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节(2 / 2)

加入书签

奏折举了从古到今十几个例子,无不说明,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天碗才能制造成功。

当初李严英明睿智,让众位官员、家族及各部各衙门都参与天碗制造,把他们都捆在同一艘战船上。

现在出了事故,这些参与其中的官员都不得不站出来赞同附议张晖的奏折,声势十分浩大。

于是,天碗事故就如同云义黎所料,雷声大雨点小的在朝堂上被这本奏折压了下去。

黄昏,徐府。

海丰正在义愤填膺的向徐淼淼禀报罗马帝国贵族的翻译官郑晃所做的每一件坏事时,东宫来人。

------题外话------

本月倒计天数了哦。月票立刻全部投下来。谢谢!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以各种方式支持。把系统赠的不用花钱买的月票投下来,评价票请打五分。谢谢。

强烈推荐亲们去看下我的完结一对一宠文《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纸书当当网有售)、《嫡女玲珑》。

☆、167 小人告御状弱女心比天高

太监赵大山面色焦虑,低声道:“县主,太子现查明,驻罗马帝国驿馆的官员郑晃已经说服罗马帝国的贵族,准备后日早朝上宣政殿告大理寺玩忽职守、大唐麻花铺蔑视罗马帝国,要求大唐麻花铺赔偿黄金万两。”

郑晃今年三十八岁,是已死被废林雨珊皇后的庶姨的嫡子,也就是林皇后的表哥。

此人自幼丧父,十分聪慧,特别在语言方面天赋极好。

生母改嫁罗马帝国的巨商做平妻,郑晃由此跟巨商及家里的奴仆学会了罗马帝国语言。

生母跟随巨商离开大唐国去了罗马帝国,只给郑晃留下一些银票。

当初生母改嫁时,把郑晃从郑族带走。她离开大唐国,郑晃只能回到郑族,倍受歧视。

郑晃对生母心生怨恨,又没有人管教,跟长安的一群流氓混在一起,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吃喝嫖赌。

郑晃的银票不到几个月就花光了,在郑族实在呆不下去,就听人劝告,投奔生母的娘家林族,成为林族的一条狗,专门干林族不方便出面干的坏事。

后来罗马帝国的贵族来到长安,醉酒时被郑晃的手下偷了钱袋。郑晃认识钱袋上的罗马帝国文字,抓住机遇,谎称钱袋是他捡到的送还。

罗马帝国的贵族认为郑晃拾金不昧,品德高尚,又能说写罗马帝国的文字,就向当时的皇帝李动上了奏折,封他当了翻译官。

郑晃一步登天成了大唐国官员,背后又有林族与罗马帝国的贵族,更加的猖狂,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干。

前年海青滇与几个军队世家的子弟在长安大街上救了一对被郑晃手下追杀的父女。

郑晃亲自去找海青滇要人,后者嫉恶如仇,不但不放人,还把郑晃给打了。

由此海青滇与郑晃结仇。郑晃一直在等待时机报复。

海族权大势大在长安比林族还要厉害,连林皇后的生父都不敢惹,何况郑晃这个走狗。

海青滇看着是纨绔子弟,实则非常精明,郑晃一直找不到他的把柄。

直到大唐麻花铺的出现,正好海青滇离开了长安不在,海英峰爵位被降,郑晃又将跟随罗马帝国的贵族离开大唐国不用畏惧海族的势力。

郑晃一不做二不休,就挑拨贵族把大唐麻花铺告上大理寺,目的除了要麻花铺赔偿巨银,还想给海族的仇家一个借口继续攻击海族。

谁知大理寺主官大理寺卿每天被各种大案子忙得焦头烂额,一看是个连屁都算不上的案子,气的心里骂娘,本来就偏向海家,对罗马帝国贵族无好感,再加上此案大唐麻花铺占着理,就来个拖字。

郑晃眼看着离开的日子接近,也是以前横行惯了,罗马帝国贵族又好骗,就怂恿贵族把状子告到宣政殿去。

罗马帝国贵族是个极好面子的人,郑晃左一句丢了帝国的脸,右一句帝国颜面尽失,把他的火越拱越大,脑袋一热就真的为了捍卫帝国的名誉要去宣政殿把大唐麻花铺告了。

驿馆里面可不止郑晃一个官员,还有别的大唐国官员。

这个官员是李严的人。虽然不会说罗马帝国的话,也不能完全听懂,但是知道一点点,又向罗马帝国的士兵打听,得知真相之后,立刻禀报了李严。

李严就把此事交给了李南处置,锻炼一下李南的应急处事能力。

李南赶紧派了赵大山来给徐淼淼及海族通风报信。赵大山头一站先到了徐府。

海丰一听大急,心里怒骂郑晃下地狱。

徐淼淼冷声问道:“明日沐休。不然罗马帝国的贵族就明日上早朝告御状,是吗?”

自古外交无小事。罗马帝国贵族要是将大唐麻花铺告上了宣政殿,事情的走向就难以控制了。

她的想法是在后日之前把此事摆平。

此事的关键人物除了这个罗马帝国的贵族,还有一人就是到处兴风作浪害人的郑晃。

赵大山答道:“是。”

“小南南何意?”

“太子已派人收集郑晃的罪证,最迟明早就有人去长安衙门击鼓告郑晃。”言下之意,如果半夜收集罪证差不多了,那就半夜告状。这些告状的人还必须是有身份的官员,不是长安普通的老百姓。

老百姓告官,无论对错,一进衙门就得先挨十板子。

李南爱民如子,心疼老百姓,就不找他们去告郑晃了。

“好。我也正有此意。郑晃不是教贵族要赔偿吗,哼,让那些被郑晃害过人也要求赔偿,就不多要了,一万两黄金的十倍十万两黄金!”

“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