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杜洛周(1 / 2)

加入书签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两个聪明人没费吹灰之力,就劝服了高敖曹,来当这把枪。

出于对高敖曹的信任,葛荣也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北讨杜洛周,然而时间却只是待定,原因很简单,杜洛周可是老谋深算,成名已久的义军领袖,根基牢固。

否则不可能抵挡李崇、阿那環、宇文父子、贺拔父子那么久,仍能在北地支撑,虽失六镇,却不溃败。

所以,在进攻杜洛周之前,必须有个详尽的计划,这就要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了。

而在葛荣集结了手下众将,由在北地搅动一时风云的子龙带头,进行全天候无休止的战术推演和谋略策划时。

他们的图谋对象杜洛周,却十分得意地做着自己反攻六镇,图谋中原的大梦。

说起杜洛周,也算是个逆袭的典范。

籍籍无名的他,抓住了六镇风暴的机会,在上谷揭竿而起,打得旗号是响应破六韩拔陵,实则自有图谋,与破六韩不相联通。

起义初期,上谷便有数万人响应,杜洛周也趁热打铁,攻陷附近郡县无算,高泽假借高欢名义,散尽家资,联合同镇豪杰尉景响应杜洛周。

至此,杜洛周部即发展到十数万人众。

然而,杜洛周初期还着力攻伐,打的热火朝天,等势力发展起来之后,却一改政策,选择了捡漏。

破六韩拔陵命葛荣攻陷武川、怀朔,他便跟在屁股后边儿,将葛荣留下的断壁残垣,再次洗劫一番。

于是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好像是破六韩拔陵四处攻伐,而杜洛周却得渔人之利。

葛荣为此曾大发雷霆,他们捐性命、洒热血,攻占一城一地之后,总有人在后面拾人牙慧,且不费一兵一卒,这样的感觉,的确不怎么舒服。

于是,向破六韩拔陵建议了很多次,不如兼并了杜洛周,也免得自己总是在前冲锋陷阵,却为他人做嫁衣。

谁想破六韩拔陵与葛荣、杜洛周等的心思,却殊然不同,在他看来,既然都是反抗魏廷的残暴统治和无道暴政,那义军管是什么来路,总算是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人家实力稍弱,自然要用心保存,一时不能出力,也是人之常情,待日后发展起来,自然会同心同德,共谋天下。

然而,破六韩拔陵明显没有等到这一天,而杜洛周则在前不久,终于应验了当初破六韩拔陵的推断,高举义旗,号召天下,共抗暴政。

只不过,他选的时间点,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罢了。

纵横六镇时,他不言不语,坐稳六镇时,他不言不语,偏等众保皇势力反扑,借由阿那環入六镇寻求魏廷帮助,作为交易为魏廷平定叛乱的时候,才开始发力。

而在一众势力包夹围攻之下,领地层层缩水,六镇尽失,危在旦夕之际,葛荣忽然下令北伐,子龙扬名北地,力压群雄,使得北地风云陡变。

杜洛周又觑得机会,竟然在当地义士的帮助下,连下幽、燕两州,又趁子龙被围,伺机筹谋南下定州,吞并兵力空虚的葛荣。

虽然取得一时战果,却没想到子龙竟翻转局势,连取两州,一场瞒天过海的好戏,吓得杜洛周再不敢轻举妄动。

葛荣刚安下心来,却得知了杜洛周沿用破六韩拔陵真王年号,自立为王的闹剧发生,恨到牙根痒痒。

细想一下,似乎杜洛周并非拾破六韩之牙慧,根本就是在捡自己的漏。

莫非,杜洛周是盯准了自己,才觑机行动

起义初期,葛荣到哪儿,杜洛周必随后便道,北伐之时,趁葛荣部吸引了天下人的注意力,趁机壮大自己,还想吞并葛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