刘爱英拉着江秋月凑近门槛往外看,那黝黑汉子身材短粗,看起来敦实有力,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汗衫长裤,黑布鞋和腰上绑着红布条,连毛驴头顶都扎了一朵红花,只是看起来不像是新的,应是用过几次了。

这就是新郎官了,在他身后跟着一个穿红布褂子鼓着脸使劲儿吹唢呐的戏班人,还有几个作为迎亲之人的山里汉子。

老鳏夫踱着步子出来,将接亲的人迎进门,安排坐到靠里的主桌上,随着唢呐声一响,送婚宴席开始了。

帮忙的婆子们早已把饭菜做好,由老鳏夫亲戚中的年轻小伙子上菜,简单的席面吃了半个钟头。

期间,柳二媳妇从大白菜底下十分眼尖地夹起一片肉来,赞道老鳏夫厚道,席面实在。

上席的人吃到肉渣的都纷纷称赞,好话说了一箩筐,新郎官饭后用毛驴驼上新娘子,走时带着笑脸,想必对这场婚事很满意。

柳翠花出门子的时候穿着一身她爹特意给她找的红衣裳,头上盖着红帕子,哭哭泣泣的被本家堂哥背上毛驴,哽哽咽咽的走了。

送亲的人抬着两箱子嫁妆跟在后边,他们人刚走,老鳏夫家门口就打起来了。

原来柳和平和高云梅不知道是心有灵犀还是想到一块去了,都躲在人群里看送亲,结果两人正好撞上,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忍到送亲宴结束等外人走了,在门口就动起手打上了。

一个怨愤男人当了她未婚夫还敢招惹别的女人,还一副深情不舍的恶心样,让她被人嘲笑讥讽管不住男人;一个狠毒了泼辣蛮横的未婚妻,不仅拆散他跟初恋小情人,还多次暴打他,让他丢尽男人脸面。

两方心里都有怨怼,都不甘心,火一点就着。

不过,这次不是高云梅压着柳和平打,而是柳和平像头发疯的野狗一样将高云梅扑到地上又咬又捶的,拉都拉不开。

最后还是族老发火,一伙小年轻冲上去才把人分开,然后把人架回家,各找各妈。高家跟王大妮之间又免不了一通扯皮。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临河村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只不过知青院的平静生活被一个通知打破,又徒生波澜。

政委接到县里知青办的公文通知,让知青们在正值农闲的时候去知青办集体参加组织活动,学习领导人思想和革命精神。

政委将这个突然而来的消息传递到知青院后,坐在院中静静呆坐了半晌,之后吩咐人去后山军营子给彭敬业递信儿。

知青院突然接到这样的通知,每个人都很惊讶,往年可没有什么组织学习之类的,还要知青们都跑到县里知青办去?

陈中华作为知青院代表去问政委是什么情况,政委只说今年知青办换了新的主任,估摸着是想立威,让他们到那后老实本分见机行事。

知青们都是小虾米,反抗不了这种类似召唤的领导通知。时间一到,他们一个个穿戴上最好的衣服,想以最好的面貌去参加第一次柳家湾集体知青活动。

江秋月心中总有些不安定,想到后世对于这个时候的某些传闻,她在走之前换上了那套草绿色军装,戴上红星帽和皮带,水壶装满水带上,帆布挎包里装着红宝书、本子和铅笔,以及一些特殊物品。

另外,她用粉底把好不容易养回来的白嫩肤色涂黑了,唇色打淡一点,帽檐子往下压,不抬头就不会有人看得清她的面貌。

集合的时候,江秋月的装扮被胆大心细的刘爱英察觉到不对劲,她本能地回去换上一套正式庄重不显腰身的衣裳,幸好她最近劳动晒成了小麦色,不用特意遮掩,不然就只能抹锅底灰了。

临走时,刘爱英看着依旧白脸水眸、清丽无双的赵美丽,想提醒她一下,却被人家忽视了,索性不再多事。

只希望江知青只是嫌麻烦去遮掩了容貌,而不是暗中透露这趟兰县之行真有什么猫腻。

刘爱英坐上驴车,看着逐渐后退的村庄陷入沉思,希望是她理解错了。

第59章

知青办,全名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负责管理、分配和监督插队知青的一切事务,甚至关系到知青最后能否返城的问题。

在陈中华他们多年老知青的心目中,知青办手握他们现在的身家性命和未来命运,犹如压在身上的一座巍峨大山,让人不得不心存敬畏。

青山大队的驴车半路遇上了长河大队的牛车,上面载着他们村的几个知青,王晓红就在其中。

两车一起走,知青们相互打过招呼说说笑笑的很欢乐,王晓红和林文清的关系在两个队里基本都知道了,就有人开始拿他们打趣,说让他们坐一辆车上去,别遥遥相望成了那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星。

王晓红在众人的调侃下,脸红红而爽朗地一甩辫子跳下牛车,果断上了驴车坐在林文清的旁边,惹来大家一阵大笑。

林文清掏出一本主席诗词,同王晓红头对着头小声讨论朗诵,一时间组成二人小世界,让旁人插不进去。

刘爱英罕见的沉默,没有参与到知青们的谈话之中,她看了看两车人喜气洋洋难得出来放风的模样,悄悄靠近江秋月小声问,“江同志,这趟去县里知青办……”

“没事,有时候女知青难免会吃亏,多注意点。“江秋月捂住嘴咳了咳,轻声回道。

她们的谈话淹没在众人朗诵主席诗歌的声音中,没有人注意到。

越往县城走,遇到的知青队伍越多,光是柳家湾容纳的知青人数就不少,更不用兰县的地域里类似柳家湾的地方有好几个,还有其他的乡镇。

由于动身的早,他们到达知青办的时候日头刚升起,而知青办的院门前已经站了许多赶到的知青,男男女女都有。

驴车把人送到就回去了,等傍晚再来接他们,这是政委当时跟柳建国商量好的。

知青办所在的地方比供销社粮站等好多了,位置处于县城繁华的地段,却不是临界的房子,而是带有独栋小楼的院子。院门是铁质镂空的钢筋门,透过缝隙可以看见里面的两排高大的白杨树,白杨树后面坐落着一幢三层楼房,红砖做墙,预制水泥板做顶,比之两旁的砖混结构房屋,顶顶气派了。

大门没开,门旁的小屋子里有人值守,悠闲的坐在里面喝茶吸旱烟,对站在门口等待的知青们眼都不挑一下。

门口的知青根据插队的大队不同分成一群一群的,青山大队和长河大队由于林文清王晓红两个的事,两个大队的知青围到一块找个地方歇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