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1节(1 / 2)

加入书签

崔季明也不了解蜀中,便叫来了舒窈和修,修又叫来了让她根本躲着不敢直视的阿穿。而夏辰带着徐策来了,这个大傻子见到阿穿和崔季明两个熟人,兴奋起来,阿穿倒是一直在跟徐策问西域如今的境况,有意无意的晾着崔季明。

崔季明这才知道徐策虽然不精于计谋,但却是夏辰手下第一员猛将,只身带人杀入敌营之中夺对方敌将头颅的事情就有不少。

修和阿穿极为了解蜀中的地势和大小村镇,舒窈还捏着蜀地的资源又了解各州的官员和水平,几乎是解了夏辰燃眉之急。

面对着地图,这三个人也都有些自己的见解,想出了三军合围的计谋来。

第一军是夏辰逼压吐蕃,朝廷找到了舒窈手下几位掌柜管理的蜀商,希望他们配合朝廷恢复吐蕃的商路。这正符合舒窈的想法,就算是忍痛割肉,她也想要跟吐蕃的商路,她性子是说一不二的果决,也没有和崔季明或修商议的打算,决意要和凉州大营的军队一起进入蜀中。有她协助,有凉州大营曾经痛击吐蕃几十年的名声,这一支军队从长安西侧的兴州一道进入蜀中,平定吐蕃入蜀的军队是没问题了。

修连忙道:“我陪你一起去!”

夏辰这个人精扫了他一眼。舒窈有点羞恼他这时候开口,别扭道:“我有凉州大军同行,还用你干什么啊!”

修急了:“可是那是前线啊——”

夏辰笑道:“殿下,别处还有用得着您的时候啊。”

修知道另外两处战线都需要北机大量的配合,只是他觉得舒窈是风一吹就倒的娇弱,怎么能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呢。他只得注意力回到地图上,挠了挠头:“不要叫我殿下了,叫修就好了。”

夏辰这样一个滴水不漏、满身客气的人,可不会真的那么叫他,另外两条线路则是以犄角之势直插南周入蜀大军的后方,一条线路是崔季明提出的。

她道:“去年前年蜀地扩张,一直想打白帝城打不下,是因为南周拥兵也在此。而如今为了入蜀,白帝城和宜昌两地大批的军队迁至上游的涪陵、忠州一带,只是他们这样一迁移,白帝城到宜昌甚至宜都这段的河道,其实是处在兵力的真空状态。白帝城有天险再加上这段长江的北岸一侧也被南周打下不少,他们就有了些自信。再加上他们大军在江南,下游的荆州有重兵却不能移。此时打白帝城到宜昌一定能打下来!而且若是真能占据下游,就是切断他们回去的路,等我打下了鄂州,咱们就可以夹击荆州了!”

崔季明神情也有些兴奋,夏辰也没有想到这点,惊道:“确实,以前南周确实有一批大军和粮仓驻扎在宜昌一代,但是由于他们已经深入蜀地,这里距离渝州太远了,再加上涪陵在南周之中的奢华名声,也是主将为了享受,大营就已经被迁到了涪陵一带。”

刘原阳点着地图道:“确实可行!相当可行!我建议你先打白帝城关口再顺水而下打宜昌!哈,当年刘备带兵打夷陵之战不就这条路子,只盼着你别像他那般灰溜溜的跑回来!”

崔季明又道:“若是蜀中的士兵想来到白帝城一带,水路已经被南周封锁,陆路又要跨过大巴山的南段,实在是太困难了。我认为夏将军既然兵力在蜀地之外,不如直接从长安南下,距离非常近,而且地形又适宜行军。这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线。”

夏辰爽利的点了点地图:“确实!这条意想不到的线路确实是咱们选择的最优!圆脸阳,你说的另一条线路是什么?”

刘原阳摸了自己脸一把,道:“姓夏的,你这是接手了凉州大营得瑟的没边儿了,就你脸瘦的躺下来腮窝子能盛汤!我说的是联合洱海那些还敢反抗的小国,然后再利诱一部分犹疑不定的,联合他们,由蜀军带队,从昆明城和滇池开始发兵,一路联合,从曲靖到毕节,可以直接到汉阳,这一段还都是在蜀军控制之下的。这里几乎是南周最没有在乎到的一个侧面,再加上此处支流众多,适合变道,可以随时看他们反应而修改路线。不论是斜插入南周军中,还是向上维护成都府,都是极快的。”

夏辰抚着下巴:“我倒是一直想用洱海的小国,他们虽是蛮族,但战斗力的剽悍可不是咱们能比的,以前中宗在时,他们还曾忠心耿耿的帮助收复僚子部和和蛮部。就是苦于怎么联络他们——”

阿穿道:“这倒是您不用愁,朝廷一直和这些小国抱有联系,从当年圣人设立蜀中为朝廷直属的道区,就一直私下派人积极联络他们。南周一直觉得这些小国是咱们的大后方,不遗余力的想要拉拢他们,甚至郑湛和黄璟都亲自出马,都只拉拢了不到一半,这都是圣人前瞻的原因。”

阿穿说具体能联络到多少小国兵力还是未知数,但绝不会低于两万人,再加上蜀中如果派部分兵力一起协同,必定能在南周攻打成都府的道路上,狠狠的从侧翼撞散他们。

这三位即将负责整条长江战线的主帅,思索讨论出的三条线路,很快就从地图上的朱笔衍化成了实际的红衣将士,军队如同移动的箭头般,从四面八方到了这苦苦支撑许久的蜀中这颗明珠身边。

先是夏辰亲自带兵进入蜀地,攻打老朋友也是老敌人吐蕃。康迦卫和考风的骑兵从凉州出发,攻打吐蕃的北侧边境,若是地图每日更新,几乎可以看到是两把直剑从两个角度,捅入了吐蕃内部。

吐蕃不怕别的,真的就是怕凉州兵。

他们在显宗时代晚期立国,那时候凉州兵可是全盛时期,把吐蕃这个刚会抢东西的熊孩子打的坐在地上直叫爸爸。后来吐蕃几代赞普也都学精了,忍不住手痒却也知道在大邺面前装一副听话的好孩子模样。这两巴掌打的,吐蕃一下子又想起来让爸爸吊打到臣服,甚至曾作为附属国被划入大邺疆域的恐惧。他们一下子安生了,大邺没有要求他们臣服,再加上殷胥还愿意在跟他们通商路,甚至给他们通商的优惠政策,这简直就是被爹妈打过一顿之后又端上来个奶油蛋糕,摸摸你的头说孩子你吃吧。

吐蕃怕的都浑身哆嗦了,却也不会拒绝这块儿蛋糕。

舒窈头一回随军看着凉州士兵打仗,想到她阿姊的每一天都是这么过来的,心中居然也生出一股感慨和豪气。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阿姊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了,这种状况下,这样的战事面前,哪里有这样的余地啊。日子虽苦了些奔波了些,她仍带着洛阳和汴州的两位掌柜,来到吐蕃与大邺接壤的松州,在知道她是贺拔公外孙女的凉州士兵昂首挺胸的护送下,开始详细的洽谈如何恢复商路。

而南周的士兵却不知道,只是他们好似觉得前进的压力好似猛的变大了,从抵抗吐蕃的前线回来的士兵投入了和他们对抗的战场上,对方的兵力好似猛涨了好几成!

而很快的,这几成的兵力又消失了,裴敬羽也曾怀疑是出了什么事,但蜀军内部动向他们确实很难了解到,只是知道己方轻松了许多。他们压力虽不能是锐减,但终于也能打下合州这又一座大城了。但他们不知道,消失的那几成兵力,正和洱海的两万多蛮族合军,绕开正面战场,从昆明城出发,千里奔袭向他们的南翼。

但他们很快就要知道自己在长江上的后路已经被切断了。从西京南下的夏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白帝城,而后他们的兵马征用了白帝城和附近其他城镇的小船,一路顺流而下,一路是凉州最强大的骑兵沿江骑马奔袭——直攻下了宜昌这座裸裸的大城!

第299章294.0294.#

曾经宜昌附近驻扎大军的痕迹还在,而如今,那里却成了大邺士兵的驻扎地,地面上曾经南周士兵生活做饭的黑色焦痕上架起了大邺军中的锅炉,他们进军时驶过的江面上停驻着大邺的小船。因为跨流域,长江上又多被南周控制,蜀地下不来船,朝廷只能用巨大的车马运输船只而来,估计还要半个多月才能抵达这一带。

他们夺下容易,想守却难了,更何况没有大船,人数又偏少。就朝廷送船而来的这个空档,对他们来说也是最紧张的时间,一个个哪里像是下了战场,反倒日日夜夜四处巡逻,像是一只在寒风的草原上勉强找了个洞休憩的孤狼。

而这场持续几个月的反扑,崔季明只是有所耳闻,她也在忙于鄂州一带的战役,殷胥对外宣称是御驾亲征江南一带,实际上却打算来鄂州的主战场。他比崔季明稍晚一步前来,一是因为朝中大事太多,他经手一遍交给薛菱还需要时间;二是鄂州若是没有打下,前线还是太过危险,他想去朝臣也不会让他去。殷胥已经了解到自己就是个振奋前线的吉祥物,外加坐镇场子能让决策更快实施罢了。

崔季明不敢说他来了她有点嫌弃,毕竟是皇帝,御驾亲征肯定是众人保护的对象,出了点事儿都不敢拼死,都要惦记着保护他。他会一丁点在崔季明眼里算是打情骂俏的武功,骑射也就一般般,真正上战场,估计也是大局已定,他一身金甲站在后头当个精神后盾。

只是这话要是说出来,殷胥指不定真心想来想在靠近她的战场上,又觉得自己拖累她而心里不舒服。带着妾进军营的主将也不是没有过,小兵都能假内出去逛花柳巷,她要是真的压力太大就也回头扑进某人的温柔乡就是了。

就是这温柔乡……不那么磨人就好了。

相比于他来,崔季明见到另外一个人才是真的惊喜万分。来人正是贺拔罗,他如今在大邺军中也快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来,是因为找出了暂时解决复合弓在梅雨季节频繁崩裂的办法。

崔季明本来以为要拿单体弓来用,正在忧愁,那样的射程和力量如何能上战场,贺拔罗想出了防潮的法子来,胶合连接部分用七八遍生漆涂过,晒干包裹在外头的生漆可以防止水汽进入。而后再用生漆包裹桦树皮,将弓体全部做防潮处理。

做弓本来就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大邺自从几年前开始奉行精兵制后,对于弓的质量也就更在乎,一把弓要经历四季才能完成。这样处理后不用再想办法再做新弓,节省了相当一部分成本,但工艺也并不简单,重新加工也耗时。而且就算是加工后的复合弓到了南方,养护期也会缩短,每次养护的工艺也都更麻烦了。

幸好朝廷出的起这个钱,前线战场上所有的弓,为了避免一切可能的问题,每两三个月都要替换下来保养,然后拿上一批加工过的弓箭继续上战场,战场上三万把弓在使用,实际上还要有三万把用作替换和维护。

大邺不禁刀但是禁弓,民间没有制弓的商贾,但此次殷胥却打算将弓箭的养护承包出去,与朝廷按年签订契约,各商贾各自收生漆、桦树皮,自备工匠来养护修复,朝廷只付钱和检工,但是如果不能按时角弓,就或许可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了。

虽然现在大邺商贾发达机会众多,但谁不想干朝廷的生意呢?当各商贾得到朝廷的消息,开始积极想要承包,为了向朝廷证明自己有按期交工的实力,市面上的弓箭手艺人被各家高薪请去,桦树皮、桐油和生漆的收买也风行一时。只是当众商贾开始收材料的时候,才发现——这几样东西,怎么市面上价格如此高,甚至想买都买不到了?

特别是生漆和鳔胶价格本来就高,产量也低,这样被人提前收走,市场上需求量激增,紧接着就有一大批百姓涌去做割漆人。

原因就是,崔舒窈这个人精身在吐蕃边界,却动的比谁都快。

实际上她也不知道养护弓箭到底需要些什么,只是偶尔听崔季明说起来,复合弓本来就要勤于养护,如果到了南方的估计没多久就要拿下来护理。

崔舒窈以前是给成都府发战争财,这会儿如果是面对朝廷——那不知道是多大的生意呢!

舒窈立刻让人去打听,问有哪些材料是能防潮的,有哪些人是会做或者会修复合弓的——如果真是运气背,朝廷打算自己做这项活计,她就再把材料一点点转卖出去也损失不了多少钱,收拢的人就算是高薪一年也给不了。

相比一旦朝廷对外招标,市场上必定飙升的生漆价格,这点钱都不算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