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5节(1 / 2)

加入书签

才过穿堂,二人就瞧见了带了四五名随从的齐将军负手站在门前,看神色已经十分不耐烦。前院看门的门子和小厮在一旁严阵以待,可见方才他们便并不愉快。齐将军自来是托大的人,田庄上的下人见多登门来闹事的人多了去了,对齐将军这般自大的倒也不至于如此。就不知才刚齐将军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惹人如此。

齐妙心里顿生了不快。

这个男人就是个窝里横的窝囊废。若但凡有一丁点的能耐,能够在外面立的起来的,也不至于要出卖女儿来换得名利。且看他将女儿嫁的人家,从来都是攀附之意明显,获利却甚微,足可见这个人并没有多少经营的头脑,也难怪闺女都卖了还没换得想要的高官厚禄。

饶是在不喜欢,见了面依旧是要行礼的。

白希云和齐妙上前礼数周全了一番,客气又疏远的称呼:“齐将军。”

齐将军早已经等的不耐烦。

自己养的女儿三个有两个嫁了人就开始心向着外人,齐将军早就气不打一出来,如今斜睨着齐妙,见女儿大腹便便,再想家中那个婚事都作罢了的,当即便觉自己的闺女都白养了,没有一个能有用处的,忍无可忍面红耳赤的训斥道:“齐妙,你好大的胆子!”

他是行伍出身,平日里说起话来底气十足,如今大吼,更是声如洪钟,直将一旁伺候的下人们都唬了一跳,更何况是齐妙。

齐妙拍着被吼的砰砰直跳的胸口,凝眉道:“齐将军这是怎么了?有时时候没见您登门来瞧一眼,如今来了,本想好生招待您,您却开口就是大吼,如今我这样的身子,禁得起您的吓唬吗?若是有个万一,贵妃娘娘问起来,我要怎么回答?难道说是我生父莫名寻衅害的吗?”

“你个不孝女,这会子还来说这种话来压制我?你不欺负你二姐姐,我就会来找你问罪了?你反倒是恶人先告状!”

白希云当即沉了脸,“齐将军是登门来特地为了齐二小姐出头吗?难道二小姐作所所谓,也是您背后授意的?”

“我与我女儿说话,白大人,哦,不,是林大人,还是先闪开一旁去吧!”

从前齐将军见了白希云还很客气,因转了舵,存了巴结的心思,几次三番登门求而不成才偃旗息鼓,如今白希云从侯府世子变成了贫民贱种,而且连安陆侯的爵位都不存在了,这样的情况在齐将军看来,便完全失去了巴结着的必要,他也真是运气太差,早知白家如此不争气,他就不会答应白家的亲事,如今可好,女儿嫁了等于白嫁,白永春那个老没羞臊的不但惦记着自己女儿,还连他休弃的苗氏也惦记上了,而一个成器的白希云还不是白家亲生的,还是个贱民养的……

越是想,齐将军就越是觉得心里憋闷。

他对白希云说话时又怎么可能有好气儿?

白希云只需扫一眼就能明白如今齐将军心里的想法,心下不免觉得好笑又愤怒。好笑的是他与齐妙竟然总会遇上这样的奇葩,愤怒却不是因为他自己,他又不是齐将军的谁,他担心的是齐妙被气到。

齐妙却是意料之外的笑了起来,语气轻松又温和的道:“齐将军能如此说话,甚好。”

齐将军不明所以,愤怒却不曾减少分毫,怒道:“你在说些什么!”

“我的意思是,齐将军既然如此瞧不起我们夫妇,打定主意是来撕破脸的,往后我们便也不需要再顾及你了。往后大路朝天咱们各走一边,互不相干再不往来便是了。”

“你!你别忘了,你可是姓齐的!”

“若是我娘还在,一定巴不得我和长姐都不姓齐!难道齐将军纵容苗氏害死我娘,这些年来就不会做噩梦吗?”齐妙此时笑容依旧,话音也并不尖锐,但是嘲讽之意十分明显,“齐将军那般宠爱苗氏,到如今却是这样,也真真叫人唏嘘。”

一个男人,被这样戳脊梁,且说话之人还是自己女儿,齐将军已气愤的不能自已,扬起手想要打,可是碍着一旁站立着的德王殿下派给白希云的侍卫也在,又想齐妙如今有身孕,她又是万贵妃眼皮子底下的红人,对三殿下还有救命之恩,他拳头握紧又放松,如此反复数次才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自己的脾气,点指着齐妙道:“你个不孝女,你就是这样对你爹说话的!”

“你根本也没将我当做女儿,只当做交换利益的物品罢了,如今又来用道德绑架我,难道这大周朝还没有我说理的地儿去?你来给齐婥出气,怎么没问问齐婥到底做了什么事,还是说她趁着我怀有身孕来勾引我的夫婿是齐将军授意的?若真如此,那可就是大笑话一桩了,我今日恰要入宫去,正巧可与皇上与万贵妃说一说,这世界到底怎么了,为何一个个明明该是与我们夫妻最亲密的亲人,却一次次的当面就来给我们捅刀子,难道将我们扎的鲜血淋漓的还不够吗?”

齐将军被齐妙一番抢白,气的脸色都白了,想讲道理,却因方才对话之中抓到了齐妙说的那句“今日入宫”而有所顾忌,心下尤疑,面上却不动声色,冷笑道:“你入宫?你不过是自学了那么一点三脚猫的医术,也不知是撞了什么大运才治好了三殿下,皇上仁慈,才勉强容你个小女子张狂!莫说是你,就是我想要求见皇上和贵妃娘娘都不容易,你还敢口口声声的说什么入宫,你能与皇上说上什么话!真真是大言不惭,我齐大勇怎么会养出你这样不知廉耻的女儿!”

“够了!”白希云再也听不下齐将军如此张狂诋毁齐妙,自己的媳妇自己都舍不得说她一句重话,当做心尖儿一般宝贝着,却屡屡在外人面前要忍气吞声,还要忍着怒气与人争吵,岂有此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