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61(2 / 2)

加入书签

虽然他身边只有五百黑衣卫、两千黑甲骑兵,两千京山步

但他还是坚持要进行这次阻击

看到秦军在百丈外列队,武之隆赶紧命令急速前进的手下放缓速度,以便调匀气息,迎接战斗。

望着那虽然缺乏纵长,却十分严整的黑色军阵,还有阵中那面猎猎飘舞的黑虎咆哮战旗。武之隆不禁有些佩服那位年轻的秦国王爷,他知道换做自己,一定会逃跑的。

摇摇头,将这种讨厌地自卑甩掉,武之隆轻声道:“坚持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坚持就一定能换来胜利吗”从此时的战局来看,秦军翻盘的机会可谓是微乎其微了。

边上的副将凑趣道:“除非老天爷也姓秦,否则是没可能了。”

武之隆被逗乐了,微微笑道:“要是老天爷也姓秦,昨天就不会让秦军大败了。”说到这,被对方震慑住的气势终于恢复正常,武之隆抽出宝剑,斜斜指向天空道:“斩将者与夺旗者,皆封乡侯,赏钱十万贯、地五百垧”

武字镇的官兵登时眼冒绿光,齐刷刷的举起兵刃,高声嚎叫道:“斩将夺旗,封侯得金”说着便嗷嗷叫着朝秦军本阵冲过去

望着滚滚向前的铁流,武之隆豪气顿生,举起马鞭,戟指着秦军大旗道:“一炷香内破敌,本将大赏全军”

北风卷过,莽原如海。日已西斜,通红如血。

望一眼红灿灿地太阳,秦雷轻声嘟囔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本想吟出点慷慨豪迈的诗句,可惜腹中匮乏此类资源,话到嘴边变成了这不甚吉利的话。

见大敌当前,王爷还有闲心吟诗,没文化的夏遂阳五体投地至于。还颇为不解道:“这离着太阳下山,还得一个时辰吧,怎么就叫夕阳了呢”

而有文化的公孙剑却轻笑道:“王爷心中颇有遗憾啊。”

秦雷没好气的翻白眼道:“是啊。我十分遗憾没有见老婆最后一面。”

公孙剑见王爷面色不善,刚想打住,却被不远处一小个子侍卫狠狠瞪一眼,只好硬着头皮道:“不知是哪个老哦不,是哪位王妃”

这时两军地前阵已经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刀刀见红地肉搏战开始了

秦雷将视线转向前方战线,不再理会酷爱八卦地公孙剑。

公孙剑刚要朝那人递个无能为力的眼色。却听着王爷幽幽地吟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众人恍然,那人却低下了头

片刻的柔软只能衬托战斗的惨烈,秦军地鸳鸯阵再一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些恐怖地狼筅左甩右划。将齐兵或是挡在阵外,让强弩射杀;或是勾进阵中,送给长槊捅杀

就像任何没见过这种阵势的部队一样,兴冲冲的齐军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儿,便被干掉了二三百,一下子就懵了。

但武之隆这兵法大家不是浪得虚名,他很快寻思出对策,下令道:“命令南北两营从两翼包抄,前锋营稳住阵脚、继续进攻神弓营用弓箭与之正面对射。压制秦军的强弩”

“那些大扫帚怎么办”副将面带畏惧道:“这东西太难对付了”

“蠢货,活人能让尿憋死”武之隆冷笑道:“命令督战队上前抛射套索,将那些大扫帚套住,死命往回拖”为了便于逮捕逃兵,齐军督战队配有一种特制的竹筒,一按末端的绷簧,便会弹射出渔网状地绳套,将目标套住。

针对性的举措立竿见影。伴随着南北两营的包抄到位。秦军两翼压力大增,不得不收紧阵型。眼看就要被合围。而神弓营的覆盖射击,虽然因为秦军盔甲精良,没造成什么伤害,却大大影响了京山军射手们的准确度,使前锋营的压力顿减,得以顺利掩护督战队上前。

督战队的兵士齐齐举起竹筒、摁动绷簧,一张张坚韧的渔网应声飞出去,当铺天盖地落下来时,果然缠住了一支支狼筅的头部。

一渔网缠住狼筅地枝桠,那些督战兵便拼命往回收网。而前锋营的兵士则趁机掩杀过去。

狼筅兵们有些懵了,自从出道以来,从来是神挡挂神、所向披靡,何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再说也没人教过他们怎么办啊

就在这一愣神的功夫,好些个狼筅兵便被齐军拉了出去,把本方阵型都冲散了。

“放手”秦雷气急败坏的大吼一声。

传令兵们赶紧跟着大喊道:“放手”

狼筅兵们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松开双手,任由敌军把兵刃夺了去

“退下”王爷的第二道命令随即到来,把不知所措的狼筅兵们扯了下来,使阵型重新恢复完整。

“二线长枪上前,接替狼筅位置。”面对着巨大的漏洞,秦雷也只能尽量补充。但狼筅被破的结果,他比谁都清楚。

缓缓身手到颈前,将猩红色地披风解下,秦雷拔出了腰间削金断玉地宝刀,轻声道:“准备吧,诸位。”

缺少了狼筅的辟断,齐军可以轻易靠近京山军地阵线。京山军的那些长枪根本起不到阻挡作用,因为齐军有更多的长枪

既然不能取巧,那就只有拼命了

京山军不约而同放弃了固守,盾牌兵用盾牌挡住上身,不要命的向前冲,长枪兵紧紧跟在后面,只要有任何敌人胆敢阻拦。便会招致他们的夺命一击

平日的苦练在此时显出了功夫,长枪兵们凭着在京山军营里日扎木桩三千下的苦功,下手又快又准又狠。总不离开敌人的面门和喉咙,中者无不立毙

猝不及防间,人多势众地齐军居然被逼退了数丈。气的督战的副将连斩上百人,这才稳住阵脚,接着人多地优势。又一次压上来

舞动的兵刃反射着橘红的光线,鲜血在夕阳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