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57(2 / 2)

加入书签

“最该抱怨你的人是我,”待送膳的太监退下,秦霆才继续道:“为什么非要让我在这宫里活受罪不是”见秦雷不说话,秦霆微微提高声调道:“我可告诉你,再这样下去,我不止要西湖,连苏州也得是我的才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秦雷终于笑道:“合着二哥把人间天堂都要去了“那又怎么样”秦霆抿口茶,惬意道:“依我的意思,前年新政步入正轨便禅位给你,但你偏偏不接受我的禅让,甚至连皇太弟也不当,非得让我继续煎熬着,这样下去我会折寿的。”

如果被二位王大人听到这段话,第一反应肯定是直接写辞呈回家,连大靠山都不想干了,还争个屁争

“再忍忍啊。”秦雷换上轻便的长袍。一身舒爽的走出屏风,笑眯眯道:“为了咱老秦家的光辉事业,也为了咱弟兄们将来的完美生活,二哥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

“唉,又拿大义压我。”亲自给秦雷盛一碗莲子羹,递到他面前。秦霆才接着道:“你也知道我不会半路撂挑子,就别拿那些大道理糊弄我了,还是说点实际的吧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又没有任何人拦你,为什么不想现在上位”

“原因不复杂。”秦雷一边大口吃着冷热适宜、香糯可口地餐点。一边含混道:“因为只要一天没上位。我就不会被这个位子束缚住。别人就不会把我当成真正地元首看待。这在这个阶段很重要。”

“怎么个重要法”秦霆发问道。

“先说前一条。新政初行地这几年。我这个监控者必须多走多看。光待在中都城里。会变地又聋又瞎地。”秦雷沉声道:“这次东去。我便发现我们地新政已经走样了。若不及时改正过来。会满盘皆输地。”

“再说后一条。我俩现在表面上地微妙关系。绝对是心怀不轨者作乱地首选。这样二哥在明处吸引狂蜂浪蝶。我在暗处将其统统拍死。”秦雷胡乱比喻道。

秦霆失声笑道:“感情你拿我当靶子用啊。”

“我可没这么说。”秦雷呵呵笑道:“比起万马齐喑地独裁。现在我更希望能把大秦地隐疾和毒瘤全部挖出来。给大秦一个二十年地安定。这样过两年之后。我长时间在外领兵也能放心。”秦雷满面诚恳道:“而且等我在外打仗地时候。国内还需要二哥地威信镇着。你现在绝对不能急流勇退啊。”

“我要苏杭。”待秦雷劝解完,秦霆轻声笑道:“不知道你将来能不能给我”这时候江浙两省仍在人家楚国的版图上,秦霆却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大咧咧地与秦雷讨论起将来的瓜分事宜。

秦雷也不含蓄,仿佛三国中版图最大的楚国。已经是自己地囊中之物一般。拍拍胸脯道:“只要先把你的皇帝当好,一切都好说。”这谈话真是怪异,好在两人并不觉得因为对于秦雳来说,他知道自己没能力守住

“好吧,既然你理由这么充分、态度这么诚恳,我就勉为其难吧。”秦雳终于点了头,却又不甘心的问道:“但总得给个期限吧,我也好有个盼头。”

“等楚国一灭,你就可以去当你的楚王了。”不知不觉秦雷便已经吃下三碗甜粥。一碟酱菜。吧拍拍肚皮道:“你看怎么样”

“不怎么样”秦霆没好气道:“这个期限太虚了,万一你要是二三十年都灭不掉楚国。难道还要我再等二三十年”

“好吧好吧,再加一条十年为期。”秦雷投降道:“灭掉楚国,或者到了十年,只要有一个条件达到,你就可以退休了。”

“这还差不多,”秦霆这才展颜笑道:“就算是最坏的情况也才四十多,还能享受几年苏杭美景。”

秦雷温和笑笑,话锋一转道:“你的思想问题解决了,现在该说正事了吧”

“嗯。”秦霆点头道:“奏章我都看了,说什么的都有,若是强要挑刺,基本上都能捉到漏洞。”

“这群不自量力的家伙。”秦雷冷笑道:“总是忘了我们还是亲兄弟。”

“自古天家无兄弟,我们这样的算是异数了。”秦霆微微摇头,坦诚道:“要不是你太强势,让我们几个看不到赢你地希望,说不得都要争一争的。”说着一语双关道:“都说皇帝不是人当的,可是人都想当皇帝啊。”

秦雷有些尴尬的笑笑道:“其实我真的对这个位子兴趣寥寥,只是将来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了这个位子会方便些。”

“别人说这话我不信。”秦霆点头道:“但你说的我信。”

“为什么”秦雷微微笑道。

“因为你是秦雨田。”秦霆玩味笑道:“一个喜欢自讨苦吃的人。”分割

看看吧,同志们,原来可以写4000的时间,居然只写出2000多,这就是最近深深困扰我们的减产问题。

但还是要说一下,第十卷就是一个秦雷扫清一切障碍,为统一做好准备地过程。而下一卷也是本书的结尾,大概用十八万字写完。

因为结尾难写、每天都痛不欲生这就是本书先天不足的坏处。有鉴于最近出工不出活,决定从下个礼拜起,每天六千字。当然不是偷懒,而是利用这段时间为7月22号的新书做准备,争取给大家一个惊喜。

就当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吧。

第七卷 红色浪漫 第六四九章 天佑之治 上

光阴荏苒,转眼过去三年,现在是天佑七年的初春时分。

天佑新政开始至今,已经有整整六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皇权空前强大,朝廷效率奇高,对百姓的骚扰盘剥也降到了史上最低点。

背负在百姓身上的负担一旦降低,困扰三国良久的流民问题便在秦国不药而愈了,六年间大量流民基本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根据天佑六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从昭武末年的五百万户、两千五百万口、五百余万壮丁,激增到目前的近一千万户,五千万口、近一千五百万壮丁。

之所以在短短七八年时间,人口数实现爆炸性的增长,一是因为在天佑以前,朝廷施行按丁亩征税,所以隐匿户口数的情况异常严重。尤其是十六到四十岁之间的成年男子,更是被大幅度隐瞒,所以才出现了一户一丁的笑话。

二是因为政策放松、负担减轻,大量流民的回归。这两项便是造成在册人口短期激增的主要原因。至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朝廷鼓励生育等长期因素,因为时日尚短,暂未有多大影响。

但无论如何,人口的增长为国家带来了空前强大的劳动力。五年间全国累计新开垦土地一百三十余万顷,使全国的在册耕地面积达到四百万顷;朝廷又投入巨资兴修水库、水渠等大小水利工程七十七处,使全国可灌溉耕地面积达二百万顷。

此时全国耕地四成种稻,六成种麦。一亩上田可收稻两石四斗,折米一石二斗,中田折米一亩一石,下田折米一亩八斗,一年两熟或三熟。麦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平均亩产两石,折面也是一石。换言之,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一石。一年可收两石半。

全国四百万顷耕地,便是四万万亩,到天佑六年的粮食总产达到了十亿石。即便朝廷轻徭薄赋,仅仅二十税一,在今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