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节(1 / 2)

加入书签

这时,斜里忽然刺出来一柄沾血的大刀,拢在许长安身侧的楚玉当即惊呼:“公子小心!”

许长安本能地侧身避开,刀尖险而又险地擦过了他的胳膊,在雪白的狐裘上留下了一线嫣红。而后不待他亲自动手,颇有护卫自觉的食人花姐弟,已经动作利索地解决了试图出其不意的悍匪。

作壁上观的许长安遭了这么出无妄之灾,原本破棉絮似的思绪更是成了二月的柳絮,飞去了天涯海角。他收回注意力,发现转眼之间,悍匪就被训练有素的士兵打了个无力回天。

战局已定。

厮杀不长不短,倒也足够许长安瞧明白先前商队被劫是怎么个事了。如果猜得没错,这行所谓自桐城而来的商队,根本就是守军假扮的,目的正是为了引来去无踪的悍匪自投罗网。

想透这层,许长安不由又看了两眼浑身浴血的女将军。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才发现,将三千长发整齐挽进头盔里的女将军,竟然有些面熟。

许长安眉头微微一折,在脑海不留余力地搜寻两圈无果,最终确定了从未见过这位女将军。

那头,吩咐底下士兵去收拾战局的女将军慢悠悠踱了过来。她身上盔甲被匪徒的鲜血染得通红,额间微微渗着汗,面色反倒比之前更加红润了,整个人透露着少年将军意气风发的意味。

许长安与许道宣两人拱手行了个礼,不约而同地道谢:“谢过将军救命之恩。”

虽说不用女将军也能顺利逃脱,但现在对方救了自己一行人,不得不领了这份恩情。

女将军淡淡地颔首,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抱着如意的许道宣。昨日她铩羽而归,回到府中见到了一肚子坏水的兄长。难能可贵,兄长头回没有志得意满,反而话里话外地让她别再招惹这行人了。

女将军自幼性格便有点偏执,越是不让她做什么,越是要做什么。

因而临出城前才得了兄长一番殷殷叮嘱的女将军,在见到许道宣后,立马万事穿耳过,不甘心中留。

“二位太客气了,为民解患,救民于水火,乃是我职责。”说着,女将军亲自扶起了许道宣,而后十分小人地出其不意,朝许道宣吐了口香气。

她动作很小,窝唇吐气亦不明显,只是那香气有些过于甜腻了,惹得鼻子发痒的许道宣,张嘴打了个惊天大喷嚏。

女将军面上刻意装出来的浅笑龟裂了。

若不是她见机不对,撤退迅速,那唾沫星子就要直接飞到她脸上来了。

那头,笑起来有两个深深酒窝的少年还在道歉。有史以来尝到挫败滋味的女将军,心灰意懒地挥了挥手,示意亲随赶快将这群人轰走。

对她所表露出来的逐客意思了如指掌,许长安拉住了很是歉意的许道宣,又让楚玉扶起呕吐不止的乳娘,一行人重新启程了。

重回银霜镇西北官道,风餐露宿地行了近两个月时间,到了三月中旬,总算是晃晃悠悠地快到了塞雁门。

这日正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临近塞雁门十里的一处茶寮,进来歇脚的脚商行人三五成群地散落着。说书先生穿一身鸦青色的旧衫,负着手还未进门,已经先从热闹的声音里听出了客人的数量,登时面上一喜。

进了门,在堂上落了座,又要了壶茶水,余人一看这架势,便知是说书先生来了,立马哄闹起来。

“老头儿你昨儿忒不仗义,故意说到右相意欲谋反,私自蓄养了一支军队,却不告诉我们军队的人是哪儿来的。害我回去想了整晚,今早上起来一瞧,嚯好家伙,两只硕大的乌眼圈。”

一位约莫与说书先生相熟的小贩,率先闹将出声。

“那我可比这位老兄还惨些,昨白日听了说书,夜里翻来覆去一整晚都不睡着,险些就半夜被我婆娘扫出门哩!”

另外一位挽着裤腿的壮汉,忙紧随其后。有了这二位的开头,原本就闹哄哄的茶寮,更加喧哗了。

说书先生听了这些追捧很是受用,他自袖内抽出柄半旧不新的折扇,慢悠悠地开了口:“我要告诉你们军队的人从哪儿来的,只怕你们今夜又要睡不着了。”

“老头儿你勿要卖关子了,快快说来!”已等了大半天的茶客,迫不及待地扬声道。

此话一出,便得到了大量附和。

在一片催促声中,说书先生押了口茶,道:“近十数年来既无大灾荒,又无战乱,你们道军队的人哪儿来的?那右相心狠手辣,去了蒲公英的故乡,打着招绣娘的借口,骗来了无数尚未出阁的姑娘,而后将那群可怜的姑娘们……”

随着说书先生的讲述,喧嚣叫闹的茶寮里慢慢静了下来。不知是哪个妇人率先不忍地抽泣一声,静可闻落针的茶寮才重新活过来似的有了动静。

紧接着只闻得砰地一声惊响,容貌正气的粗汉忍无可忍地重重拍了下桌子,青筋直爆地唾骂道:“右相那个畜生!人面兽心,简直禽兽不如!”

“此手段天理难容!他可有被五马分尸?可有被株连九族?犯了这样的大罪,即便是十族也该诛的!”

“就是就是!”

茶客们的情绪都激动起来,慷慨激昂地大骂着日前不久才九族问斩的右相。

说书先生摇着折扇,偶尔见缝插针地跟着骂两句。

待情绪平复下来,这才有茶客想起在右相谋反一案中立了大功的三皇子墨王殿下,不由提声问道:“那位墨王殿下立了这般大功,可有什么恩赏?”

说书先生只管押茶,等众人胃口全都被吊起后,才不紧不慢地开了腔:“说到那位殿下,这两日塞雁门出现了一位奇怪的人。”

“那人穿一身华丽逼人的紫袍,每日里都站在城墙上远望,像是在等着什么人。一日三餐都是查将军,查将军你们知道吧?那可是塞雁门一言九鼎的守将,在这位紫衣人面前,都不得不伏低做小,每日亲自迎送……”

至于这位说书先生口中的紫衣人,现下正望眼欲穿地望着远处官道。

右相谋反一事处理完毕,薛云深当即快马加鞭地赶回来,也不知是巧合还是阴差阳错,竟然一路上都没遇着许长安一行人,不仅如此,他倒还比许长安先抵达塞雁门。

“长安怎么还没过来?”薛云深今日第一十八次地重复道,忍不住又开始胡思乱想,“难道是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执盏,慈珏,你们两个上马,随我去接长安。”

“王爷!王爷万万不可啊!”守将查将军感觉自己这两日操的心比带兵十八年还多,他赶紧拦住说走就要走的薛云深,言辞恳切地劝阻道:“您上回伤到的腿脚还没好全,实在不能再长途跋涉了!”

“您要是在微臣这儿旧疾复发,微臣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这句话查将军没说,但脸上已经赫然表现出来了。

要说薛云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按照他爹敬宗皇帝的意思,干脆封为太子然后把皇位传给他算了,自己去颐养天年,乐得个清闲自在。

可惜薛云深并不同意,他虽然准备接过皇位,但并不觉得时机已到,于是以父皇正值壮年还能兢兢业业二三十年为借口,直接把他爹堵了回去。

之后执盏手刃右相为幼弟执灯报仇,薛云深快刀斩乱麻地把余下被囚禁起来的蒲公英姑娘,和那些自小被灌输仇恨理念的孩子们安置妥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