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71(1 / 2)

加入书签

,所以干脆将其踢到楚国去,直接不给他参加的机会,看他还能怎办

听了秦雷的解释,太子恍然道:“所以说,只要撑过这两个月,父皇就没有必要对我动手了吗”

秦雷含笑道:“不错,法子不用我教你吧”太子呵呵笑道:“小的时候不愿读书时,我就常用那法子。”

秦雷笑道:“你在荆州病倒吧,那里有个晴翠山庄、依山傍水的相当舒适,我写信让他们收拾一下,你就全当疗养了吧。”

太子笑着点点头:“甚合吾意”便放开心怀,与秦雷吃喝起来。

酒足饭饱之后,秦雷摸着肚皮道:“讲讲你是怎么被骗的吧”

太子神色一黯,垂下眼皮道:“公良羽在楚国”

“果然”秦雷击掌道:“我猜就是他”说着不解道:“可他在咱们那也是称孤道寡过地人,难道楚国的头头脑脑就一点也不介意”

“他自宫了。”太子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他的真实身份是楚国地七皇子,名叫楚妫,当他铩羽而归之后,迎接他的是自家兄弟的屠刀,所以他别无选择。”不管怎么样,他俩都有过一段,即使被公良羽害的这么惨,太子依旧无法用恶毒地语气描述这一切。

但效果是一样的,都让秦雷打了个寒噤,冷汗刷的流了下来他千算万算,算漏了公良羽的狠,竟然可以亲手杀鸟

“白衣卫是不是他的手下”秦雷沉声问道。

“是。”太子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这些麻烦了,原本打算等楚国人麻痹以后,便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偷溜走,可要是有那么个狠心地男人日夜盯着自己,还溜什么溜呀

第七卷 红色浪漫 第四四四章 金刀公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太子已经走了,悄悄的上路,没有带走一片云彩。秦雷给钟离坎和顾一千兵士,让他们护送太子归国。在回到大秦的那一刻起,太子将病重难愈,然后会被送到晴翠山庄中养病休息,直到第二年的大军演结束后,他才会启程返京。

这也是太子最中意的一套方案,他无法独自去面对豺狼般的父皇、虎豹般的兄长,他要等到秦雷归国以后,才敢回京。

但秦雷什么时候可以回国甚至是能回国吗这统统的不确定。

至少在楚国人看来,这位殿下是不打算回国,也没有必要回国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他已经成为了景泰帝最信任的私人医生,并与周王称兄道弟,相交莫逆。他还成为豪门贵戚的座上宾、名门闺秀的梦中人、神京百姓心中的一代传奇。

而看他本身的表现,也是准备在此安营扎寨不挪窝的他在神京长沙两地购置了大量的田产,还将长沙的一块依山傍水的福地拿出来,准备兴建避暑山庄,因为他觉得楚国的夏天太热了。

如果一个人在这里买房置地,那么他一定是准备在此落户的,在没有房地产投资概念的当时,人们理所当然的这样想。而让景泰帝最终放下心来的,还是秦雷在一次酒宴上,说的那番话:“孤在这里深得天恩、备受尊重、清闲富贵,快活无比,倒强似在秦国时的提心吊胆。”这话的很有水平,隐晦的表达了对争宠夺利的厌倦,也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然是老子是外来户、但胜在麻烦少啊

渐渐地,秦雷发现自己身边监视地人少了,他的活动也不大受限制了。但他仍然不敢大意。除了进宫给皇帝看病、出宫与达官贵人欢宴之外,就老老实实在府上睡觉,

绝对不敢去人少的地方。因为他知道,在暗处有一双毒蛇般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自己,而且还是最难对付的地头蛇。

所以他只能让人在暗中准备着。等待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完成今生第二次大逃亡

希望是胜利大逃亡

转眼又是一个月,天入寒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

这日秦雷为景泰帝检查完身体,收拾起药箱里地器具,微笑道:“这段时间康复地不错,陛下气色好多了。”

景泰帝穿一身宽松的便服,坐在安乐椅上轻轻摇晃道:“是呀,多少年没这么舒坦过了。”他怎能不得意因为缠绵病榻。他只能无奈的看着一群儿子自相残杀,对国家也几乎失控。但随着他的康复。齐王周王在霎那间消停了、国家也回到正轨上来,这个世界终于安静了老子还能活几年谁都别折腾这是景泰帝的内心独白。

秦雷心道:可别太舒坦了。便一本正经道:“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陛下可不能松懈啊。”

景泰帝闻言呵呵笑道:“怎么会呢,朕现在劲头十足,要把身体重新救回来呢”说着面带期待道:“雨田啊,你说朕会不会突破那九年之期呢”人总是这么不知足,不过也是。那个当皇帝的会嫌自己命长呢

而秦雷则很好的把握了景泰帝地这个弱点。微笑道:“当然有可能,”说着摆出一副高人架势道:“说句实诚话。这人的寿元都是差不多地,在一百四十岁左右。”

景泰帝奇怪问道:“那为何很少有人能活到这个岁数呢”

秦雷掐指笑道:“因为人会生病、会发怒、会悲伤、会遭横祸、会过劳累、会无节制,可统统称之为伤身。”每逢他讲养生,景泰帝都会全神贯注的听,还让宫人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这次也不例外,只听他继续道:“而每一次伤身都会缩减一段寿命,长则十几二十年,短则十几二十天,所谓聚沙成塔,日积月累下来,缩减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贫苦百姓遭难多,所以大约在五十岁以内而亡,折损了近七成的寿元;而士族贵人们少遭苦难,多无节制,所以大约在八十而卒,仅折损一半的寿元。至于山野隐士、道德高人,知道因时而动、节制惜福,所以大多可寿过百年,几步不折寿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