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2 / 2)

加入书签

事情一步步的朝着许淼淼预料的方向发展,这次终于到了梨花观出场的时候。

流云早就安排好了,一边派出观里最是慈眉善目又能说会道识字的道姑师姐带着赵兰前去衙门,一边向观主禀报了此事。

受尽折磨的赵林、刘氏终于见到了赵兰,不过现在赵兰穿着道袍,庄重肃然,目光坚毅,跟以前任由他们打骂的赵兰截然不同。

道姑师姐与赵兰是出家人,公堂之上不用下跪。

县令大人问一句,道姑师姐就答一句。赵兰始终低头不语。

道姑师姐高声道:“大人,本观为了验证赵兰所说真假,特意派人去镇县查证,经过向六位郎中核实,李铁匠多年前就患有隐疾,无法与女子做正常夫妻。”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瘸子是个废人的消息瞬间令围观的百姓目瞪口呆,而后几秒钟之后,就是无数声叫骂。

“王八羔子,明明不能行房事,还要娶老婆。”

“这不是害人吗!”

道姑师姐瞟了一眼面如死灰的李瘸子,接着用更大的声音道:“李铁匠明知身有隐疾,却在十年之内连娶了三个老婆,且三个老婆都被他折磨得病而死。”

之前审讯案件时,原告、被告、证人都没有提李瘸子死了三个老婆的事,这个时候道姑师姐公布了此事,可想而知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场的人无不用愤怒的目光盯着李瘸子。

之前李瘸子在公堂上是被骗婚失了银钱又得不到老婆的原告苦主,现在却是个仗着有银钱毒打虐杀三任老婆内心阴暗无比的恶人。

道姑师姐道:“镇里的人都知道李铁匠毒辣打三任亡妻。大人可以传任何人过堂问话。”

县令大人连拍了几下惊堂木,才让围观的百姓安静下来,一连问了李瘸子几个问题。

李瘸子开始不承认自己无能是个废人,后来听县令大人要传县里的几位郎中过堂给他把脉,只能点点头承认了。

赵林、刘氏这时才知道李瘸子是个废人。可是就算事前知道,有了那三十两银钱和新房子的诱惑,最终仍会让赵兰嫁过去。

县令大人下令传李瘸子在镇里的十位街坊过堂问话,而后宣布停堂歇息。

镇里的十位证人还在来县城的路上,在县城衙门的李瘸子就在停堂时出事了。

李瘸子突然间发疯发狂,把看守他的两个衙役打的手腿骨折,而后冲出衙门,将刚才骂他声音最大的几个县城的百姓打伤了,其中一人被他掐住脖子差点死去。

衙门里的所有的衙役一涌而上,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李瘸子制伏。

“好凶好恶的人,这般厉害,定是把那三个老婆活活打死。”

“这厮比老虎还凶狠,衙役都被他几下就打伤了,何况赵兰那样的小女子。”

“亏得梨花观出手庇护赵兰,不然李铁匠又害死一条人命。”

“梨花观冒着名誉被毁的风险护住了赵兰,赵林夫妻贪财还要告梨花观。”

县令大人在后堂得知此事,盛怒之下恨不得当场就把李瘸子处死,师爷却是提醒没有李瘸子杀死三个老婆的证据,判不了他死罪。

镇里的证人抵达之后,县令大人再次开堂,这回李瘸子满脸乌青嘴角流血五花大绑跪在了公堂之上。

县令大人开审,镇里的十个证人在得到了县令的安全保证之后,均是指证李瘸子几乎天天都毒打三个老婆的事情。

道姑师姐方道:“大人,我观在证实此事之后,不忍心看着赵兰落入虎口,这才同意赵兰姐弟的请求,让赵兰成为观里的俗家弟子。”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赵兰将分家的纸书及县里开的户籍证明呈上,幽幽道:“大人,小女子九岁便离开家在县城的张家做奴婢,一连做了三年,所得的工钱都交给了爹娘。后来族里庇护,小女子带着五风弟弟分家出去单过。”

赵林、刘氏跪在大堂上,身后不远处是无数百姓对他们的唾骂声。

“原来你与赵林夫妻已经分家,还单独立了户。”县令大人看了纸书及户籍证明,想到家里同龄的儿女,感慨的问道:“你弟弟不过七岁就当了户主。你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你弟弟?”

“是。”赵兰语气无奈的道:“分家之后,爹娘经常向我要银钱。我在镇里卖麻花,几天去一回,也赚不了多少银钱。”

县令大人气道:“这分家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你抚养弟弟赵五风长大成人娶妻,就不用管你爹娘了。你爹娘竟是还这么贪得无厌无耻之极的向你要银钱。你实是不容易!”

赵兰沉声道:“要银钱也就罢了,爹娘竟要把我卖给打死三个老婆的李瘸子。”

围观的百姓当中的妇人听着都哭了,还有十几个男子也热泪盈眶。

赵兰哽咽道:“我想活不想死。族里提出帮我,可是没有李瘸子,还有张瘸子、王瘸子,爹娘有了卖掉我的心思,不得逞绝对不罢休,而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依靠族里,就与弟弟求到了梨花观。”

县令大人有些动容的道:“你不求本官,却去求梨花观,这是本官的失职。”

赵兰摇摇头道:“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本是我们家的家务事。”

“多么好的小女子,竟是遇着这么一对狠心恶毒的爹娘。”

“我要是有赵兰这样的懂事乖巧的女儿,做梦都会笑,怎么舍得把她卖给李瘸子。”

众人议论纷纷,对赵兰深深的同情,反之对赵林夫妻是深深的厌恶蔑视,对李瘸子则是深深的痛恨。

道姑师姐缓缓道:“大人,事情的经过就是如此,贫道出观时,观主特意嘱咐,银钱是小,人命是大。赵家把三十两银钱丢了,本观愿意出这些银钱赔给李铁匠,不过请林人判赵家与赵兰再无任何关系。”

“好!梨花观高义。”

“梨花观真是仁义。”

“以前我从不去梨花观烧香,明个我要带家人去。”

“赵兰命苦,却是在危难之中遇到了梨花观。”

在场的百姓无不夸赞梨花观,道姑师姐特意转身向众人微微点头表示谢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