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节(1 / 2)

加入书签

不过即使没有坚固的工事,帐篷四周也有哨兵站岗,要是二十个人骑马冲过去肯定会惊动哨兵,肯定还没冲进营地清兵就已经集合起来,而且这茫茫的一片帐篷,邓名他们也不知道哪个是中军帐。

“好,我先去侦查清楚,你们小心隐蔽不要暴露。”邓名命令其余的人继续隐蔽,带着那俩同名卫士离开大队,走上官道堂堂正正地向清军营地驶去。

离着清军营地还很远的时候,邓名三人就跳下马,牵着马步行前进,很快他们就看到了清军营地前的哨兵,在对方的注视中,邓名缓缓走到他的面前。

清军哨兵警惕地看过来,邓名陪着笑,走到近前行礼:“在下是建昌狄将军的家丁:狄名。”

一边说,邓名一边把帽子摘了,露出上面的光头和辫子。

“等下。”两个哨兵一个留在原地看着邓名,另外一个转身跑进营地里去报告。

过了片刻那个哨兵从营中出来,招呼邓名道:“进来吧,将军要见你。”

“有劳了。”邓名、吴三和武三都把马拴在路边,哨兵就在边上等着他们把马拴好。

“这位弟兄。”拴好马后,邓名没有立刻跟着带路的士兵进营,而是在怀里摩挲了一会儿,掏出一个银元宝,递给一直在营地外监视他们三个的那个哨兵:“一点心思,不成敬意。”

“这……”哨兵很吃惊地接过银子,他们只是普通的小兵,平时就是有人送礼也不会送到他们手上,而且送给他们又有什么用,他们也在将领面前说不上话。

“这是家主亲口x交待的。”邓名笑着说道。

那个哨兵听说是建昌狄三喜交待的,想了想就喜笑颜开地收下了,他猜可能是新降军心虚,管他呢?有银子拿为何不要?

那个进去通报的哨兵正看的眼热时,邓名走到他身边又探手进怀,又摸出了同样的一个小元宝,递到他手里:“家主的意思。”

“谢谢,多谢狄将军。”那个哨兵也赶忙收了起来,还看了一下周围,很好,没有其他士兵注意这里。

跟着这个哨兵往营地深处走的时候,邓名问道:“前面的一队向导也在营中吧?”

见哨兵脸上有些不解之色,邓名脸上也露出些惊讶:“不是早先还派过一队向导来吗?他们不在营地中吗?”

“你们建昌没派过向导来啊。”那个哨兵迷惑地说道。

“和我们一起派出来的啊,有十个人呢。”邓名心中一松,虽然在建昌听狄三喜的卫兵说过这队清兵是自己来的,但现在总算确实没有其他建昌的人在营里,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话了。

“没遇到。”那个哨兵摇摇头。

“那大概是走岔了。”

邓名一边走一边留神营地里的情况,大批的清军士兵正在收拾各自的帐篷,还有人在砍柴堆积薪火,估计是些准备做饭的伙夫。

跟着哨兵一直走到营地深处的一个帐篷前,那个哨兵和门口的卫兵说了几句,就掉头返回,而那个卫兵则示意邓名三人解下武器。

老老实实地解下佩剑交给卫兵,然后举起双手让对方搜身完毕,卫兵们撩开帐篷让邓名一个人进去。

行礼完毕,邓名先再自报一遍家门,然后就双手捧着狄三喜的大印,恭敬地向前奉上:“这是家主的军印,将军明日大概就可以抵达建昌,可凭此号令全城、全军。”

卫士从邓名手里接过大印,转交给坐在上面的将军,清将看了看,又掏出一份吴三桂转交给他的建昌来信核对了一下,开腔说话的时候显得十分亲热:“狄将军太客气了,我远来是客,岂能喧宾夺主占他的宝印。”

那个将军把手一挥,他的卫士就把狄三喜的印又捧下来还给邓名:“拿回去罢,回去告诉你家主,以后就是同朝为臣了。”

但邓名却是不接:“将军明鉴,我家主命小人一定把印亲手交在将军手里,然后在将军马前带路。若是将军要还,反正明天就到建昌了,到时候将军还给我家主便是了。”

清将想了想,狄三喜既然显示恭顺,那当然要做的彻底,就点头道:“那好吧,本将也不让你难做。”

说完清将就让人给奉命给当一天向导的邓名腾一间帐篷出来。

“这倒不必了。”邓名告诉对方自己带了一些帐篷,不过还没有到,他这一行共计有二十个人,后面的人押送着一些劳军的酒走得慢了一些,一会儿他们把酒送来后,贴着清军的营地自己支起帐篷休息就可以。

“狄将军太客气了。”清将又是一声感慨,转头交待士兵一会儿给邓名他们送点肉食过去。

邓名再三拜谢,然后离开营帐,和营地外刚认识的两个哨兵又客套几句后,就带着吴三、武三离开,告诉清兵他去看看怎么押送的酒还没到。

“中军帐在这里。”回到隐蔽地后,邓名马上把自己看到的在地上画了出来,让部下们围拢过来看:“这里有篝火……”

“就等他们的炊烟升起来了。”商议好计划后,邓名向清军营地上空望去。

……

笔者按:今天八千多,算是把没双更的都补上了。唉,确实是稿子紧张啊,太紧担心质量下降啊,以后还是质量先行吧。

第四十四节 失踪

等待清军生火做饭的时候,邓名一行也在做着准备工作。

他们把松脂绑在一根根木棍上,制成许多火把。本来采集这些松脂是为了夜间照明所用,因为松脂非常容易被点燃,而且能发出明亮的光,是很好的火把。不过在邓名的眼中,松脂并不是很合适的放火工具,因为松脂的燃烧速度不够快。这个时代最好的放火材料大概是黑火药,要是现在手里有一桶黑火药,分装在袋子里,对准了篝火堆或是其它什么着火的地方扔一袋子过去,肯定能迅速点燃敌营。可惜没有这么一桶黑火药,所以只能勉为其难使用松脂了。

以往制造照明用的火把时,上面的松脂层会绑得比较厚,以便能够长时间地燃烧,用来做火把的木棍也会比较粗。不过眼下邓名觉得制造的火把并不是用来照明而是用来纵火的,所以挑了一些细得多的木条,上面松脂层也要绑得尽可能地薄——反正也没指望它们能烧一个时辰;而且松脂层的覆盖面要比较大,最好能覆盖到木棍的三分之二——以便短时间内能迅猛地燃烧,只要留下一个手握的安全部分就可以了;最后他们还在松脂层上刻下了许多沟壑,虽然邓名没有纵火的经验,但初中化学课上就学过,要想让反应剧烈,就要尽量增加接触面——最初邓名还想过把松脂磨成粉像黑火药一样地使用,可能会有不错的助燃效果,不过现在时间紧迫,实在没有功夫也没有工具去做这件事。

每根纵火棒上都有薄薄的一层松脂,每人都分得了一捆。邓名没有实际经验,所以昨天他们在途中做过一点实验,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效果不错。部下们看邓名的目光中又多了一层敬佩,不少人暗自猜测邓先生以前大概没少干过纵火的事情,不然怎么会想出这么多门道?

“炊烟升起来了。”

邓名他们又等了一会儿,然后二十个人一起从隐蔽处出来,一人牵着一匹马沿着大路走向清军的营地,等他们看到清军哨兵的时候,估计对面营地里已经开始吃饭。

第二次与清军哨兵见面时,邓名感觉对方已经不像刚才那般戒备,在明军慢慢走过来的时候,两个哨兵还在有说有笑。

走到营地的门口,邓名领着大伙儿往树上栓马,期间偷偷地观察了一下周围形势,发现和事先预料得差不多,营地周围没有太多的人,从里面传出阵阵吃饭的议论声和饭菜的香气。邓名一边继续慢腾腾地假装栓马,一边悄悄对武三和吴三使了个眼色,两个人心领神会,按照事先的计划快步向两个哨兵走去。

“这是我们狄将军的一点心意。”武三笑嘻嘻地边说边走近两个清兵哨兵,同时伸手向怀中摸去。

听到这句话后,两个哨兵一愣,脸上也有不解之色:“刚才不是给过了么?”

话虽如此,他们仍然满心欢喜,聚精会神去看武三这次又要取出多少银两。不过随着银光一闪,清兵看到的不是元宝,而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被武三从怀里抽了出来。

看到匕首的时候清兵一愣,其中一个茫然抬头,此时面前的武三脸上哪里还有丝毫的笑意,双目圆睁,眉头也拧成一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